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與拎老師MSN時, 拎老師說他的教育理念是『五洲製藥』, 也就是「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那我想了想, 那我的教育理念大概像是『浴廁清潔劑』或是『通樂』之樂的東西, 「一開始就讓你(頑垢 髒東西)死光光,若通過了那一關卡往後就會得心應手(光亮如新)。」
不過採用何種approach完全要看我們想要教育的學生是什麼樣的典型? 然後我們會遇到的學生又會是什麼樣的類型? (學生是否能夠塑造? 這是另一個命題, 改天再談). 拎老師的教育理念比較人畜無傷, 就像斯斯一樣, 吃了和沒吃, 感覺差異不大, 但會感覺到有吃有玻必, 因此學生比較歡樂, 基本上不管有沒有拿到學位, 不管學問做得好不好, 都會帶著笑意離開, 而且會懷念在實驗室的日子. 但這不表示進入拎老師的實驗室是沒有門檻的, 只是拎老師不把所謂的門檻大張旗鼓地讓路人甲乙丙丁都知道.
而我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我認為獲得知識與學位本來就要付出代價, 但如果沒有準備好付出, 又怎麼會獲得? 因此我們實驗室在外面看來有著極高的門檻 (但其實我會自認為沒有), 目的是在於一開始就濾掉不適合的人, 以免日後徒增困擾, 學生不爽老師也不爽. 拎老師的approach是對所有學生在一開始就付出耐性, 直到他沒有耐性了, 再看看怎麼辦, 聽起來像是在燉豬肉, 細火慢燉, 最後還是可以吃, 不管好不好吃. 而我的approach是一開始就讓學生知道我的耐性有限, 若沒有勇氣與決心, 請先萬不要嘗試, 以免進入微波爐馬上炸爛. 也就是說, 要嘛就是超好吃, 要不然就是整組廢掉.
所以何者聽起來比較好呢? 其實拎老師的approach比較像是辦教育的, 而我的approach比較算是自私地為自己的學術風評與生涯發展考量. 會遇到什麼樣的學生就全憑運氣, 強求不來.
圖片連結: shihlun的flickr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