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出神入化] 一部靠重金與特效製造高潮但功虧一簣的電影

上個月看到Now You See Me的片花時,覺得,哇賽這部片我想看耶,好像說了什麼了不得的事。尤其是片花中一再重覆的the closer you look, the less you see,好像很有哲理對不對? 再看到摩根費里曼都演了,感覺是好看的片呀~ 那今天就出發去看吧。

一開始就是介紹四個人是如何被兜在一起,反正就是被召喚來的。那個情節讓我想起史恩康納萊在2003年主演的不怎麼ok的片: 天降奇兵(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四個各懷神技的人就這樣被一個需要幫手完成自己目的的人組成一個team,然後呢,one year later就整個好了去拉斯維加斯表演了。

說真的,一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這部片的編導運鏡都很精采,我也喜歡那個法國的"國際刑警",帥氣的女生呀~~ 然後啊,一開始都在談什麼叫"believe",什麼叫"magic",還有人們為何瘋狂、為何癡迷"幻術的魔力"?而且還對整個搶劫銀行的大秀做了看似完美的註解,認為人們得到了樂趣,就是魔術的功能。在第二場表演時,又看似劫富濟貧,大談經濟衰退帶來的問題,把過去海賺大家錢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錢吐回保戶帳戶中。第三場時又來發鈔票,然後讓FBI像白癡一樣團團轉。

然後到最後,要拆穿騙術的摩根費里曼被補了,一切都是那個FBI探員,也就是過去某個神奇的投河的魔術師的兒子一手策畫的,最後開始玩法國美女探員對美國FBI探員傾心的爛梗,然後我就覺得整個戲院的觀眾被耍了,而且,一點都不好笑,完全不覺得編劇很聰明的感覺。

我來說說為什麼這部片讓我無法給它好的評價:
  • 其實一切都來自於最後結局的揭露讓我感到有點憤怒。如果一位FBI探員可以操控整件事情到這種程度,我認為大眾應該要感到可怕。因為他有本事顛倒是非、有本事影響金融制序、有本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可以買通這麼多的人,而,這一切居然都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聽起來非常不像美國片最愛提justice的議題的主梗。更別說,這部片花了很多時間在故弄玄虛大談"magic vs real",而且還大大地利用人們對現況的不滿來合理化所謂的劫富濟貧。
  • 我看不懂這部片的中心價值是什麼耶~ 摩根費里曼有犯了任何滔天大罪要把他關起來? 而且起因是一個FBI探員的私人恩怨與不喜歡?而且最後就算了?
  • 那個FBI探員有這麼大的通天本領,那麼精心策畫,他錢從那來呀?
  • 然後最後居然有個天眼?那是一個大學社團還是什麼?四個人就坐上旋轉木馬轉走了?我最受不了的是那四張卡片一疊合變成晶片卡(說不定還可以提款),然後公園裏的樹居然有接電,可以感應卡片讓木馬動起來。它爸的是在耍我嗎?
  • 我受不了法國女最後又愛上美國男的梗。我完全看不出來他們兩個人為何有情感進展啊? 
  • 有人說,所有的疑問都有被解說啊,但,那都是摩根費里曼自己腦補出來的不是嗎?聽起來就像柯南啊,腦補建立在腦補上,但是沒有一個環節有證據,而且快速改造金庫保險箱也太扯了,能夠扯成這樣都不被發現,我認為太脫離現實了。我同意一位FBI幹員或許有此能耐,但不需要演成這樣啊。
  • 這真的一部典型的,有趣的卡司、有錢做很炫的特效、看起來很有梗的前半部,然後一到最後面功虧一簣的電影。
個人很不推。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仙女下凡來解答]有關諸位同學的問題本宮已抄收

剛剛諮職組寄來一封信,說是"同學們對老師的提問",希望老師能一一解答。我就想說,挨有,我已經進化成媽祖了嗎?這種事情不是要那種人看起來很好,整尊救苦救難菩薩樣的老師做的嗎? 怎麼會問我這種榴槤+刺蝟混合獸的意見呢?

既然諮職組都把問題丟過來了,那我就回應一下啊~ (顯示我也是有灑灑揚枝甘露的本領)
  • 大學愉快嗎? 這句話的主詞看起來是"大學"。大學愉不愉快我其實不知道,但是看起來大家在苦中作樂,或自以為愉快這事上都做得不錯
  • 當學生對於老師您的評分方式有其他意見時,該如何協調? 能討論的就討論,不能討論的就要闡述理念,不會妥協。我認為有付出的人要有所得,有鬼混的人應該被驅之別院或仗斃
  • 想聽聽老師們的求學歷程和工作選擇 :D 同學先去google一下吧
  • 在有教學評鑑壓力下,老師如何堅持自己的原則?其實教學評鑑對我的壓力比較小,而且需要被討好的學生根本不會來修我的課呀~
  • 請問老師對於同學的期望是什麼? 要開心要健康要有腦
  • 如何在大學期間過得充實? 充實和瞎忙的差別是什麼?
  • 是什麼樣的刺激讓老師們想成為如此與眾不同的老師: 沒有,變種人無法由學習得來。
  •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瓶頸?當然有啊~但可以靠演技忽略
  • 您最希望於課堂內傳授學生什麼理念:凡事都有理性邏輯因素與解釋,也需要感性的理解與發想;面對各種事務,要保持對自身理念的琢摩、對社會的關懷;另外,有想法就要實踐,別坐在電腦前面當個嘴砲。
  • 怎麼樣客觀面對問題?主觀來自於非邏輯性思考與偏見,所以,客觀的形成要素是邏輯的周延與眼界的開闊。另外,同學你分得出客觀和和事佬/牆頭草的差別嗎?
  • 老師給學生對未來規劃的建議: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只能順著自己心和興趣,讓自己變棒變頂尖。
  • 希望能聽聽老師分享教學生涯中,與學生之間有趣的故事。我的學生都很有趣啊,天天在講有趣的話
  • 如何在自己的教學理念與現況不合時,做取捨?先弄清楚自己的中心價值是什麼,能接受最低的底限是什麼,然後做一個不會違背良心的決策。
  • 了解老師特別的人生經歷:我不懂,請先google一下。每一個人看別人的人生都是特別的不是嗎?
  • 最難忘的失敗經驗是什麼?如何解決?失敗經驗超多的呀~怎麼解決?當然是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不要給自己藉口,然後努力完成它囉~
  • 在堅持自我時遇到低潮或不順心怎麼調適自己呢?那得看你的不順是因為白目還是策略有問題呀~
  • 如何認識真實的自我,而不向社會低頭? 首先你需要有好朋友,願意觀察你,給你正面建議,看見你內心深處需求,引導你說出真話的朋友。是不是要向社會低頭是你自己的妥協,和真實自我是兩回事。
  • 怎樣才能活出自我:時時觀省自己、觀察別人,另外,不顧它人感受叫任性或冒犯,但掙脫束縛或走自己的路是灑脫,同學能分得清楚差異嗎?
  • 為何想當老師: 這問我太不準了,我不當老師也會做其它的工作~不是想不想,而是有這個機緣,我也覺得我能做好,就做了呀~
  • 如何讓學生對於課堂的學習有熱忱及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鼓勵學生吸收與分享,而且把吸收與分享,而不是考試分數,當成學習成就的評量依據。
  • 希望用什麼風格上課: 當然是百變啊~
  • 心路歷程: 同學請問你提出這個問題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與活力:先保持身體健康吧
  • 如何與學生談心:先問問自己心裏有沒有住著一個小女孩或小男孩,把學生當朋友或病患?
  • 如何建立自信: 先問膽量和決策怎麼來,不要相信那些"站在鏡子前大聲說我喜歡自己"的話術。
  • 如何在做自己與現實生活中取得平衡:同學,內心戲的演技很重要的呀~但不要入戲太深記得要抽離出來喔。
  • 請老師們分享擇善與堅持的經歷過程: It is complicated.
  • 如何做自己: 要先知道自己是誰呀~
  • 如何維持教學熱情?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 如何麻辣活出自己:同學你能分辨神采飛揚? 生龍活虎? 譁眾取寵? 和賣膏藥的差別嗎?
  • 要怎樣保持對閱\讀古籍的興趣:沒有興趣就不要唸了,真的,不要勉強。把唸書當成任務或高牆,就不再是求取知識,而是在闖關了。
  •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維持專注:我不完全認為那是我的責任。我一點都不認為老師應該被要求並期待成為一個好的表演者。表達能力與口沫橫飛的表演是有差異的。
  • 最難忘的一堂課: 每一堂課都很難忘,只要你好好上課。
  • 最難忘的學生: 很多啊,但我記得不一樣的學生,我總不記得乖巧的學生。
  • 如何面對挫折? 等到你經過挫折,遺忘它了,把它當笑談了,你自然會知道是怎麼渡過出這段經歷。沒有人在完全沒挫折的情況下"準備好",然後說自己"要面對挫折"。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針? 教學方針不用找啊~那是依據知識的發展與結構設計的,而且教學方針應該是要適合學生,而不是適合老師不是嗎?
  • 有同學在課堂上一直打瞌睡如何處理:請他回去睡以免落枕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屍變]我看到整個笑開而且想到蛙腿通電實驗

自從小男孩但唐膜大大親筆簽名送給我他那本令人又羞又喜的約會指南"不看恐怖電影不酷"以後,就又燃起了我對所謂的恐怖電影的熱血。而且是類似Happy Tree Friends裏的那種從耳朵進蕃茄醬汁變成鼻孔出的那種熱血。

我從小就愛看所謂的恐怖電影,但至今沒有任何一片嚇到我,而且帶給我非常大的歡樂,讓我經常就在戲院中整個大笑,惹人側目。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的恐怖片梗沒有新花樣,我是一個非常容易對N>3就失去興趣的人,所以任何的死法、噴血、背景音樂、驚悚花招,其實都很難在我心中造成陰影,只會成就"原來不過就是如此"的樂趣。

近期沒什麼恐怖片可看,我就選了據說血噴很多的屍變(Evil Dead)來看。好囉,據說又是一部重拍片,我倒是沒有興趣去比較原片與重拍版本的差異(不就是道具化妝特效更棒嗎?)

說真的我經常認為恐怖片的劇情愚蠢到令人發笑。屍變一開始五分鐘我就知道結局是如何了,真的。太能預期的劇情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創意了。

四個年輕人為了一個嗑藥的妹妹(米亞)就跑那摸遠把她帶去什麼充滿回憶的森林小木屋去。光是那個起頭我就已經弄不清楚在幹嘛了。是有必要弄到那麼多人去嗎?都不用上班嗎?

五個人看到整個地下室的死貓都不覺得很怪,還會把那本禁書打開亂唸一通召喚出惡魔,感覺很不像美國人啊~ 不是應該快點打電話叫警察嗎?等到那個妹妹已經被惡魔入侵以後,那個哥哥還在說可能是病毒感染,喔哈哈哈,我忽然覺得心情好多了。原來美國電影和三立民視本土劇的等級這麼像呀~ 看起來我們和國際一直都有接到鬼啊。

從第一個人開始死掉以後,後面會怎麼死我就不在乎了。不是釘槍就是噴血要不然還能幹嗎呢?最強運的莫過於那個眼鏡男。奇怪是怎麼樣都不會死呀? 然後到最後還被附身跑出來被燒死,給他100分(再加10分,因為他的胸肌鼓鼓的還OK)

哥哥的女朋友被附身後用釘槍亂射人,自己兩隻手都斷掉一直流湯還一拐一拐地說"喔我的臉為什麼這麼痛",我看到那邊笑得超大聲呀~~~(我好久沒有笑得這麼開懷了)

哥哥把米亞的頭套上封口袋埋到土裏,然後又挖出來電擊時,我真的徹底失控了。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用兩根針筒接上汽車用的電瓶可以拿來電擊心臟呢?啊啊啊~我無法不想到1780年,義大利生理學家與物理學家伽伏尼(L. Galvani)在解剖青蛙後,用金屬弧狀棒連接蛙腿上端的神經和蛙腳,使其產生跳動的實驗~ 我還以為我在看生物奧林匹亞國際賽的實驗操作現場呢。

電完兩次以後米亞忽然整組好好站起來說"哥我好冷"~ 幹我又大笑了。但笑完那個哥哥就葬身火海。怎麼可以這麼歡樂啊~

最後惡魔被米亞鋸爆了,血雨不下了,大地恢復生機,陽光也照進樹林。結束一場鬧劇。那個惡魔被切爆時因為是從中間切開的,然後又被攤在兩邊,我只想到自助餐的吳郭魚~ 只是看起來不能吃。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信用卡點數換高鐵升等划算嗎?

其實各家信用卡公司推出以紅利點數來兌換高鐵升等已經很久了,但我很少使用。既然台新又開始廣告它的高鐵升等抵用辦法,那我就來算算究竟划不划算。以白金商務卡來說,台新的規定說明要用25000元的消費額來抵升等,也就是1950-1490的差價460元,投資報酬率就是1.84%。那我們來看看白金商務卡的其它兌換門檻。現在刷45萬換香港台北來回機票,好,那我就用易遊網上的華航香港台北機票V艙為例算一下。機票價格是6634還要再加2559的稅金。所以就是用45萬2559元換6634的機票,投資報酬率是1.47%左右。刷60萬最遠可以去福崗,但報酬率只有1.63%左右。看起來換高鐵比較划算對不對? 但大家想一下喔,高鐵行車時間至多 1個半到2小時,咖啡蛋糕一直拿也不能吃太多,拿去換成其它亞洲短程機票能停在空中的時間好像還長一點對不對? 所以我看不出來有沒有真的比較好,換不換就看你對花25000換460的差價覺得划不划算了。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唱快人生] 身體會老功名會被遺忘,只有愛使人感到存在

大概是因為自己已經在2013年3月27日正式被認證為"阿北",所以最近看電影都有些"老態"。的確,到了一定的年紀與心境以後,對年老、衰退、永恆、失落這檔子事就開始在乎。嘴裏說看開,表現的放蕩不羈隨心所欲,其實是不確定的,是害怕的,是需要和人聊聊的。

在國泰班機上看到Quartet這部片時本來心想"不是首選吧",倒也不是不知道此片主要演員都是超級知名,但是一看到養老院話題就覺得"先放著吧"。但是轉來轉去怎麼都是黃飛鴻、或是一般院線片時,我就點進去看了。才一開始,哈,就發現是我的菜了。因為,飾演鄧不利多的演員Michael Gambon一開始就出現了呀,鄧不利多校長沒有死,回來了,而且管起一群老人。

故事大綱大家都能在網路上找到,就是一群退休的音樂家住在養老院裏,但是因為養老院的經費不足,需要籌畫一個音樂會慕款,所以需要排練。但是每一個老人都有一堆的過往、還有現在的身心疾病與狀況,不是隨時會飄走、壞掉、老番顛、見笑轉生氣、就是資深公主病。一切只靠一位年輕女醫生在維持表現的理性與秩序。

這不是什麼飛越杜鵑窩或是修女也瘋狂之類的搞笑片,而是談年華老去時,居然要住進老人院的感慨。每一個音樂家過去都是有頭有臉的,有舞台有掌聲有觀眾的,但年紀到了就是到了,一到正面樂評不再,樂迷散去,專業生涯大概就得劃下句點或所有轉變。

整個故事的起點其實是從Maggie Smith(曾飾演麥格教授)所飾演的超級大牌女高音Jean Horton搬入老人院開始。她一開始就嫌東嫌西、覺得自己還很有名、要人把早餐端入房間、但其實內心脆弱。這個角色其實與她在黃金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中那個有嚴重種族歧視與疑神疑鬼的英國OBS非常類似,只是少了一點神經質,多了一些自尊、失落與年華不再的傷感。

世界就是這麼巧,舞台上的死敵、曾經同台的戰友和前夫通通都住在一個老人院裏,這種劇情很故意嗎?我覺得在facebook時代,還好耶。很多好久不見,想見或不想見的人,不也是經常在不經意間出現在別人照片上,然後很多的往事就這麼湧上心頭嗎?

我對這部片最高的評價在於對"年老"議題處理的細緻,幾乎每一位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其實真的都是音樂家或曾有舞台上的生涯,他/她們的年老是自然的,他們的情緒及語言是經過淬練的,因此他/她們的表演就是令人信服的。

Jean Horton與前夫的誤解在前夫的耐性與她的坦承下化解了,最後在花甲之年才發現兩個人對彼此的愛從未消失,喔我覺得這段好美好令人嚮往喔(我還有一顆乙女之心我知道)。大多數的人面對舊愛是否只有機會選擇遺忘或最好不要相見,我認為這種多年之後盡棄前嫌,重燃愛火是很棒的事啊~

這是達斯汀霍夫曼導演的耶,我對他越來越佩服了。這部電影說的故事不多,但很能打動我。然後,既然有一堆英國老牌演員,當然免不了一些有趣、幽默、有些刻薄又好笑的對話。

Jean Horton說:I was someone once。但現實上舞台不再,時光不再,就不要提當年勇。當下所擁有的才是最真實的。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遺落戰境] 外星人做的複製人超逆害

我一向喜歡看科幻片,除非是太扯的,一直弄不死而且沒劇情的冏片,否則科幻片對我來說是一種理解小說家與電影工業對人類未來無盡想像與創造力的場域。

遺落戰境這部片挺好看的,就娛樂效果來說它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未來科技設計,超高的塔台、全透明看來可在家工作並掌控一切的桌面、可自由翻轉駕駛座的直升機、不需要藉助神力一般急救箱的小玩意兒就能快速治癒槍傷、巨大吸光海水的機器、還有看起來超厲害的能源匣。但是我忍不住把這部片和攔截記憶碼相提並論,因為有太多的相似點:

(1) 男主角的記憶都被移除了;
(2) 男主角都會陷入"似曾相似的回憶中",然後在那裏睡不著;
(3) 枕邊人原來是美麗的壞女人,而且不會死;
(4) 男主角的身材都很好而且很敬業都有露出讓電影票有值得;
(5) 都是前女友/前未婚妻來救他並把他整組喚醒;
(6) 科技感與被戰爭摧殘的破敗景象交織;
(7) 一定要有被誤解的反抗軍;
(8) 大部份的人都被政府愚弄了;
(9) 最後要來個大爆破然後故事就結束了。

但是遺落戰境到後來進行到複製人的時候,畫面與劇情雖令人驚訝,但越來越不合理。已經被喚醒過的湯姆克魯斯明明已經死翹翹了,反抗軍又不知道從那裏找來一隻一模一樣的,然後還能認得妻子? 難道所有的複製人都能"進行一個同步化"的動作嗎? 湯姆克魯斯的老婆在他走掉以後生了小孩我最訝異。整個劇情看不出來他們有時間交配啊,皇上去找嬛嬛好歹也還真的有時間侍寢才能瞞住那胎兒是果郡王的種的事實,但是我就是看不出來影片中在那個時間點那個孩子可以被製造出來,難道和媽媽一起沉睡了60年嗎? 

[待續]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派特的幸福筆記] 大家都有神經病只差有沒找醫生

原本不想去看的。我這種人看電影通常都會先看看trailer、聽聽配樂、看看故事情節再決定要不要看電影,當然,有時候只是需要休息,所以想到什麼看什麼。

這部電影剪出來的片花令人以為這是一部愛情電影,我想許多人也覺得這部片是在談真愛啦、談什麼原來最愛的人在身邊啦,或是經過挫折要勇敢站起來啦~但是對我來說,不是耶。我覺得這是一部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經病的故事。

Pat是一個因為目賭妻子出軌痛甌姦夫然後因為精神崩潰而被關到療養院的男子。出院後遇到另一個因為未婚夫驟逝而行為失序但程度沒到要住院的女子Tiffany。劇情可想而知地就是安排他們從互看不爽到相識,各自放下過去的陰霾與傷痛而開啟新的人生。聽起來很老梗吧?那有什麼值得寫的?

這幾年陸續遇到一些有憂鬱症、有亞斯柏格、有強迫症或是妥瑞氏症的學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大學教授之所以為教授並不是因為教學或輔導技巧而變成教授,只是因為論文品質與篇數達到大學爭取經費的期待而已。所以,大家認為教授自己都可能被升等和申請研究計畫搞到抓狂,怎麼又會理會學生的精神狀態?那不是輔導室的事嗎?好的,每個學期都會有老師跟我抱怨"那些有精神疾病的學生不聽指揮"、"無法說理"、"不能溝通"、"行為很怪"、"時時有新梗"、"自言自語"、點點點。我也承認那些學生是有一些溝通上的障礙,但仔細想想,我在學校各級會議和各處室上遇到的溝通障礙不是更多嗎?面對學生我還可以使用一些命令句,但是在一個大家都有博士學位,沒人會覺得自己比別人笨的職場中,請問我們看過的神經病,不可理諭、低EQ、動不動大呼小叫、鑽牛角尖還會少嗎?

我有時候跟學生說,這些被診斷出有精神疾病的學生之所以會被認為異於"常人"其實是因為他們不像"常人"能夠做非常好的偽裝,也就是隱藏自己的情緒。但我們也經常認為很多沒有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的人,難以溝通(例如爸媽或老闆)、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也不想知道他在想什麼、無法理解他為何執迷?為何瘋狂?

所以,什麼是crazy(肖耶)呢?喜愛、偏好、執著、瘋魔、著迷、成癮、迷信、執念、非理性...又是什麼?這部片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完整地忠實地呈現"一般自以為正常"的人的非理性面。Pat老爸對贏球的迷信、Pat的朋友Ronnie對婚姻問題的逃避、Pat的心理醫師居然也對球迷的迷信樂在其中、球迷對印度移民的敵意偏見與暴力、群眾與警察的易於被操弄....誰不是瘋狂與非理性呢?相較之下,Pat與Tiffany那種"回到常軌"的努力、對己身情緒的透晰、對各種藥物的效力如數家珍,是否才是這部片中最清醒與表現出理智行為的兩人?

當然我認為這部片所描述的還是非常理想與不一般的狀況。Pat和Tiffany都有尚可的家庭,而且有家可去。但很多精神病患或有情緒困擾的人,是根本沒有家庭支持的。這兩個人或許有些怪異,但他們還會去晨跑、會有一點社交行為,甚至還會看書。他們兩個其實不過就是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只是因為一個特定事件造成的心病,而非長期的慢性精神疾病,又剛好長得還可以,所以才能在劇情安排下出現美好的結局。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很少見到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有這麼美好的際遇,而多數的悲劇又經常出現在"沒有被診斷過任何毛病"的人身上。

其實看完這部片最大的收獲是學到一個新單字:原來集氣用的氣可以用juju(啾啾)代表~~還真是長見識了。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悲慘世界觀後感] 還好有熱血的傻子

Les Miserables在倫敦的Queen Theatre上映時我去看了第一次,那是我少數的音樂劇體驗。那個時候只覺得,倫敦的音樂劇舞台劇演員好讚好專業喔,怎麼可以唱那麼久都不會累呀?而且臉部表情還要讓觀眾看得到,唱得那麼熱血那麼悲情,真的好逆害喔。

當時對雨果所描述的法國大革命後的巴黎慘狀也不能說"不知道",但就是無法感同身受,不知道什麼叫"過不好",不曉得什麼叫"底層人民的互相賤踏,更不要說什麼叫"盡忠職守的公務員對人民權益的戕害"

然後呢,這部片在現時的台灣上映時,感覺上說的就是台灣目前的故事,或是說,這樣的悲慘故事其實一直都在上演,和一個社會實施什麼樣的制度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有人就會有人性,有人性就必然會有醜惡,當然還有那高貴的一面。

我先說說Russel Crowe的角色。他一直追捕尚萬強其實也不過就是在盡他的本份,維護法律的尊嚴。但,他就是一個酷吏,他也說他出身貧寒,但這不表示他對貧窮的根源理解,不意謂著他憐憫窮人,他就只是一個因為曾經窮過窮怕了,所以急欲擺脫社會底層背景與貧窮,甘願成為惡法的執行者,卻以神之名來鞏固自己的信仰。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是"奉主之名",他在法律上站得住腳,但他欠缺人性與同理心。

對照台灣今日的現況,我們則經常地看見類似的場景。許多執法人員所執行的其實是危害人民權益的事務,例如強徵大埔農地、維護美麗灣的違法業者、掩護業者在苗栗傾倒廢棄物....說也說不完。要不然就是殺雞用牛刀。舉凡網路釣魚啦、臨檢合法店家啦、用大法伺候偷花的歐巴桑之類的事,但真正的罪惡,制度性的罪惡,違反人權與保障基權益的罪惡,不是查無不法,無法可管,就是以行政流程與笑笑的親切態度推來推去喔,更別說台灣有非常多政治人物非常愛自己出身貧寒或農戶,藉以鞏固"我可以瞭解那種苦與需求"的偽裝。或者,奉媽祖、佛祖或天主之名,強調自己不會說謊。好啦,我想我們都見多了這樣的垃圾。

工廠作業女工間的相互賤踏是否也令我們感到熟悉?回想起當兵時部隊中動不動就是連坐處罰,那真是一個很有效的法子,既能以最簡便的方式鞏固領導,又能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所以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剩下的就是維繫那共同的最低利益。在我們這種鳥社會中,弱勢弱勢之間的搶奪資源是否常見?而稍微擁有一點點資源的弱勢是否就開始假弱勢之名行霸權之實?或有甚者,在登上一個台階時感到志得意滿,忘了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弱勢可憐蟲?

冷默的群眾,就是那些把門關上只能求自保,或甚至不知道這個社會上有"底層"的民眾在片中隨處可見,這樣的群眾也遍布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各角落。為什麼不關心?為什麼不對革命青年伸出援手?就是因為自認為權益未受到侵害,或早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權益,或者就是全然沒有來由的自私。

熱血的青年們熱情地闡述信仰與理想,然後無畏地前仆後繼地,螳臂擋車地抗爭、抵抗、然後壯烈地犧牲。有人一定覺得"幹嘛那樣?這樣很笨啊~"。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進步就是因為不滿足。但是不滿足有兩種層次,一是個人與小團體的利益,而另一種是公眾利益。能夠為了公眾利益而反抗體制,挺身而出,以各種方式,就算是犧牲生命,使公眾權益得以推進的人,就是品格高尚之人。但是這樣的人通常能夠得到群眾的奧援嗎?通常不是。台灣社會目前所具備的,經常是只剩憤怒卻無計可施的青年,還有把個人或小黨之利喧囂擴大並要脅使之成為公眾利益的團體。
  
我想除了以上的角色之外,尚萬強芳婷都因貧病交迫而死,即始他們的靈魂與作為在動亂的時代中如此卑微但高貴。然而只能以"死"做為終點究竟是一種在現世中無法得到滿足的悲慘?或是一種只能寄托宗教理念離開動亂時代的解脫呢?
 
小偷、妓女、皮條客、騙徒在這部片/劇作/小說中當然就是代表所有人性的黑暗面與底層需求。但,他們似乎活得最自在對不對?

騙徒的女兒艾波寧(Éponine)因為愛而展現人性的光明面,也因為愛而抵擋了子彈死在所愛之人的懷中。相較於什麼都沒做就輕易得到馬里歐的柯賽特來說,艾波寧反而活得更真切與誠懇。

順道一提,我非常喜歡海倫娜‧伯翰‧卡特飾演的酒館老闆娘,她一出場,就讓我想起她所飾演的食死人蕭婆樣,她真的好蕭婆好好笑呀~然後飾演"如天使般俊美熱血青年Enjolras"的Aaron Tveit真是好帥呀~ 連死掉的時候都很帥氣的說~

最後所有逝者大合唱(屍魂界就對了?)每個人所展現的笑容、期待、重生其實很令人辛酸。我們這些在現世的人所享受的所有自由,其實都是千百年來的先烈流血流汗所得到的。但在面對社會未來可預見的困境時,我們所選擇的,究竟是那一個角色?默許悲劇與不公不義地發生?假裝與自己無關?與其它人互相踩踏?覺得凡事都與自己無關只求茍活即時享樂?登高一呼支持改革?還是,加入壓迫者的行列呢?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一代宗師觀後感]人生若沒有一點後悔又怎麼會完美?

我其實不常看王家衛的電影,也不能說是他的粉絲,過去只進過戲院看過春光乍洩和花樣年華,另外,我也很少詳讀王家衛電影的作品分析。我也不是武術電影的愛好者,無論是葉問或是任何武打電影,也都是回家不小心看到龍祥電影台之類的。為什麼會看一代宗師?我想我是被他的影像風格所吸引的。

一開場的打鬥並不血腥,很美,很順暢,那迴旋、那雨滴、那各種鏡頭效果的交錯,還有那眼神。對,整部片子的主要演員都有一對似乎有說不盡故事的眼睛,嗯,我知道,那就是我要的。我一向對那種充滿秘密、心事、回憶、熱情的眼神招架不住。在這部片子裏,我需要的眼神全有了。

故事其實很簡單。宮二是一個輸不起的奇女子,因為覺得不能輸,所以後來變成追殺比爾裏的鄔瑪舒,但是那執念又有點類似犬夜叉。葉問的功夫高強、人帥、人好、重情重義,他的寬容與沉穩,成就了整個故事的結構。所有的演員都很好,只是,我至今不是那麼理解張震和小瀋陽在整部片中的作用。這好比說,我看妖怪少爺中的格鬥看得好好的,忽然轉過去看獵人裏那些小孩子的打鬧。真的要挑剔我就想挑這個。我曉得張震一向是王家衛的班底,可是從臥虎藏龍至今,我卻不怎麼覺得張震在條與表演方式上的進步,他一開口,就有那種"鎮不住全場"的感覺。倒是梁朝偉,一如往常地棒,他只用眼睛演戲就可以了。然後,無論媒體再怎麼討厭章子怡,我覺得她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演員,每一部戲都讓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表演風格,而不再是臥虎藏龍中那個刁蠻的玉嬌龍。

故事真的非常簡單,因為有仇,所以要報仇,然後無所不在另人目絢神迷的影像風格,讓我覺得坐在那邊兩個小時一點都沒有想睡的感覺。配樂,喔,配樂真的非常之好,就是王家衛那種擅於拼接音樂的本事,這部份我就不談了,網路上多的是讚賞的評論。

整個故事有什麼話語打動了我?我想,除了那些"做人處事的訓示"之外,我最有感覺的還是最後宮二的告白吧。

有些人可能會說,宮二也不過就是和葉問過了招,相視了幾秒鐘,又怎麼可能從那麼短暫的瞬間產生什麼樣的情愫?喔,錯了錯了。對於"門檻高"和"一生都在尋覓與等待"的人來說,那種"忽然在瞬間發現自己遇見稀世珍品"的感覺是非常令人心動的,但是對於壓抑的人來說,把這樣的欣喜埋藏在心中是一種苦一種想見不能見,想說不能說的苦。

二最後說了:我的心中曾經有你,但也就只能是喜歡。她流了淚,說出多年的苦與思念,然後葉問的眼眶也濕了,我想那不是感動,而是一種"謝謝妳曾經如此把我當成重要的人,即始妳的矜持使妳從來未能表達這樣的想法"。所以宮二做出了選擇,她選擇為了父親報仇,而她付出的代價是,解除了原先的婚約、埋藏了對葉問的情感、一生不嫁、不傳藝、無後,而且因傷而早逝。  

宮二問了葉問:你把我的人生當成戲看?這句話我覺得有意思,問從影片一開始的主述者位置一下子變成了被故事中的主角質問。

有時候,我也在想,我的朋友們是否也覺得我的人生"如戲",或者把觀看別人的人生波折當成一種樂趣?

最後宮二說,人生總要有些後悔。我非常同意,我們有太多的悔不當初,與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什麼都知道,就不算經歷人生。但我不打算和宮二一樣,選擇停留在她認為自己最美好的回憶中,因為探索未知才是我人生走一遭的目的。

最後是其中一段配樂。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性福特訓班觀後感]你是否願意放棄自尊愛一個人?

最近幾週來的新片令我有些興趣缺缺。我不知道花漾是在玩什麼花,然後看到學生對沉默之丘的惡評後我也沒有那麼想看。鬼三驚?再說。我是一個不會被鬼片嚇到的人,看自己就好了呀,幹嘛看鬼片。

不知道在那個機會下我發現Hope Springs這部片在1/4上片。Meryl Streep和Tomy Lee Jones的組合另我感到非常新奇。台灣片商的宣傳主打的是這張宣傳海報,不過那個氣氛卻讓我想到2009年上映的美味關係(Julie and Julia),我也很想看看Meryl Streep和Tomy Lee Jones的演技能夠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是否讓我對這兩位偉大的演員有著更多的著迷與敬佩。然後,我必須要說我很喜歡這部片。

台灣片商的預告給的宣傳文字很簡單,老夫老妻婚姻觸礁,所以尋求專家的協助,然後例如蘋果之類的媒體,就把整部片的重點擺在Meryl Streep飾演的Kay如何逗趣學習口交。但是我看到的不是這樣子耶。

如果早個幾年,我可能完全不會看這種電影,我會覺得"這種異性戀的事"和我有什麼關係記得我在英國唸書時曾到一對我的同志好友的家中作客,當時還對"兩人關係"非常不瞭(現在也還是在學)的我隨口蹦出一句"我們和異性戀不一樣"之類的語。當時朋友就說:其實完全一樣呀,異性戀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一樣會遇到,不管你在不在婚姻體制裏。我當時當真不懂,然後,過了10年以後,我懂了。

對兩人生活有深刻體會的人都應該能夠瞭解,相遇時的興奮、開心、感動、激情、決定住在一起、對未來有想像、生活有目標的感覺,都很可能因為任何一點差錯,而劃下句點,或變成一灘死水。而那個差錯很可能是一直無法說破的,不願說不想說的。那就成為一種厚繭,似乎無堅不摧,但其實封藏了很多的遺憾或挫折。

兩人生活非常容易變成一種制式,上班下班、煮早餐、親親吻別、打電話傳簡訊問吃晚餐、看電視、道晚安,然後一天就結束。是否感受到愛的差異是什麼?是做那件事的動機?還是做了沒有?親親、笑臉、抱抱,都只是action,但是我們是否知道那真的就是我們要的?

Kay顯然存在著兩種衝突,她其實對兩人關係還有期待。她覺得婚結了、孩子生了、孩子上學了、孩子大了、孩子離家了,人生的目標好像消失了然後她看著自己的先生每天上班下班,回家看電視看到睡著,然後對她不再有性趣,聊天言談之間也不再是對生活的分享,只是無止盡地抱怨或無言以對。那麼維繫這種關係的基礎是什麼?Kay說:"我覺得我們倆個好像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打工仔"。我以前不懂這種形容,後來我懂了。我的前男友和前妻的關係大概就是這樣,只是他的狀況和電影中是完全反過來。他的前妻在生完小孩以後對性與身體的接觸就完全不感興趣,然後就長達了20幾年的分房生活,然後在"家"中保持友善的關係。他們還是會一起完成一些家務事,還是會一起出遊,但那種關係就像是老友,而不是夫妻。但是當Kay似乎很有自覺得抱怨兩人關係的一成不變,也願意跨出一部去找專家諮商的同時,我們也看見她因為對丈夫的"愛",替他注意所有的小事,幫他做得好好的,使得他根本就太習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覺得自己天天上下班很辛苦,覺得自己從未出軌,覺得自己有買過新的冰箱,然後覺得那就是盡了兩人關係的義務。 

聽起來很像父母抱怨孩子不貼心,但又邊唸邊替孩子做好所有事對不對?

這部片的情節中有幾個點其實是關鍵,也是曾經在兩人生活中觸礁的人一定能夠瞭解的:
  • 一開始Key買了機票就要飛到緬因州去找諮商專家,然後Arnold在最後一刻動念去了機場,上了飛機。其實我覺得一般人其實在這邊就破局了,然後這個故事連開始都不會開使。其實Arnold願意為了妻子而直奔機場已經具有某種程度的責任感和愛了,然後大家從Meryl Streep的演技都可以看得出來,那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
  • 在數落完諮商專家的建議和整個小鎮的建築和物價之後,Arnold其實有好幾次的機會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居然又待了下來。所以至少他還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不解風情,不懂妻子要的婚姻內容是什麼,但至少守住他的誓約與承諾
  • Kay在受盡丈夫給予的難堪之後沒有目地與方向感地在街上奔跑,我發現戲院中很多女生掉眼淚了。唉呀,我很懂那樣的感覺啊,但是,至少Arnold還會去找她,然後也還乖乖地旅館中等她回來,然後假裝沒有事;
  • 最後改變的關鍵還是在Arnold,他願意改變,使得最後有了圓滿的結局。可是我們都知道,我們在現實中很少、極少遇到這樣的人,因為大多數的人會直接消失、算了、死撐、裝傻。所以說整件事情之所以能夠有轉機還是因為有一點真愛,然後把承諾真的當成一回事,而且願意面對自己還做出改變,還相信某種老式的愛情浪漫。但是這種事在這年頭真的很稀少。  
Meryl Streep的演技真的好棒。她過去飾演過的角色一向比較強勢,而這次她則扮演了對自己有些失去自信的中年職業婦女,舉手投足都充滿了缺乏另一半的肯定卻又希望突破自己的期待。相信在感情中受過傷,試圖壓縮自我討好對方但徒勞無功的人,都能夠瞭解那些細節映照自己心靈深處的意義。

對於沉浸在愛河中的觀眾來說,看這部片,就會看到非常多的笑點;對於曾經經歷過那些辛苦的觀眾來說,看見的就會是不斷地思索自己曾經體會過的,還有自己的父母,還有自己年老時將可能遭遇的問題。

而且這和什麼戀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要我們還願意進入感情,我們就必然要面對"對身體的慾望消失、對親密的期待不在"時,兩人關係怎麼辦?當你還年輕,認為自己還有本錢,你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但是年老色衰的時候,扣掉年輕時對肉體的迷戀與幻想,愛情還剩下什麼令人驚喜與珍惜的部份呢?

這部片的配樂很棒,可以在這邊看到整個list,片尾曲我很喜歡,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