嗯我想說的是, 王主任, 這是"公物破壞事件", 把一個公物的毀損事件無限上綱到公共性解嚴自由學風去, 你會不會想太多? 還是說你要告訴大家社會科學的教授和自然科學的教授邏輯不同呢? 我很同意蔣介石的像是戒嚴時期留下來的, 但請問這代表中山大學不是一流大學? 那我要反問你, 台灣大學有一堆的建物都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留下來的建物, 你是否會說這些建物代表的是對殖民者與迫害者的緬懷? 然後與台灣社會脈動脫節? 我真的無法同意這種擺明的只看顏色(反蔣不反殖民)且似是而非的論述. 如果今天有學生把王大教授的車子噴漆, 是不是也可以說那叫行動藝術呢? 還是說, 不管什麼樣的行為, 只要其動機被"某個學者生出一個論述來聲援", 一切就情有可緣? 然後只要對這樣的反抗不表支持, 就會被這樣的學者輕易地被歸類為執政者(而且一定是藍的)的順民? 我很謝謝王大教授告訴大家這個京都大學的故事. 但, 京都那麼做, 中山大學一定要奉為圭臬嗎? 我們不能發揮一點創意展現一點包容力嗎? 那兩個像在那邊有礙到誰嗎? 可以請王大教授提出一點美學空間觀點呢? 我是不是也可以主觀地說, 整個文學院在柴山上破壞了海岸林看起來好礙眼沒有公共性? 下次要寫社論麻煩讓自己的論述完整一點吧. (ps 若社會系的學生的行動劇叫"解構", 那如果其它系的學生去噴社會系所有教授研究室的漆, 也請不要報警謝謝. 喔還有, 台灣有草皮啦有空地就會出現非常多莫名其妙的與社會脫節的看不懂"公共藝術", 希望王大教授有空的時候也關心一下, 只要講講南部的就好謝謝)
把校園還給師生 2012-01-21 00:52 (還給猴子也可以啊)
中國時報【王宏仁】
數日前,中山大學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被「換裝」成為電影蝙蝠俠裡的小丑,此事發生在總統大選剛結束的時刻,不免引起議論,據報導,中山校方已報警並決定提出告訴。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中山大學號稱要變成「世界一流大學」,那麼就該學學日本京都大學,將校園的公共性還給師生,而非像現在把兩尊戒嚴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當成聖物擺著祭拜。
京都大學以學風自由聞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學者多出自該校。許多日本高中生將京大填選為第一志願,而非東京大學,就是憧憬該校的自由學風。京大的自由校風是由許許多多前人所建立,包括該校前身「京都第三高校」校長折田彥市。為了紀念折田先生,京大在一九五○年鑄造了一尊銅像擺在校園。但是設立之後,常遭到學生惡作劇,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塗鴉、潑漆,後來逐漸成為「百變天龍」,有時候變成扛腳踏車的騎士,有時候變成烤麵條,有時候穿上小女孩圍裙。
京大校方對此惡作劇,一開始也如中山校方一樣,趕快找人清理被塗鴉的銅像,經過數十年的折騰,校方在一九九七年終於將銅像移至圖書館的地下室。
事情並沒有結束,九八年之後,每年二月入學時,學生就會把自製的折田先生像,擺放在校園入口的對面,包括對抗邪惡的假面騎士、折田大佛、小丸子的永澤。面對學生無止境的「反抗精神」,校方並沒有移除這些作品,也曾經在作品的下方貼出一個公告:「這麼棒的作品,放在這裡,恐怕有失竊、遭受破壞的可能,最好把它放在恰當的場所。至於此作品展示的地點、期間,麻煩來跟我們商量一下。共通教育推進部啟。」
京大校方的處理方式,讓我們看到真正的一流大學精神。首先,京大一直維持自由學風的傳統,允許學生教授自由表達其思想與意見,從沒有任何「搞破壞者就別想混了」的法西斯想法。其次,本著大學自治原則,從不會出現找警察來調查的情形。最重要的一點是:校園的空間是屬於全校師生的,並非校方說了算。
空間要擺置某些東西、作品,必須該作品與該環境、與該地人們、該地歷史有所聯繫。目前中山大學校園空間中擺放的孫文與蔣介石銅像,是在一九八○年代戒嚴時期所設置的,反映當年空間戒嚴與威權統治對於校園的監視。但是台灣已經解嚴超過廿多年了,這個威權體制所遺留下來的空間,與外在的民主社會發展,形成一股強烈的對比,會引起潑漆、塗鴉,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此空間完全脫離了社會脈動。
對於中山校園內擺放的兩尊政治銅像,中山社會系師生嘗試以幽默、嘲諷的方式來解構這個久久無法解嚴的校園空間。社會系每年的師生變裝趴,都會遊走到該區域「紀念」空間不解嚴,去年某位裝扮成酒店制服妹的同學跳上銅像基座,快樂的躺在孫文大腿之間;今年則是某位裝扮成海賊王天鵝馮克雷的男同學,妖嬌美麗地坐上孫文腿上,並且拉出「反對核能」的布條,凸顯其社會訴求。
校園內的空間解嚴,許多大學在上個世紀都不知已經持續進行多久了,但是中山在此方面只能用「瞠乎其後」來形容,現在發生潑漆事件,還動用警察司法來恫嚇自己的師生,令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的錯置感。如果校方要用破壞「公共」建設來起訴主謀者,那麼請先講清楚,這個空間、這兩尊銅像的「公共性」何在?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發起人之一)
中國時報【王宏仁】
數日前,中山大學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被「換裝」成為電影蝙蝠俠裡的小丑,此事發生在總統大選剛結束的時刻,不免引起議論,據報導,中山校方已報警並決定提出告訴。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中山大學號稱要變成「世界一流大學」,那麼就該學學日本京都大學,將校園的公共性還給師生,而非像現在把兩尊戒嚴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當成聖物擺著祭拜。
京都大學以學風自由聞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學者多出自該校。許多日本高中生將京大填選為第一志願,而非東京大學,就是憧憬該校的自由學風。京大的自由校風是由許許多多前人所建立,包括該校前身「京都第三高校」校長折田彥市。為了紀念折田先生,京大在一九五○年鑄造了一尊銅像擺在校園。但是設立之後,常遭到學生惡作劇,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塗鴉、潑漆,後來逐漸成為「百變天龍」,有時候變成扛腳踏車的騎士,有時候變成烤麵條,有時候穿上小女孩圍裙。
京大校方對此惡作劇,一開始也如中山校方一樣,趕快找人清理被塗鴉的銅像,經過數十年的折騰,校方在一九九七年終於將銅像移至圖書館的地下室。
事情並沒有結束,九八年之後,每年二月入學時,學生就會把自製的折田先生像,擺放在校園入口的對面,包括對抗邪惡的假面騎士、折田大佛、小丸子的永澤。面對學生無止境的「反抗精神」,校方並沒有移除這些作品,也曾經在作品的下方貼出一個公告:「這麼棒的作品,放在這裡,恐怕有失竊、遭受破壞的可能,最好把它放在恰當的場所。至於此作品展示的地點、期間,麻煩來跟我們商量一下。共通教育推進部啟。」
京大校方的處理方式,讓我們看到真正的一流大學精神。首先,京大一直維持自由學風的傳統,允許學生教授自由表達其思想與意見,從沒有任何「搞破壞者就別想混了」的法西斯想法。其次,本著大學自治原則,從不會出現找警察來調查的情形。最重要的一點是:校園的空間是屬於全校師生的,並非校方說了算。
空間要擺置某些東西、作品,必須該作品與該環境、與該地人們、該地歷史有所聯繫。目前中山大學校園空間中擺放的孫文與蔣介石銅像,是在一九八○年代戒嚴時期所設置的,反映當年空間戒嚴與威權統治對於校園的監視。但是台灣已經解嚴超過廿多年了,這個威權體制所遺留下來的空間,與外在的民主社會發展,形成一股強烈的對比,會引起潑漆、塗鴉,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此空間完全脫離了社會脈動。
對於中山校園內擺放的兩尊政治銅像,中山社會系師生嘗試以幽默、嘲諷的方式來解構這個久久無法解嚴的校園空間。社會系每年的師生變裝趴,都會遊走到該區域「紀念」空間不解嚴,去年某位裝扮成酒店制服妹的同學跳上銅像基座,快樂的躺在孫文大腿之間;今年則是某位裝扮成海賊王天鵝馮克雷的男同學,妖嬌美麗地坐上孫文腿上,並且拉出「反對核能」的布條,凸顯其社會訴求。
校園內的空間解嚴,許多大學在上個世紀都不知已經持續進行多久了,但是中山在此方面只能用「瞠乎其後」來形容,現在發生潑漆事件,還動用警察司法來恫嚇自己的師生,令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的錯置感。如果校方要用破壞「公共」建設來起訴主謀者,那麼請先講清楚,這個空間、這兩尊銅像的「公共性」何在?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發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