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致高中生:請不要在口試時千篇一律說你的課外讀物是科學人其實你什麼也沒看

我知道有些高中會給申請入學的高中生做一點練習,例如模擬口試之類的。我認為模擬口試沒有不可以,因為學生的確有必要被提點應該如何在短短的時間裏,輕鬆、有條理、有自信地陳述理念。然而我對於一些不假思索的制式標準回應感到有點失望與厭煩。好比說這個問題:
「同學你平常都看什麼課外讀物?」

有趣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回答「我看科學人」變成一種高級又有知識的象徵。好像只要拿出「科學人」三個字就可以顯得自己很棒。究竟是誰教的啊?

首先,科學人的中文版是一本相當好的雜誌,我一向很欣賞編輯對文字與圖片規劃的用心,以及如何把國外的研究帶進來,也把國內的研究呈現給大家的雄心。但是我並不認為制式回答「我看科學人」是一個好點子。

假設我真問了這問題(雖然我認為這問題很老套,甚至不應該再問了),那我會期待聽到什麼樣的回應呢?

首先我想知道學生的心之所向是什麼?真正的愛好是什麼?所謂的課外讀物一定要是經典,不能是垃圾或娛樂嗎?誰來決定經典?老師嗎?或是看排名與推薦呢?我一向認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應該試圖建立自己的知識追求與知識品味,也就是「為自己而讀」。因此如果我問了這樣的問題,我就想知道學生在課外有多少藉由閱讀進行的探索,能不能聊聊他怎麼判斷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個觀點的價值,那怕是負評都是可以的。

科普雜誌未必是最好的回答,誰說你來面試基礎科學學系就一定要投其所好隨便拿個科普雜誌來當擋箭牌?就算是科普雜誌也不是只有科學人啊。在台灣出版的中文科普雜誌中,還有科學月刊、科技報導、自然保育季刊、大自然、國家地理、BBC、Discovery、國家公園學報等等。你到大一點的書店去應該都見到。我認為學生不見得需要什麼都看,因為還有城鄉差距的問題。但是學生應該要展現自己的喜好、說得上自己的熱情和標準是什麼。如果唸書唸了那麼久,還說不上來自己如何挑選愛看的書,還有帶給自己的影響,不是很奇怪嗎?

所以請要準備面試的同學,還有老師留意一下,制式卻沒有發自內心的回答真的沒有幫到什麼忙。好好地思索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使用精確的語言來描述你的狀態、觀點、想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