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論文口試前該準備的不是給委員的牲禮和酒水,而是確認自己的論文是個好東西


前陣子有些媒體訪問了一些老師學生,問問他們都是怎麼準備論文口試的。結果媒體關心的重點居然是"是否要幫委員準備很澎湃的食物"。然後呢,後續的報導啊,網路上的發酵啊,就幾乎都在談老師究竟愛吃甚麼,或是應該要準備的像在拜神明一樣把老師的嘴巴塞滿,就沒有時間問問題。

甚麼鬼啦~

我一向認為論文口試是一個很隆重的學術場合,口試委員應該要專心聆聽同學的口頭報告,並給予專業的建議。所以有一杯咖啡、水或是茶也就可以了,怎麼會弄得像辦桌或是謝神一樣,真的是非常不像話。不過我現在不想去討論這種陋習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可以關注論文的品質嗎?

每年台灣的研究生和老師都會合作生產很多很多的論文,現在的論文都需要公開喔~ 所以你會願意或在乎自己的論文被公開下載以後,學術界對你的評價嗎?還是說反正學位拿到手了,那本東西就和我沒關係了,掰啦?

姑且不論學生和老闆的關係如何 (合作?學習?或是剝削?)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論文負責,尤其是國立大學學生所使用的資源,幾乎都是納稅人的稅金,當然要好好做好好寫啊,要不然怎麼對得起全民的供養?除了準備茶水,和委員喬時間、喬餐點、喬吃飯、喬接送細節以外,最重要的是論文品質。

喔,我知道有相當多學生的論文草稿經常都是在口試前幾天才匆匆送到委員手上,我們就先不說這個部份了,先不為難這個部分 (但是在國外,如果在期限之前沒有交出去,就同等於failed,希望台灣的同學了解這個道理,台灣的老師真的是太好了)。

雖然談過很多次了,我還是想要再聊聊好幾次口試(包含我自己的研究生)時所看見的問題。

  • 題目缺乏明確主旨與方向:我常常發現有些論文的題目沒有主旨與方向,而且非常空洞。例如"XXX的研究"就是一種很糟糕的題目。阿是研究甚麼?可以告訴我嗎?忽然來一個"黑眶蟾蜍的研究",是談生理?生態?還是演化?就算是生理好了,是談"水分散失"還是"滲透壓調節"?可以精確一點嗎?
  • 摘要囉嗦卻沒有結構與內容:摘要是甚麼?就是要在短短的幾百字內告訴大家該議題的起源、戴解決問題、你著墨的重點、你的研究策略、你所得到的結果、結論與啟示。但是有些摘要不知道怎麼一回事,看起來像是前言的第一段,要不然就是非常囉嗦,卻不知所云。
  • 前言冗長且沒有結構:前言的第一段應該寫甚麼?當然是最重要的議題,還有它為什麼重要。但是我發現有不少論文的前言第一段就是廢話。例如某個論文的主題是"某某蝴蝶的保育遺傳學",前言的第一段應該要談的保育該種蝴蝶所需要的遺傳學基礎,或者族群遺傳學為何對保育決策是重要的。但若前言的第一段出現"台灣素有蝴蝶王國的美譽,境內3000m以上的高山有幾座",我就認為整段是不知所云的廢話。有些論文的前言字數超級多,東寫西寫,東拼西湊,好大一段啊。但是我仍然看不見議題的重要性,問題被收斂與聚焦的過程,還有為什麼需要一個研究來檢測現象或假說。
  • 假說不是假說,問題不是問題: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需要檢驗假說,有些研究只需要收集資料、陳述與檢驗現象的存在就是很大的貢獻。但是請不要把query、question、hypothesis、prediction、assumption、expectation和perspective混為一談。我要講N次,當你的問題是why與how時,就應該具備假說。若你的問題是who?when?where?which?whether?what時,可能不需要假說,但仍然需要assumption與prediction。
  • 材料與方法缺乏方法論的檢討與辯證:有些同學在前言講了一堆洋洋灑灑的東西,寫的一副看遍古今中外文獻的態勢,但是一到材料與方法就整個弱掉。為什麼?如果我們去讀那些頂尖期刊的論文,你應該會發現,好的作者會稍微說明為何採取該種研究策略,工具,與軟體的原因寫得清清楚楚。這尤其在方法論發展與應用非常多樣化的領域特別重要。如果在論文中缺乏這部分的說明,同學自己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看起來就只是拿著香跟著拜,抄襲類似論文交差了事。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對自己採用的方法論不了解,也不清楚如何比較其他研究策略的優劣,又如何確保自己做的是合理且盡了最大的努力呢?
  • 在結果段落大談討論或展望:結果其實很簡單,但是常常被寫得很複雜。首先,材料與方法的設計一定要應對到前言中的問題與目的。而結果的每一個段落也應該要回應所有的問題,以及被進行的資訊收集與檢測。同學只需要描述數據的表現,與假說是否被接受或拒絕,但是不需要在這個段落講一大堆大道理,發想啦,解讀啦。這都是錯的。
  • 討論像悔過書:討論是甚麼?討論要談的是研究結果所闡釋的意義、應用、與展望。但是我看到有些同學會在討論中說了一堆自己哪裡沒做對,哪裡沒做好,哪邊數據不漂亮之類的。喂,如果早知道自己的研究設計是有問題的,就不應該硬著頭皮做下去啊。都已經做了兩三年,鬼門關快要關了才匆匆寫論文,當然就會出現這種"前面寫了半天,在討論打槍自己"的荒謬啊。可以不要這樣嗎?
  • 不該作圖的變成圖,應該做表的變成圖,應該是附錄的變成表:這個真的應該要再講一次。何時要做圖?圖有兩種,一種顯示"概念"(concept),另一種顯示"經分析運算所得的圖像化結果"。那表呢?表的功能是拿來總結(summarize)與比較(compare),而且一定要是二維的,如果不是資訊本身不是二維的為什麼要做表?我看到有些同學甚至把"一段話切成好幾句塞入表格中",真的好荒謬啊。附錄是甚麼?附錄就是"大家想看的時候翻出來看就好,你不需要直接塞進內文的粗資料"。
  • 文獻引用品質不佳格式亂七八糟:講到這個就氣。我很少看到一個學位論文沒有文獻引用上的問題。文獻引用(或引述)有品質和格式兩碼子事。最常看見的引用品質問題在於:(1) 沒有引用原始文獻,都是二次引用;(2) 沒有真正看過文獻,亂引用一通;(3) 弄不清楚被引用文獻的價值與貢獻,究竟是因為結論?方法?策略?解讀?假說值得被引用呢?還是隨便抄幾個 A et al. (XXXX)就算數?至於格式問題,相信很多老師都改的很煩。有太多同學以為只要平常都仰賴EndNote之類的軟體就會萬無一失。拍寫,不是。只要你一開始鍵入的資訊是錯的 (例如把姓和名弄反了),缺損的 (書名不完整、沒有出版社、頁數不完整),那不管使用哪一個格式輸出,就都是錯的。記得要用大腦檢查,不要甚麼都推給軟體。如果甚麼都推給軟體,還要人腦做甚麼?
最後再想想,你的論文有沒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我看過超多的論文有這種問題。前言寫得天花亂墜,好像要做甚麼大事一樣,最後甚麼也沒做出來,卻忽然又起死回生冒出很多"未來展望還有給主管單位的建議",有事嗎?

其實我要謝謝這麼多學生讓我看見這些問題,讓我們知道教育還有甚麼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希望整本論文最精采的不是那頁只有自己研究室看的懂的謝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