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看完以後港節好無奈要深思但是又一直笑]記者冏很大

我本來是很討厭媒體的(看看我的blog有多少篇在表媒體),我也不太愛被訪問的,因為我超怕被寫出來的東西背離本意讓我在同行中出醜。但是我們又沒事愛說"沒事就爆料","我認識記者朋友"對不對?台灣人對媒體真的是又愛又恨對不對?但事情沒有找上我,我就當作不知道這回事,也不需要去思索怎麼理解媒體這個行業與自己的關係,直到認識了一群環境與農業線的記者朋友。

一切都因為狂犬病而起

2013年因為狂犬病事件,我真的是看不下某些單位、個人與學者的發言,所以頻頻在部落格上放砲說明演化生物學者的觀點。這時候有些媒體記者注意到了,但我還不知道是誰。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在那時候為了此事開了一個記者會,順便找了我過去。我當天真的是低估動物社會研究會的媒體號召力了,只穿一件會露點的T-shirt就過去,到現場時看到電子媒體一字排開我心裡想著:完盪了,我露點惹~好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我在記者會中談為什麼防檢局當時的說詞是有問題的,相關的分析還不夠的時候,有記者發言了。我當時就想:哀有,這個記者好棒棒,我講那些東西她都聽得懂耶,而且不會亂問我一些五四三的問題一定要我表態,感覺好專業呢。然後那個人叫林靜梅。

開始google林靜梅
後來我就開始肉搜她,還加她臉書。肉搜以後才發現"挖賽她的經歷好豐富呢",而且看起來是受到敬重的媒體人,而且專跑那些冷門沒人理的新聞,收視率低也在所不惜。然後在看她臉書時才知道,原來平常出門採訪都素顏(?)的她,原來也是有在坐公視的主播台,而且化完妝以後真的是變成凡爾賽玫瑰,讓我覺得好振奮,原來只要有心就可以立刻變成璀璨綻放的花朵。我的fb朋友雖然有>3000人,但真正有在認真發摟的不到100人,然後她的文章我必看,不看會覺得失去甚麼東西。

記者的角色和追求是甚麼?

在結識許多傑出認真的媒體朋友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資訊使用、傳播或評論者,我從沒想過自己也經常成為觀點與媒體報導的來源。過去我也認為學者最好和媒體保持距離,因為怕被記者亂寫。一直到我認識一群真的很專業的媒體人,在險惡的媒體環境中試圖實現理想的一群記者後,我才開始觀察與了解他們的專業、困境與努力,然後也更確知自己身為大學教授,應該如何與媒體建立互信,把真相、觀點與知識傳播給社會大眾。靜梅在她的部落格與FB中經常進行許多的反思。所謂的反思有很多面向,例如今天一個單位發新聞稿,我就只要人到了,去問幾個罐頭問題,把新聞稿改寫發稿就好嗎?記者自己具備多少的理解與知識背景來問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記者報導時能不能有自己的觀點?記者和官員之間要保持朋友式的互動已爭取獨家專訪?還是應該要保持可溝通但獨立作業的姿態?記者筆下的觀點在大眾面前究竟是讓事情更清楚?或只是讓偏見更深入?甚麼叫多元觀點?甚麼叫平衡報導?許多新聞道德,新聞專業,職場倫理上的轉折與衝突,都是我在認識她與一群記者之後才漸漸地理解。

認真的人最美但是要付出代價

其實和靜梅互動最多的,反而不一定來自相關事件的採訪,而是"同樣都是四十歲單身中年人對生命歷程和感情的互相理解"。靜梅是一個很真實的人,她的文字一向深刻而且幽默,而她的幽默一向都是基於自嘲,從不冒犯任何人。我們同樣都投入自己的專業,然後也深知投入專業、挖掘事實與說真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甚麼。雖然我不是個生理女,然而因為投入專業,或遇人不淑,讓自己在婚姻市場上變得不搶手但還是覺得應該要等愛的感覺,喔我超了解的。有時候我會在FB上講一些心裡話給大家聽,我也很謝謝她都有看完,而且還會給我簡潔誠摯的回應與祝福。喔,然後她很愛講她和她老木的互動,那些我也都很有感,因為我們的父母也都是差不多年紀,我們都需要在工作之餘花時間好好陪陪他們。

如果你對環境議題有興趣,如果你對記者的真實生活感興趣,我會很樂意地鄭重地推薦這本書

(p.s. 謝謝靜梅在書上題字,感謝我在FB上分享肉體,感覺一切努力都有了回饋這樣。然後我覺得最好笑的是動物園熊貓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