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推甄本來就是要挑"特別"的學生, 要不然直接送畢業證書就好了呀

剛剛不小心看到有其它網誌引用我對推甄的看法的文章, 那些文章不外乎覺得我們在口試的時候問了太難的問題, 或是我們系的陳義過高唱高調, 或是"學生這個小怎麼會知道那些事". 咳, 我可以再說一次嗎? 推甄就是要挑出適合唸這個科系的學生, 就像大家花時間去逛菜市場會閉著眼睛亂買水果回來再嫌不好吃嗎? 當然就是要挑最棒的啊. 如果要挑最棒的, 怎麼可能問一些"諾貝爾得獎者是誰?" "何謂溫室效應?" "達爾文最近過了幾歲生日?"這類的罐頭問題. 又不是百萬小學堂. 矮呀, 在我心目中所謂的棒, 就是邏輯清楚, 表達順暢, 充滿好奇, 勇於探索. 而不是分數很高, 打扮不錯, 長得乖乖, 感覺良好. 如果有人覺得我們對學生的篩選"太難", 就表示他真的不適合進到我們這種系, 他應該去充滿鳥語花香的小小世界去找溫暖. 如果有人認為"學生這麼小怎麼會懂", 並不表示他真的不懂, 是因為他不被鼓勵探索自己, 或一直被當成孩童看待.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認真文]普通生物學尾蝦密這麼難上呢?

我一定是瘋掉才會在忙得要死的時後打這篇文, 但是不打可能會卡在心血管中造成更多的後遺症, 所以我還是把它寫出來. 今年初, 什麼T4聯盟(成大, 中興, 中山, 中正)在惠蓀林場開了一個有關生物教學的研習/討會. 本來我以為真的會在會中談到一些真正的教學上可以改進的地方, 但是生物科學領域各學門實在是太分眾了, 所以說那個會本身只能達成幾個目的: (1) 吃飯; (2) 握手; (3) 系所簡介; (4) 小抱怨; (5) 聊願景. 意思就是說還不到教學層面的分享. 自從四年前開始帶普生的生態, 演化與環境章節之後, 我覺得我累積了滿滿的怨念與愛意. 其實, 普生真的是非常之難教啊, 但是, 如果普生沒上好, 之後就整組壞掉了不是嗎? 據說師資比較完整的學校, 教普生的人力就比較充份, 清華還可以直接拿科學人來上什麼生物學導讀之類的課, 但師資不是那麼完整的學校, 普生了不起上上細胞學到生理學就結束了, 後面的生態演化部份就可有可無. 那普生為什麼難上?
  • 大一上基本上就是一個結界: 很多高中生如果是推甄上的, 早就沒在唸書了, 如果不是推上的, 也一直都在唸書. 但是那叫唸書嗎? 或只是把考試資訊記下來? 大一上對多數學生來說最害怕的就是原文書, 然後就是學習的方法上的轉變. 其實普生能講到的根本也不多, 了不起就是蜻蜓點水, 但是變成原文就啥鬼也不會了. 這表示我們的英文教育無法讓學生知道背單字的要領是"分析", "歸納", 而不是"死背". 就算一直查字典, 整段文章還是看不懂, 表示過去學的文法都是假的, 只能拿來應付考試和閱讀測驗, 但是無法拿來理解邏輯性的議題. 另外我們的國小到高中教育早就把什麼都準備好了, 重點也畫好了, 請問學生還需要思考嗎? 不需要. 因為從來都不疑有它, 一直都只做一塊傻傻的海綿把所有被整理好的東西吸進去, 考試的時候再放出來. 所以學生怎麼可能會有"探索知識過程的經驗"呢? 你說大一需要教這個嗎? 要. 大一沒啟發到這塊, 我認為後面就壞了. 所以呢, 大一上是煉獄, 是個結界. 當然我們也可以拿著補習班的方式來上課, 把CD拷給學生, 每節課都抽考一些練習題, 但是請問這樣會是基礎科學學系應該做的嗎? 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會有可能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嗎? 還是只是把高中的課程深度英文化呢?
  • 其實沒什麼真的很好用的教材: Campbell都會送老師一些教學光碟, 你說有沒有用? 沒有用啊大大. 那些光碟的內容其實是很簡陋的, 投影片也很醜, 了不起把課本裏的圖片丟進去再節錄一點文字. 所以投影片還是得自己做過. 但我又對於教材電子化的太精美很有意見. 如果都是老師在想老師在忙, 請問學生要做什麼??? 看老師表演嗎? 另外, 可用的影帶也沒有很多. 我試著使用公視, BBC, Discovery Channel, National Geographic的影集來當教材. 結果我發現不靠譜啊大大. 為什麼呢? 首先是時間過長, 許多節目都太長了, 一放下去課都不用上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 這些科普節目本身的旁白, 敘事方式與內容不盡然是非常科學的. 令我最害怕的莫過於所有陳述巨觀演化的橋段, 因為這些科普節目總是會使用一些非常感性的語言來陳述演化的機制與過程, 但那樣的語調經常令人認為演化是具有目的的, 可隨意志操控的, 想變就變的. 以此種方式陳述的故事雖美, 但不合邏輯啊. Youtube上是有一些不錯的影片, 但必須要花很多時間來找 (學生看了會醒過來就好)
  • Campbell課本所舉的例子都是基於西方觀點: 其實第三類組的學生根本也沒唸過什麼世界文化史, 當我們要從希臘羅馬時代的科學哲學思維, 講到中古時期,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再到發現新大陸, 海權國家興起, 工業革命等因素促成人類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探索, 破壞, 進而產生林奈, 達爾文, 孟德爾這些重要人物的過程, 本身就不太容易. 我發現很多學生對這些歷史非常陌生. 但我試圖也從東方的歷史來陳述, 似乎也還是一問三不知. 我也不知道其中出了什麼狀況. 還是說, 學生背了很多動物生理, 植物生理, 分子生物學知識, 但其實對於生物學的發展和什麼叫一個organism其實是一點概念也沒有的? 課本裏提到生態學的時候, 許多的例子其實也都是發生在歐美澳, 台灣學生連自己的土地都不熟了, 更何況去理解那麼遙遠的事啊. 難道我講凍原的時候真的要讓他們看ice age嗎?
  • 學生對生物的常識與概念非常模糊缺乏: 我認為這是近十幾年來, 國高中課程簡單化以及生物學邊垂化所致. 對國高中的教學來說, 英數理化永遠是最重要的, 生物就是看狀況. 然後實驗紙上化, 這個不要碰那個好麻煩, 所以我唸國高中的時候早就解剖過的生物, 到大學才在教, 我在國高中早就做過的實驗, 大學才在碰. 雖然高中也提過同功同源器官, 但不表示學生會知道雞腿雞翅和自己的手腳有什麼關係, 看到雞蛋也不會想到人倒底有沒有羊膜這種議題. 連這些都不知道, 我都不知道各校怎麼上多樣性那部份, 從古菌一路講到人類, 倒底是挑有吃過的講, 還是挑可愛的講?
  • 我們的教育讓學生只關心考什麼, 不關心環境與社會: 講到生態系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部份, 那就更難了. 像台灣這種環境問題多如牛毛的地方, 報上天天都是新聞, 但是當我拿時事來連接課程的時候, 感覺也不好連耶. 為什麼. 學生跟我說, 高中老師告訴他們要注意時事題, 所以那時候就會看一下, 但是考完就很少注意了(就開始注意鄉民會點讚和幹爆的新聞了) 所以這要怎麼使呢?
那有沒有辦法改善? 我覺得沒有耶. 大學太多了, 生科相關科系也太多了. 各位想想入學到畢業班上少了多少人, 而幾屆才會出幾個留在相關領域(無論是學商官)工作的人? 我們就知道其實90%以上唸生科的人對生科是沒有興趣的. 那問題在那? 大學博覽會廣告做得太蝦嗎? 還是選填志願時好傻好天真? 或是大學之前的教育無法讓學生發展邏輯思考與探索能力? 或是一切的努力都在家長團體與升學的壓力下變成零或負呢? 我不知道耶. 我覺得教普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但同時也是一件很令人挫折的事. 如果我們真的不想把大學當補習班教的話.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其實還好]翁山蘇姬 - 盧貝松呈現了一個感人的議題, 但不能說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因為研究領域的關係, 我對大英帝國時期的英屬印度, 尤其是緬甸臨近地區的民族史與自然史有著比較多的接觸, 因此從這部片被宣布開拍以後, 我便對其進展保持關注. 除了對翁山蘇姬, 或應該是說 - 緬甸民主的發展, 以及緬甸這個國家本身的關注之外, 在觀看此片時, 除了一般影評所著重的楊紫瓊的努力, 與翁山蘇姬的會面, 翁山蘇姬本人的成就, 以及拍攝過程中所遭受的挑戰之外, 我也特別吹毛求疵地留意整部片對相關歷史與地理的描繪是否能夠呈現緬甸這個美麗卻又苦難的國家.

此片一開始, 翁山將軍就被暗殺了, 從這個地方開始, 翁山被塑造成為一位獨立英雄, 民主的倡議者以及緬甸國父.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 翁山在複雜的時空背景下, 曾為了爭取中國支持緬甸獨立而加入緬共, 而後又為了擔心中國的立場搖擺而為日本所吸收, 並至日本受訓後再返回緬甸, 引日軍進入仰光擊潰英軍, 甚至在日本扶植的僅存在於1942-1945年的緬甸國中擔任國防部長. 在民族獨立, 爭取外援, 以及權衡國際情勢各種情況之下, 翁山的角色十分多重, 既是緬甸人民的英雄, 也是二戰盟軍的敵人. 或許盧貝松便想刻意不處理此事, 以免讓"英國"在電影中的角色變得十分尷尬.

那個1988年的學生示威起自那裏? 其實緬甸的學潮在1920年代就有了. 然而影片一開始提到大學生抗議出現在燕子湖(一般也譯為茵列湖, Inle Lake)這個遠在撣邦(Shan State)且沒有大學的地方, 讓我有些摸不到頭緒. 當然這不影響故事情節的進行.

再談到翁山蘇姬. 沒讀過歷史或只看媒體介紹的人, 可能在看電影之前會以為翁山是在1988年一回緬甸照料母親後, 便與丈夫Michael Aris孩子永別直到其丈夫過逝. 事實上在翁山蘇姬於1989起被軟禁以後, Michael Aris曾被獲准與其見面五次, 而電影中則呈現了二次. 也就是說, 我不是那麼確定不熟悉歷史的觀眾倒底弄不弄得清楚, 翁山被不同程度地軟禁幾次? 被關了幾次? Michael Aris又與她見了幾次面? 因為這樣的預期心態牽涉到這部電影生離死別情緒的鋪陳. 而我認為在這一點上, 導演的敘事邏輯做得不是非常清楚, 使得有時候觀影情緒會被阻斷, 也就是說, 快要進入很可憐的情境時, 她先生又出現了, 但又在一陣歡欣後, 人又被抓走了. 有些媒體整理了什麼翁山蘇姬大事紀, 指出她只被"二度軟禁". 這並不是事實. 她首次在1989年7月後因建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被軟禁. 2000年再度被軟禁後於聯合國的斡旋下於2002年獲釋. 然在2003年5月她又遭到軟禁, 2008年緬甸政府違反自身法律未釋放翁山蘇姬, 再加上2009年出現美國男子潛入翁山住所的事件使得她一直到2010年11月13日才被釋放. 但或許因為時間與敘事節奏的關係, 盧貝松並未呈現這麼多次的反覆軟禁, 此外, 從1989年被第一次軟禁到2010年最終被釋放, 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也換了幾個, 並不都是同一個豬頭. 我想大概也是為了敘事方便. 那麼Michael Aris真的有本事直接去找緬甸軍政府頭子Than Shwe談判嗎? 我查不到資料有這段耶? 我認為其實這只是劇情需要所製造出來的橋段. 聯合國介入的那個橋段被呈現地太過美好順利, 但時間點不對. 翁山獲得諾貝爾獎是1991年的事, 然而聯合國開始表達關切是Michael Aris在1997年被診斷出末期攝護腺癌的時候,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與若望保祿二世才因此表達關切. 而聯合國真正組織觀察團派遣特使介入此事也已經是2002年的事. 絕對不像電影中是在領完獎以後喝個酒, 安南招招手遇到"各國代表"就解決了 (最好是有這麼簡單).

影片中描述翁山為了爭取緬甸各部族的支持, 由同僚開著車"勤政走遍各鄉鎮". 這個橋段其實有點小誇張. 翁山的住所是在仰光的仰光湖畔, 不知道是不是又為了影片效果, 裏面出現了至少三個少數民族, 如克倫人(Karen), 撣人(Shan)等等, 拍得有點像"泰國觀光局"的廣告. 但以那些民族的分布地區來看, 幾台小汽車很難就那樣轉一圈回來. 但我還可以接受就是了.

再提到音樂, 這部片我想不到什麼特別的音樂, 在腦袋裏沒有留下記憶. 但是片尾曲使用Sade所唱的Soldier of Love我認為非常的好

提到剪接與影象, 我也沒記住什麼. 因為它的拍攝手法也非常類似"鐵娘子", 穿插一些仿真歷史鏡頭.

好, 大說了半天我倒底記住了什麼? 這部電影好在那裏呢? 我應該要用傳記或半紀錄片方式來看待它嗎? 嗯, 我想我應該要著重在翁山蘇姬與Michael Aris夫妻對緬甸民主的理想, 以及對彼此堅定的愛與信任之上. 只是, 大家其實都對翁山本人不熟, 因此不像鐵娘子, 有一個"還在世的範本 vs Meryl Streep的演技"作為想像的來源. 也因此, 楊紫瓊的表演再好, 不免還是讓我在腦中一直出現"她本人會這樣嗎"的問號.

釋演Michael Aris的演員David Thewlis就是哈利波特裏的路平教授(大心~), 他雖然一人分釋兩角, 也演得很好, 但可能是因為他在Harry Potter裏的形象深植我心, 因此我認為他說話的語氣各方面與Professor Lupin的差異不怎麼大. 當然, 他演的是牛津的西藏學, 不丹學與喜馬拉雅學教授, 氣質或許是差不多的, 然後多一點慈愛, 少一點神經質. 無論如何, 再看到他的演出真好. 雖然最後他像Professor Lupin一樣又走了.

楊紫瓊很美很美, 很努力, 很棒的女演員. 我最愛的時刻是她最後由牆後站出感謝支持她的群眾灑花那一幕, 那是整部片中她最像翁山蘇姬現在模樣的時刻.

盧貝松, 我想他可以導動作片, 但導這種史實片, 還不是那麼到位. 但誠意感人, 謝謝他拍這部片, 讓台灣的觀眾也偶爾關切一下國際情勢, 知道還有緬甸這麼苦難的國家, 還有這樣的勇氣與愛的故事.

最後, 緬甸的民主並不像片尾所說的那樣, 已經有改善了, 那仍然是軍政府試圖改善國際觀感的表演.

ps. 我真希望這部片在台灣上映後不要出現台灣政治人物往自己臉上貼金或是裝關心的新聞

註一: 緬甸的舊國名是Burma, 後來被軍政府改為Myanmar, 但緬甸人一般來是認為是自己是Burmese.
註二: 緬甸的首都早已經不是仰光了, 而是奈比多(Naypyidaw)
註三: 緬甸的國旗也早就改了, 不是片中的舊旗, 現在長這樣, 乖乖緬甸的國旗設計也換太多次了吧
註四: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 然而其中的Shan state的國際地位仍有爭議, 這個地區存在一個撣聯邦共和國, 可以在wikipedia上面一窺此地的複雜歷史, 以及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澳盛銀行的客服不專業, 飛行白金卡不能直接轉成飛行御璽卡

前兩天我才開心地提到, ANZ新推出的飛行御璽卡好像還不錯, 而且客服說可以"幫您把白金卡換成御璽卡", 雖然這邏輯非常怪, 那有一個銀行會推出自己打自己商品的卡呀~~ 但我就相信啦. 然後今天我就接到一個"非常歡樂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的專員"(男)打電話來說:

先生, 白金轉御璽? 不, 沒有這回事, 我們的客服不專業你不要理她 (所以要客服幹嗎?)

也就是說, 我要新辦一張卡, 這聽起來不是很北蘭嗎? 一個銀行幹嘛持兩張卡? 好的, 我再分析給大家聽:
  • 如果我現在直接把飛行白金卡換成御璽卡, 會出一個狀況, 我的公營事業代繳有可能在轉換之間沒接好, 讓我白白損失一個月的可累計額度(幾百塊也是錢)
  • 飛行白金卡一年刷卡12次就免年費, 但御璽卡沒有這種優惠, 也就是說羊毛出在羊身上, 人家就是要賺你卡費
  • 御璽卡的辦卡優惠是, 發卡後30天內刷8筆888 = 7104, 就得2000哩. 一般來說其它銀行要刷50000-60000才能得到這個數字. 聽起來不賴. 扣掉第一年的年費1800元以後, 每刷23元就一哩其實也不賴.
  • 那我還需要留著白金卡嗎? 留著好了. 我會在御璽卡核卡以後, 把公營事業代繳轉進御璽卡, 然後白金卡拿來當成不時之需備用, 並等到白金卡所累積的哩程全部轉換完畢, 我就剪卡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麻煩, 但, 精打細算的主婦都是這樣的啊~ 所以, 澳盛銀行, 這張卡有吸引力, 但, sorry, 你們的促銷做得太爛了, 邏輯很奇怪, 客服也沒有訓練好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不錯]鐵娘子 - 失智阿婆不是重點, 而是那種對伴侶的追憶與不捨

鐵娘子上片後佳評如潮, Meryl Streep的演技大家都在說出神入化連背影也會演戲~ 然後我們也看到媒體報導說什麼英國人對這部片觀感十分複雜, 左派右派不同調啦, 或是Margaret Thatcher的家人不願觀看本片啦, 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認為此片並沒有彰顯Margaret Thatcher作為英國在位最久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首相的風範, 卻描述她的失智令人不忍啦~ 可是可是, 我看了這部片以後, 我覺得, 還好捏~ 當然, 我認為在看這部片之前一定要對英國歷經戰後的經濟大蕭條, 冷戰中末期, 大英帝國沒落, 英阿福克蘭戰爭(以對外戰爭轉移內政問題), 工運歷史, 北愛共和軍辛芬黨恐怖行動的歷史有一些基本瞭解( 啊怎麼好像在講如何看懂賽德克巴萊一樣啊~~), 否則對那段歷史完全不熟悉, 聽也沒聽過的人, 或許就只會覺得是一個腦袋怪怪的阿婆在懷念當年勇了.

對於待過英國幾年喝過英國墨水的我(簡稱"留英")來說, 我花了整部片1/2的時間在打量Meryl Streep的演技, 眼神, 尤其是口音與肢體動作. 喔我只能說, 矮由她好棒喔~ 把英式英語的腔調表現得非常好. 雖然有幾幕我認為她的眼神太燦爛太股溜了, 身體的動作太大了, 實在無法不讓我想到她在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的意氣風發.

我並不想談英國政治與歷史, 我還真的想談失智與年老時緬懷逝去伴侶這檔事. 在我們週遭的朋友中, 的確是有失智的人, 但因為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父母, 因此我們還沒有準備要面對此事. 但我曾經聽過爸爸與姑姑爭論如何照顧失智的姐妹, 也曾經聽過媽媽的同事在失智後整個家庭的功能形同瓦解只能靠老同事的相伴. 其實Margaret Thatcher的症狀還沒有嚴重到完全不能出門, 也還有邏輯思考, 只是, 可能有幻覺(illusion). 但, 其實, 我們平常也都有幻覺不是嗎? 在睡夢中, 在腦子裏的白日夢, 只是我們通常不真正地與腦袋中的幻影開口對話. 比起電影中的情節, 我認為台灣人(尤其是35歲以下)自己講完話愛加一個"對"讓我更覺得是一整組看到鬼啊~~ 很多影評都說, Meryl演技一流, 劇情普通, 我也承認安插大量的示威抗議歷史畫面對於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來說是非常無法理解的, 但, 我認為電影中對於Denis Thatcher的角色設定非常好. 若您身為一個職業女性, 有一位這麼支持專業生涯的先生, 又如此地幽默, 對人生如此坦然, 妳應該會覺得非常幸福吧? 而這種丈夫的角色其實在絕大多數的媒體中是非常缺乏的. 不要把自己設想成Margaret Thatcher, 如果一個與你共同生活很久的人, 擁有你一半記憶的人, 甚至比你觀察自己還要多的人, 就這麼走了, 然後你忽然發現你的人生, 空掉了, 少了一個部份? 那是要去觀落陰? 靠著信仰相信他真的去了那裏? 還是睹物思人以淚洗面? 還是, 自然而然回到生活的常軌? 或是打起精神把一切都整理好, 把可用的東西給需要的人, 然後讓物質, 愛與思念都延續下去呢?

結尾, 就那樣結束了, 其實我覺得很好,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 是啊, 都辭職了, 也把丈夫的遺物收拾了, that's all (Meryl Streep在The Devil Wears Prada的經典台詞). 那個轉身, 走道上徘徊, 進房的右轉, 都是經過生命的體驗與表演的專業所造就的平凡身影. 雖然Denis的幻影在一陣強光中離去(有點奇幻說真的), 但是我喜歡最後以巴哈的前奏與賦格做為結尾, 聽起來令人安靜, 安心, 與安穩.

[爛片]顫慄黑影: 一個比佛地魔還要厲害連哈利都弄不死的蕭婆女鬼

The Woman in Black是Susan Hill於1983所發表的恐怖小說[見Wikipedia], 然後才被拍成電影[見Wikipedia]. 好吧, 我抄一下其它電影網介紹一下這個故事: 劇情描述一位名叫亞瑟的律師(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來到一個人煙罕至的村莊,處理一樁客戶遺囑的案件。當他隻身來到客戶留下的房屋時,竟發現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越來越感到驚懼,甚至瞥見一名謎樣的黑衣女人,當地人對此三緘其口,勢單力薄的他尋求破解黑衣女人的人鬼之謎的契機。然而隨著戰慄真相逐步浮上檯面,同時也代表著亞瑟也逼近危機的核心當中…。

好, 一開始看預告片的時候, 我還有一點小期待, 想說, 有鬼耶, 我最愛看鬼片了, 但是真的會嚇到我的又不太多, 之前看什麼貞子啦, 鬼水怪談啦, 咒怨啦, 我都在戲院中笑出來(阿就很北七啊), 想說英國人拍的鬼片應該很讚吧. 結果, 哼哼, 三小啊, 耍我. 不好看的理由列舉如下:
  • Daniel Radcliffe的演技並沒有脫離Harry Potter的影子(或者是說, 觀眾難以忘記他在Harry Potter十年來的表情與演技風貌)
  • 如果是Harry Potter迷來看這部片, 我想都會不由自主地在電影中尋找Harry Potter的影子. 所以呢, Arthur一開始和小孩說話的橋段, 和他在Harry Potter 7-2末尾在車站與孩子道別送去霍格華滋是一樣的fu. 果然, 飾演喪子的好心有錢人Sam Daily的演員就是在Harry Potter中飾演鄧不利多弟弟的Ciarán Hinds, 難怪看起來這摸眼熟(所以他又救了哈利一次是這樣嗎?)
  • 我覺得怨靈可怕的點不夠多, 進行到了電影一半我還是覺得很膠著摸不清楚
  • 好, 有邏輯問題, Mr. Daily說如果他的孩子沒死, 就像Arthur一樣大了. 但如果村子裏的孩子是接二連三地死, 那應該是發生在短期內, 但, 那個怨靈Jennet Humfrye的孩子怎麼可能埋在泥漿裏這麼久還可以被Authur潛到泥漿裏挖出來, 屍體還算完好? 是怎樣, 他掉進瀝青坑嗎? (請大家google一下更新世瀝青坑挖出多少動物化石) 居然還可以整組被抱出來, 而且居然沒有惡臭, 爛掉 (我覺得頭應該會爛掉啊)
  • 然後呢, 屍體被抱到床上, 我本來還以為要演大法師趨魔了, 結果一堆小鬼跑來亂, 那邊我一整個看不懂, 護法咒也沒用. 到那個點, 大家還真以為怨靈從此消失.
  • 結果, 幹, 搞了半天, 還在啊, 還讓Arthur的小孩走到鐵軌上被壓爆父子雙亡, 我看不懂啊~~~ 倒底是女鬼想要謝謝他把小孩挖出來, 讓Arthur一家在天堂團園? 還是恨意未消? 這什麼啊真是~~~
結論: 不好看啊~ 而且威秀的熱狗不好吃

澳盛推飛行御璽卡是打算自己打自己嗎?

今天忽然看到這則新聞"航空卡廝殺 刷23元就換1哩", 重點摘要如下:
  • 以華航、長榮航兌換歐美線頭等艙來回機票,要價15萬哩來算,華航、長榮聯名卡需刷滿375萬元才有,但若改刷澳盛新推的航空御璽卡,則只要刷345萬元即可,足足少了30萬元。<==我不知道算這個對一般人有什麼用處, 一般人只能換經濟艙不是嗎? 一般來說洲內航線要35000哩才能換到, 如果30元一哩, 那就是要刷105萬才能換到一張至多市價2萬元的機票, 但如果是23元一哩, 那只要刷80.5萬, 比起台新銀行要刷87.5萬才能換一張受限很多的華航限定航點機票來說划算很多. 所以台新銀行早就在這些航空卡戰中出局了sorry, 而且台新現在的機票只能從台北出發, 意思就是說中南部都不是人就是囉? 去死吧台新.
  • 除兌換比率外,澳盛銀更加碼年費優惠,祭出年刷50萬元,就退還1800元年費的促案,相較於華航御璽卡年費1800元、長榮鈦金卡年費2400元「刷多少錢都要收」,更為親民。<==有能力刷到機票的人來說年刷50萬退年費是不錯的優惠
  • 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因發卡成本提高,相較於澳盛銀先前推出的飛行白金卡,每年提供一次免費機場接送,新版御璽卡改以每趟390元起替代。<==這沒差, 每一個銀行都有什麼機場接送服務, 但是要提早很久預約, 而且還要提早出發, 根本不划算, 沒有必要為了390元左右辦不辦一張卡
  • 市面上主要航空公司聯名卡,有匯豐華航卡、花旗長榮卡及美國運通國泰聯名卡三張,兌換比率方面,均為御璽、鈦金以上卡別刷25元換1哩,白金卡以下刷30元換1哩。<==匯豐華航卡的海外消費是12.5元一哩, 適合經常進行海外消費與需要華航機票者使用 (但是要留意, HSBC的哩程不把bank charge算在內喔, 其實很賊; 長榮的航線很少完全不予考慮, AMEX的Cathay聯名卡的優惠是年刷40萬以後再得20%額外哩程. 我們來試算一下. 若以刷40萬元來說, 刷AMEX一年可以獲得19200哩, 但是刷澳盛的飛行御璽卡只能獲得17391哩. 但AMEX的卡片年費高於ANZ, AZN可轉讓的航空公司聯盟遠高於AMEX, 就這點上來說, 兩張卡片是勢均力敵, 各有所長.
所以我要怎麼做? 我要: (1) 把原來的ANZ飛行白金卡轉換成飛行御璽卡; (2) 所有的公營事業代繳仍使用ANZ的卡來繳因為那是少數可將公營事業代繳那入哩程計算的卡片; (3) AMEX的卡只在可以刷AMEX卡的場合使用; (4) HSBC的卡使用在外幣消費上; (5) 至於台新, 只能拿來買高鐵票(不需要密碼), 偶爾換換升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