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記憶傳承者》(The Giver):假鬼假怪雷聲大雨點小的冏片

因為校稿校到有點煩悶,想說來看個電影吧。露西?我覺得過兩個月在飛機上就可以看到了,不急。倒是The Giver這部片有梅莉史翠普讓我有點動心,然後,不必五分鐘就決定走出辦公室去威秀了。

這部片本身是根據Lois Lowry在1994年的所謂人文科幻小說所改編。其實大意(老梗)就是人類在大毀滅後,殘存下來的人類為了要避免過去因為人類情感、差異所造成的種種錯誤,例如偏見與歧視,甚至是戰爭,因此有一個所謂的長老集團把所有人的記憶都抹去,整個世界是黑白的,沒有人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所以再也沒有紛爭與不高興。每一個人都是代理孕母所生,沒有姓氏,連家庭都是由長老所指定形成,沒有所謂的"家"(home),只有"居所"(dwelling)。為了防止情緒的產生,所有的用語都要中性、精確且不帶情感,因此例如love這種字眼就被廢止不能使用。所有的人在成長之後的職別都由長老所指定,但只有一個人(就是好萊塢老梗, the chosen one)能夠承擔傳承人類過去知識的任務與使命。

如果常常看這類有關"記憶被抹去、植入、奪取、置換、傳送"加上"人類文明大毀滅"還有"以維持社會穩定為名施行愚民極權統治之實"的電影,大概可以猜想得到這部片的情節會怎麼走了。首先有一個人要忽然覺得不對勁,然後他一定要受到一個早就知道事情不對勁(卻又沒有做任何改變)的人的指引,然後週邊的人也忽然覺得癢癢怪怪的,然後統治核心馬上就會受到威脅而進行一個追追追的動作。那個覺醒者一定要衝破統治者設下的結界然後所有的人就獲得解脫了這樣。(故事到此結束鏡頭又要交還給棚內主播)

看完這部片以後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所以連片尾都還沒播完我就走出戲院了。雖然媒體上的報導說票房不錯什麼好評如潮,但我看完以後沒感覺呢,為什麼?
  • 對於人性可受科技操控的想像過於天真與簡單:據說只要早上出門打一針就會乖乖的,而且忘了打還會被提醒就回去補打一次。我知道這只是一種形容執政者掌控全民行為的方式,但是既然是部科幻電影,麻煩用高科技一點的方式來說服觀眾,誰能相信一個能抹去全人類記憶,建立一個好大的遮罩讓大家不再感到有情緒的地方,居然還在騎腳踏車和吃蘋果?
  • 如果萬中選一的人會不符期待那不就表示長老們是廢物?這真的很好笑,Jonas被認為是個德智體群美都好棒棒的人,所以就被賦予了知識與記憶傳承的大任,但是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本身就容易脫離群體掌控,所以長老們不是應該選出一個乖乖牌嗎?怎麼會去選一個有反叛性質的人呢?這不合邏輯啊~
  • 覺醒有那麼容易嗎?在這部片中,對許多負面經驗的認知都是來自第一次的接觸就立刻獲得,就一部科幻片來說我認為這漏洞太大了,完全不符合認知心理或行為學。一個經驗究竟是正面與負面,通常會來自學習。所謂的學習有可能是正面的回饋(說你好乖)或是負面的教訓(再看A書就打死你)。但是Jonas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知道那叫"殺戮"、"痛苦"?我認為太不可思議了,在沒有任何負面經驗下成長的人怎麼可能知道什麼叫負面體驗?(例如某台北市長參選人)
  • 結局鬆散莫名其妙:原來滑個雪橇就可以把整個超高科技的結界衝破,還讓所有的人看到七彩世界流下眼淚,那樹倒了或是豬走過去怎麼辦?那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 還有以下的情節讓我笑到不行:梅莉史翠普在這部片中完全沒有功能啊,就好比《極樂世界》根本不必找到朱蒂佛斯特來演國防部長一樣。如果需要一個白髮魔女站在那邊面無表情地講話,可以找畫皮裏的周迅或趙薇啊~ 在那麼高科技的世界中,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居然會比電動腳踏車還要慢,我看到那邊快笑死了。我想最威的是那個叫Gabriel的嬰兒,不是說身體衰弱所以要被送回去處理掉嗎?結果從醫院被抱出來以後,在車上衝撞多次沒有腦震蕩,被Jonas抱著走過沙漠也沒有變成熱狗或培根,被扔進瀑布中也沒有溺死或變成水獺,被抱進冰天雪地連大人都受不了的地方也沒有變成嬰兒口味的霜淇淋,這不是史上最強悍的嬰兒嗎?最後,在阿凡達中,情感的傳遞靠的是頸部長出來的像USB的構造,但是到本片只需要靠兩個人的胎記接觸式抱一下就好了 ,感覺真像Samsung Galaxy系列的手機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