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還是會推]賽德克巴萊(下): 帥哥雖然通通死掉惹但只要有發簍他們的fb就會覺得與你常在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那來這麼大的熱血就守著9/30跑到台南華納威秀看下集(是說我本來就很熱血也沒錯). 看完以後, 和某個成大的阿伯型帥哥跑去赤坎樓前面的某個超大貴三三壽司攤吃壽司和手捲, 然後開始思考==>我要怎麼評論這個下集呢? 很多議題, 情感, 爭議, 歷史的爬梳, 其實都在上集上映至今被非常完整地在網路與平面媒體上被討論, 轉載. 那下集倒底還有什麼好看的呢? 和哈利波特7-2的"一直大戰戰戰戰到壞人死光光灰非煙滅長大生小孩"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我原本對魏德聖把這部"原本其實不需要拆成上下兩集的電影"拆成兩集有點嗤之以鼻(鼻孔噴氣), 但是, 在我看完第一集, 看完多數評論, 加入多數facebook粉絲團, 把可以加的好友都加完以後, 再來看下集. 我忽然發現拆成上下兩集的安排是正確的.

台灣這種長期以漢人思維為主, 以歐美日電影品味與邏輯為宗的"準殖民社會"(我一點都不覺得台灣人脫離殖民時代呀)來說, 上集的殺戮, 殘酷, 與影象, 給了台灣漢人以及許多觀影人一些還不錯的反省, 也讓很多"從來沒有被大眾思考過的議題"被討論了一陣. 可是, 梗好像在上集都用完了耶, 怎麼辦? 以我這種膚淺的人來說, 我覺得上集上映以後到9/29之間, 我花最多的時間弄清楚那些素人演員誰是誰, 演的是誰, 人物關係為何(唸教科書備課都沒有這摸認真呀), 然後, 看下集的時候, 每一個素人演員的演技, 角色張力, 就會被我放大來看(其實都是在看濃眉大眼癡癡笑).

大家都知道下集的重頭戲就是"所有婦女集體上吊"與"馬赫坡森林最後一戰". 我很想知道這部份會怎麼拍, 配樂怎麼配, 情緒的鋪陳怎麼做. 我想婦女集體上吊那一幕算是做得很成功. 看到戲院中有人哭了. 然後馬赫坡大戰那邊我也很喜歡, 死得都很壯烈, 我也喜歡那邊的配樂與運鏡. 好, 結果這一集我居然只留意到"帥哥死光光", "上吊那幕很催淚哭哭". 然後我覺得這一集比起上集來說多了很多敗筆:
  • 阿我受不了那個特效: 我看到那個戰鬥機飄忽忽地起飛我真的笑了, 怎麼那麼夢幻啊, 又不是紅豬, 那樣起飛怎麼會有力與美? 而且一樣的畫面還出現兩次, 兩次啊~~
  • 好, 我討厭那隻祖靈鳥: 那個鳥太歡樂太奇怪了, 台灣沒有任何一種鳥會那樣飛的呀, 我知道那只是象徵性的意義, 但是可以不要讓牠飛得那麼歡樂那麼迪士尼嗎?
  • 塔羅灣大戰的配樂是怎樣? 我知道那邊的初期戰事是勢如破竹, 但是配樂忽然歡樂了起來, 有一種美式警匪片的fu, 我不是那麼理解為什麼那邊忽然開心了起來
  • 馬赫坡大戰巴索被擊重時眾人的反應不合邏輯: 不是大家視死如歸嗎? 戰場上死過那麼多人也沒有一個人在地上大叫然後眾人就直接放下"原本躲在草叢中的掩護姿態"而紛紛圍上去一直叫"你怎麼了你怎麼了"(這招本土劇很愛啊), 然後一群勇猛的大人都不知道怎麼辦, 最後是巴萬這個小正太上去補一刀把他的頭切下來才結束. 這邊我看不太懂耶~~
  • 吊橋被轟掉以後眾人居然可以毫髮無傷地在林子裏跳舞唱歌道別? 我以為只有美國電影才會出現這種畫面
  • 莫那魯道的屍骨被發現的場景太怪了: 那麼潮濕的地面怎麼可能風乾變成木乃伊? 應該要在洞穴的乾燥地面上吧?
最後, 我想知道整個故事會怎麼"收尾", 其實眾人走過彩虹橋, 很多故事的下文以文字交待, 其實都沒有特殊之處. 然後七分鐘的片尾曲就出來了, 嗯, 其實我也想不出還要怎麼結尾, 我想那個不勝唏噓的結局就是靠著大家開始回想上下集的劇情與影象令人震憾之處, 與片尾曲, 與有史以來最長的致謝字幕, 讓觀眾在腦中把一切組合起來劃下一個影片的句點了.

然後我非常喜歡這些素人演員的演技, 我想多數演員都比那些草包又沒料裝搞笑裝清純的偶象劇演員好太多了 (意思就是以後要繼續去他們的facebook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