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修習戶外(野外)課程除了肉體到場以外還要注意什麼?

我們這類科系經常會開授有野外活動的課程,因為很多課程必然要在野地環境進行才能讓理論與實務結合。但是說實在的,現在有太多學生從小被保護得很好,被照顧得乾乾淨淨的,所以一離開有捷運或夜市的地方,就會顯得很無知,或是出現很多荒謬的行為。要了要幫所有野外課程打個預防針,我一定要在這邊講一些醜話,拜託有些同學和家長要醒一醒,助教也要留意一下。小時候覺得那樣顧小孩很可愛,但是小孩長大以後給大家造成困擾是很不OK的啊。

所謂的野外課程,也就是說所有修課同學會通通拉到野外去上課好幾天或甚至超過一週。因為是在野外,所以就很難要求日常飲食和住宿要非常高檔。因為重點就是在學習,而且除了學習知識以外,就是要學習如何在山林溪河海濱海下安全與專業地進行工作。不是耗費一堆資源讓王子公主去那邊抱怨找不到手機訊號的。

在這麼多年帶野外課程,還有觀察其他學校實施類似課程的經驗中,我經常看到一些討人厭的行為,而我認為這樣的行為就是來自從小被寵壞。我也看到一些其他的狀況,問題在於生活中缺乏鍛鍊。
  • 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可以體現在幾個方面,例如:走不了遠路、無法久站、背不了重物、動不動嫌熱、動不動怕冷、頭痛、好容易過敏、容易暈船暈車而不自知、很容易感冒但自己不會準備藥物,不知道如何隨著海拔或海深調節自己的呼吸與耳壓。這些問題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從小都是飼料雞,所謂的運動也都是很安全的,打個球啊,游個泳啊,都是很安全的。但是真正遇到天然環境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肌耐力不好、肺活量不好。要怎麼辦呢?要養成平日運動的習慣,而不是忽然打球或忽然跑步那種。有不少人就是因為體力不好所以無法進行野外工作。而且沒有健康的身體就出野外是非常危險,也令人擔心的。總之,身體是可以鍛鍊的,體力不好也不能硬撐的。
  • 無法去除不必要的物質慾望:很多人之所以可以在野外工作中適應良好,甚至發現很多重要的現象,是因為他就是可以做野外工作,有本事蹲在山裡海邊一段時間。除了簡單的飲食、醫療、急救、禦寒、通訊、電力支援以外,就沒有了。如果動不動就好想逛街,好想看電影,好想去夜唱,好想去跑趴,是很難勝任野外工作的。
  • 無法忍受孤獨:野外工作常常是辛苦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做什的,需要獨立作業的。如果很喜歡討抱,太喜歡三五成群,一個人無法睡著會怕的,動不動要別人不能不想他,又不能太想他的,大概就不太合適。
  • 怕髒:有些人真的是從小就被顧成洋娃娃或公仔,所以稍微沾點土或者泥巴就在那邊不高興又嘟嘴。太怕髒的、太需要顧形象的、偶包重的網美其實不太合適野外工作。
  • 缺乏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個人的獨立性很重要,但是團隊的合作能力也很重要。我知道很多人喜歡獨來獨往,但是在野外就需要互助合作,無論是生活或者專業上都需要。如果那種一天到晚唱反調的,一天到晚不配合然後造成大家困擾的,就非常不適合野外工作。
  • 生活自己能力很差還會搞破壞的:無法自己起床、無法洗衣服、吃飯時不會幫大家添飯擺碗筷、要等人服務的、抱怨飯菜不好吃的、覺得吃飯要排隊很麻煩的、吃飯時很擔心自己吃不到喜歡吃的菜的、廁所不會沖的、使用過浴室就一團亂的、上過廁所就一團亂的、睡通鋪的時候要佔大位子的、襪子超臭不處理的、甚麼都想要找爸媽的、不如己意就想哭的、有藥不吃的、有病不醫的,都不適合。
  • 認為自己是觀光客:明明就是一個集體性的課程,而且重點就是學習,但是會覺得自己只要負責出現、打卡、混在人群中假裝聽解說就可以的。也不適合野外工作。
  • 無法把裝備整理保養好回復原狀:不管是個人裝備或團體裝備都如此。絲豪沒有愛惜敬重之心。這也不能怪他們了,有些人連自己的東西都會弄丟,你怎麼能期待他珍惜公眾資源,給別人方便?
  • 連大便都不會:大便有什麼難的?有些人沒有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早上就傻傻出門,走到一半忽然想大便。如果你現在上野外課程走一走想大便(勞賽),但是整個林道、海岸或山徑上沒有合適地點,你怎麼辦?拉在封口袋以後帶回家嗎?你可以想一下,如果這個野外課程地點只有一間廁所,廁所的水量有限,你要大便別人也要大便,但是你卻便秘出不來讓大家等很久,單兵應該如何處置?同學,你應該做的事情是:(1) 平時多喝水; (2) 多吃蔬果; (3) 可以帶高纖水果上山; (4) 按摩下腹; (5) 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習慣。意思就是說,出門之前要拉乾淨懂嗎?當然,在野外找地方拉屎又不會摔死或坐到咬人貓也是一種常識。
不知道你中了幾項?喔對了,我覺得如果以上的問題都有也沒關係,安全回到家讓你爸媽不要找助教麻煩,然後不要破壞生態和騷擾動植物也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