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考上研究所才是補破網的開始

圖片連結自全球華人藝術網
相信許多老師都會在研究所推甄或入學考試後接到學生詢問加入研究團隊的信件,通常老師也會照例詢問學生"過去修過甚麼課?" "是否進過研究室?" "做過甚麼專題?"之類的問題。如果學生的能力與興趣與老師的研究方向與經費狀況能夠配合的話,當然就可能進入"試用期"或"試營運"階段。

但是唷,講是這樣講,並不是所有的系所或研究室都有這麼美好的運氣。這個年頭因為少子化,報名考研究所的人少了,但是系所還不是那麼敢立刻降低招生員額(因為以後要在增加就有困難),再加上教育部對大學的評鑑項目中,研究所的報名與報到人數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所以就算把備取的都備上都還備不滿,就幾乎沒有所謂"挑學生"的問題。因為"沒得挑",很多老師只能在"不收學生"與"對學生程度妥協"之間二擇一。

就以我們生物多樣性/演化/生態領域來說好了,許多學校的老師都發現有越來越多考進研究所的學生具有幾個共同的症頭:
  • 其實他選錯系考錯所了:不少學生誤以為這個領域就是出去"遊山玩水",或者"和小動物作伴"甚至是"種花蒔草"。當然也有些學生以為念了這樣的系所就能"立刻投入環境保護或生態保育工作"。但是喔,我們真心地認為這類的學生應該要去念"環境教育"、"科學教育"或"城鄉發展",因為我們重視的是生物科學議題,而不是基於已有科學基礎的社會應用;
  • 無法問出精確的問題:不少學生會說,"老師我對生態有興趣",但當我們追問"對甚麼樣的生態議題有興趣"時,學生就吐舌卡住了。這表示他在過去四年大學生活中,只有看見研究成果或某些自然現象的美好,一直被告知某些常識,但是缺乏自行探索議題的經驗,自然也就無法理解自己的大哉問為什麼會令老師感到頭暈;
  • 以為修過一門課就表示懂了那門學問:這是真的,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持續學習的能力、企圖與動機,選課像是賣場試吃,而且還要揪團去吃才願意試,修完也不太確定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甚麼,反正學分拿到了就以為自己"已經擁有"。但是這也不能全怪學生,因為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的12年教育都是在讀懶人包,所以在腦袋中根本性地缺乏"知識脈絡"、"議題起源"、"知識品質"與"必備技術"的連結;
  • 大學時期修的課不紮實,到了研究所又要重新修大學部的課:我想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部分生命科學系所的師資其實並不是那麼完整地涵蓋所有主要學門,所以有些必修課(例如普通生物學)的課程安排就側重於系上老師自己專長的那部分,其他不是不教,就是草草帶過,因此學生上了研究所以後的程度,可能比大一還要差;
  • 大學時期沒修過進入研究所生涯所需要的基礎必備課程:以我們這個領域來說,普通生物學、生物統計學、生態學、系統分類學、演化學、遺傳學外加分子生物學是必備的理論基礎,但是有相當多的學生只修了充滿彼此之間沒有關係的技術學程,或是因為系所限制而沒有修這些課,這使得這些學生就算考上,都不可能立即對議題上手,因為他連接收資訊的能力都沒有;
  • 缺乏閱讀、慎思、明辨、邏輯、歸納、表達等等能力:我知道很多學系在大三或大四一定會有書報討論課,從大一到大四也有不少課程採用分組討論與報告的方式進行,但是,這些早就應該在國小到國中具備的能力事實上並沒有被好好養成,到了大學課堂以後只會換來教授們的錯愕(但不表示有能力時間好好個別指導使其開竅),因此學生從大一到大四也只能自己摸索匍匐前進。在畢業前上了書報討論,以為"翻譯一篇SCI文章就是科學閱讀",以為"做做投影片上台被罵個幾句"就是一種震撼教育,這樣考進研究所時,也自然不知道如何自我期待與精進;
  • 缺乏方向感與動力:我最愛問學生"你認為你真心熱愛這個領域嗎?" "你覺得你坐在這邊是不是只是想要盡個義務告訴爸媽我還在念書?" 我們有好多好多不缺聰明,但是缺乏方向感與動力的學生。你要他做A-Z他都做得來,但他就是不熱愛。你要他解決問題他也不是辦不到,但他就是覺得那是"你要他做的"。說不上來自己喜歡甚麼,但不喜歡的一大堆,似乎是台灣學生共同的困境,但有些學生面臨困境的方法是"假裝不理會"。我想這是有必要另外在寫一篇文章來談談;
  • 怕犯錯卻一直出錯,羨慕別人卻甚麼都沒勇氣:很多老師都認為我們的學生被保護得很好,隨便指出他的錯誤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但是偶爾給他一點鼓勵又覺得自己棒的不得了。有時候有種井蛙般的自負,但有時候卻又有著難以理解的自我貶抑。有些學生真的太需要當好寶寶了,因此他希望自己一切的學習、考試、實驗都不要出錯。因為不想出錯,所以他需要事前知道答案,最好還要練習。可是可是,我們坐的是基礎科學研究,本身就有很多風險與不可知,如果凡事都是已知的,又何來創新呢?
  • 因為無知所以天真:有時候我會聽到學生說"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 OK,這句話的使用要看場合,所謂的嘗試應該是要奠基於事前的觀察、推敲、擘劃及預期,而不是基於缺乏知識與技術的胡鬧。但有些人總是分不清楚"謀定而後動 vs 裹足不前",還有"勇往直前 vs 莽撞愚魯"之間的差異。
所以呢,以上就是剛考上研究所就會被看見的問題。如果你在12月就知道自己考上哪間研究所,如果你在4-5月才知道自己考上哪間研究所,而大家都在9月註冊入學,請問你給自己多少時間把這些問題循序漸進地解決?還是打算硬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