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護家盟想要聖戰,我們也會永不止息地驅魔直到歧視與腦殘消失

據說今天護家盟(還有那些點點點)動用走路工、教會壓迫群眾(否則就會失去人際網絡)的力量,動用了700台遊覽車載了一堆婆婆媽媽到台北去站著,造成"很多人反對多元成家"的印象。這樣的舉措根本上違反了許多基本環保規範,例如製造大量的空污、碳排放、因為羞於見人戴上口罩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別說一直在那邊大聲唱歌或用麥克風所製造的噪音污染,整個對台北市的環境,喔,還有動不動就要被拿出來當擋箭牌的"下一代",造成好大的危害。

小孩被大人帶著出席這種充滿恨意、無恥、栽贓、嫁禍、腦殘、謊言、違反性平法、違反聯合國公約的活動,而且還覺得很開心很熱血,已經輸在起跑點,而且壞到不能修。我想這是這所謂的30萬人(???)想要告訴全體國人的事實,也就是他們自己壞了,也要拉著無辜的青少年和兒童一起壞,這怎麼能不令人憂心呢?

支持護家盟(還有那些一兩個人就捏造的X福盟)的群眾一直在網路上捏造可惡、惡言、歧視的謊言,甚至危害支持伴侶盟提案者的人身安全,甚至還有疑似有性侵幼童記錄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反同性婚姻與女性平權的勇者,他的發文還有好多人按讚,各位是否覺得台灣社會變成十字軍東征的年代,是否令人感到誇張、莫名其妙、還有傷心呢?

如果台灣社會會被這些教會人士壓迫,表示我們倒退回至少是達爾文發表演化論之前的年代。如果台灣社會繼續發生這類教會人士壓迫異己,並高舉過時的宗教大旗干涉教育、政治與社會政策,表示我們根本已經回到歐洲中古世紀。

如果這些教徒與腦殘執意以笑臉、謊言、與腦殘的包裝進行殘酷且豪無人性的反文明行徑,那我們就永遠奉陪。直到這些教派在台灣瓦解,消失。被這種教會控制的民眾得到真正的身性自由為止。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多元成家議題懶人包

由林雨蒼先生、朱家安與Joy Hsu所整理的多元成家婚姻平權懶人包出爐了。讓我們一起看看護家盟和那些一點都不萌的什麼萌在邏輯上出了什麼錯?為什麼11/30的大遊行是缺智、殘酷並毀棄自己信仰真諦的?網址在此:http://billy3321.github.io/tapcpr/common.html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若同性戀如某位教授所言是殘障,不就應該去領殘障手冊和津貼嗎?

台灣最近為什麼這麼亂呢?大家都說媒體啦名嘴啦政治人物很亂啦,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不是也唸過大學,甚至都拿到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有些甚至還在教書呢~這些唸過書的讀書人不是應該見過世面,心胸比較寬大,而且腦袋有邏輯嗎?那這個社會又怎麼會變成這種樣子呢?

會不會是因為有些教授本身就屬於那種"不受新大學法管束、研究教學擺爛不升等都沒關係、晚晚來早早走也沒關係、上課亂講也無所謂、教學評鑑什麼評鑑都與他無關,所以他可以在那邊誤人子弟教壞大家的小孩呢"?會不會是,有些教授本身就是亂源?(高等教育悲歌呀~)

最近看到某些大學教授毫不掩飾地認為同性戀是殘障。我們先撇開同性戀根本就只是人類性向光譜(sexuality spectrum)的一種而且是天生內建(default)這個基本常識好了,就算我們認為同性戀是殘缺,是殘障好了,那不就要依"殘障福利法"領殘障手冊順便拿津貼(見內政部說明)?搭高鐵一整個變便宜,還不用去搶早鳥呢~

既然同性戀領不到殘障手冊,當然就不具身心障礙。但不管什麼戀,大家都一樣在工作繳稅娛樂別人貢獻自己,請問同性戀和同性戀結婚,和護家盟、某些教壞小孩的大學教授、還有某些信教信到腦包又不去吃藥的神經病又有什麼關係呢?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通過同性婚姻45年後同性戀將高達86%?使用錯誤推論恐嚇大眾才應該下地獄!

今天(11/19)有一個傢伙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充滿偽科學與恐嚇的訊息。他說,通過同性婚姻45年以後同性戀人口會佔86%。大家來看看這個腦包在facebook上說什麼看到鬼的話:

很多人說~婚姻平權、伴侶法、多元成家、收養制度明明是三條法案,為什麼要混在一起講但在已經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的確也有官方統計數據關於在同性婚姻下的子女所會造成的影響

既然這樣就來做一個表格以台灣作為背景假設今年通過『婚姻平權』參考已通過婚姻平權之國家之調查數據以保守數字來做每年估算

所以以下皆針對『婚姻平權』來做探討但不可否認的的草案中是寫明『多元性傾向』都擁有婚姻成家及收養子女的權利包含『戀童』、『性變態』.....等等但在這個表格當中目前皆不計

算式基礎 (算式在那呀?)
1.婚姻平權通過不影響生育率 (既然不會影響生育率是在靠杯什麼少子化?)
2.同性婚姻通過包含子女扶養權及認養
3.同性婚姻下的孩子包含認養及來自前段關係 (所有的孩子都是異性戀生的呀)
4.來自前段關係孩子只超過一次家庭變動的孩子
5.假設同性婚姻擁有孩子之數量為1個子女
6.為避免不公,於是將異性戀家庭對孩童的傷害一併列入 (計到那裏去?)
7. 在原家庭結構下,以開放估計的比例來看,
同性戀約占人口數10%,但實際調查約為3-4%,
但為維護同性團體堅持同性戀非為少數,故以10%為計 (聽起來好寬大為懷)

結論:

1.原家庭結構中自然同性戀為10%,但依據數據在同性婚姻中成長的孩童有30%非異性戀,可發現同性戀人口每年急速增加。
2.在原家庭結構中遭性侵害之孩童為2%,但同性婚姻中的孩童為25%,遭受傷害的孩童也急速增加。
3.依據數據保守估計全同性戀人口中約20%申請同性婚姻,故其實有80%並未走進穩定關係,若有更多的比例同性關係走進家庭,所造成的影像更為倍數成長。
4.所以依據數據10%人口為同性戀→20%走進婚姻→52%擁有孩子→30%孩子非異性戀
→25%被性侵傷害,依照這個速度15年後同志人口會破20%,有103萬的孩童至少換過兩個家庭並在同性婚姻中成長,有將近45萬孩童被性侵。

更不用看45年後的數據是多麼可怕。

並且當中並不包含愛滋病的比例計算,安置孩童的機構及機制,教育較低、成年後工作無法穩定,需要接受政府救助的家庭,被拋棄的孩童,不穩定性伴侶,犯罪率提高…等比例的倍數增加等數據。

請問在這個政府通過『婚姻平權草案』一讀時

請問政府【您想好怎麼因應了嗎?】

其實要回應這種可惡又智障的腦包根本不需要太多常識,以下我就一一說明這個白癡的問題在那裏:

  • 我先問一句,數字是那來的?是靠腦補嗎?把腦補建立在腦補上?自己嚇自己不夠還妄想嚇台灣人?
  • 有沒有聽過指數和對數生長啊?人類的族群增長如果真的像實驗室裏的細菌那樣,那還需要有人口學者嗎?還需要生態模式學者?還要統計學者?就只要有這些教徒就好了啊~ 
  • 根據經建會的統計分析(見此),台灣人口到2060年頂多1800-1900萬,這個腦包居然說台灣會有8000多萬人,請問台灣人是都不會死嗎?像酵母菌一直分裂嗎?8000多萬人是要住到海裏、地底和玉山嗎?腦包成這樣可以回家不要出門對社會和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嗎?
  • 這篇文章鬼扯一堆東西,但是他們都忘了,同性戀都是異性戀生出來的。要消滅同性戀不就要從源頭做起嗎?如果在異性戀體制下還有那麼多同性戀,那表示性向本來就不是因為教養能夠改變的。如果這些妖言惑眾的教徒否認性向是天生的,就表示他們否認自己所認為的真神所創造的一切不是嗎?
  • 這篇見鬼的文章把戀童、性侵與性向畫上等號。等等,報上那些把孩子丟包的、把全家燒死的、不養父母的、把孩子餓死的,不全都是異性戀嗎?這些教徒是不看報紙嗎?
  • 如果性向是能被教養改變的,能被父母的性向所影響的,那現代人類數千年來的教養早就會讓同性戀消失不是嗎?怎麼還輪得到同性戀因為法案通過而變多? 
  • 只有滿腦子淫穢的人才會天天想到多P亂倫和性侵啊~我認為這種人連真神都救不了他。
請護家盟的人小學畢業再來反對同性戀吧?我覺得他們已經神智不清口吐白沫了。好吧,我們就看看他們的遊行那天,全台灣有多少人神智不清吧,這些人才真的是不應該生養孩子的,因為孩子的自主判斷與心智能力會被他們整個弄壞。

[大推此書] 哲學哲學雞蛋糕:給動腦偏執狂的娛樂零嘴

書名:哲學哲學雞蛋糕:給動腦偏執狂的娛樂零嘴[博客來連結]
作者:朱家安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3/11/13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章節

第一章:你知道嗎?其實這也是個哲學問題!
──哲學基本概念
哲學是什麼?
描述和評價
定義「定義」
直覺證明法
舉證責任、奧坎剃刀、本體論
真理

第二章:左轉哲學問題,右轉美麗的誤會──矛盾、悖論與歧義
矛盾有什麼大不了?
觀賞烏龜悖論的正確態度
真正男子漢的歧義問題
小木偶悖論
自我矛盾的預言
宿命論VS.決定論
決定論VS.自由意志

第三章:總之,人只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這些問題關乎道德
物化的常識推理
聽故事的小孩不會變壞......嗎?
那,學倫理學的小孩會變乖嗎?
棒球王子外遇對不起粉絲嗎?
我不能殺人,為什麼政府可以?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車籃垃圾處理方案

第四章:什麼!?講話也有哲學規則?──理性辯論的認知
對問題除魅
你只是在挑語病
對決!言論自由,以及管制言論的自由!
講話的資格
理性的原罪

第五章:生不完的雞,吵不完的蛋──日常生活的突發奇想
先有蛋才有雞
萬能造句法的錯誤
我有可能唸錯字嗎?
因果關係的陷阱
誰知道植物會不會痛?
不理性的禁令和後悔
同志天生

第六章:上帝比較討厭科學家還是哲學家?
──神聖概念大挑戰
帕斯卡的賭注
上帝的手工水餃難題
宇宙微調論證
完美的上帝的論證
上帝很nice的,這一定是有什麼誤會

第七章:你以為自己終於弄懂哲學了?
──經典論證套餐
笛卡兒的駭客任務
雷修斯的船
體貼的康德
伽利略的思想實驗
這個句子不是真的

既然訂定100為滿分又不相信你能達到100分,不是有病是什麼?

自小學畢業以後,大家是不是再也沒有得到100分了?如果設下100分為滿分,又不相信有人可以挑戰大魔王破關得到100分,感覺是不是很雞歪?來,我舉幾個感覺超差的例子:
  • 有時候因為計分、或是加分的關係,學生的總成績就會達100。那100就100啊,我就在成績登記欄上登記100。但我不懂耶,為什麼教務處會要求我們說明"為何給100分"?那個學生就很棒啊,不行嗎?成績很差不需要解釋,表現很棒居然需要解釋,有誰可以給個說法嗎?
  • 不只是學生會遇到,老師也是會遇到鬼的。像我們的教學評鑑,滿分也是100。好,那個指標的設計就是那樣,我們就是有本事得到100分,但是偏偏就有一些大教授看到以後會冒出"怎麼可能會有人100分?是不是表格設計有問題?" 喂,大大,表格都是一群教授討論出來的,現在有人拿到100分了,又心不甘情不願的,究竟是怎樣啊?這樣說話不算話真的是給學生好榜樣嗎?我認為最糟糕的是看到你得到100,還沒事要小扣你個0.5分或5分,理由居然是"要你再接再勵","不完美才會成就完美"。我覺得這是基於傲慢所生出來的屁話呀~
改成等第制會好一點嗎?有耶,好像好一點了,反正A+就是A+,95-100分都是A+,我也沒有A++可以選,這下子大家都開心了嗎?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Q:「你這樣我們以後怎麼教小孩」?A:不會教就不要教啊~

「你這樣我們以後怎麼教小孩」?

這句話一開始的使用場合是拿來回應社會上被奉行的德行、楷模與典範被毀棄了,而毀棄這些德行的人居然還能過得好好的、穩居大位、繼續享有權利與聲望,使得小孩在學習與人生信念上動搖了、不知道該不該遵循了、努力的目標不見了。

但是這句話後來變得有點太好用,好用到可以兒少權利當成幌子,任意指責他人應負責任,並掩飾自己的無知。 

我來舉幾個例子:
  • 我們出去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偶爾會遇到一些生態解說員(ps. 並非所有生態解說員都是這樣子)。當我們在採集樣本的時候,他們就會冒出來說:「你們為什麼要把動物殺死?為什麼要把花採走?你們不能拍照就好嗎?這樣我們要怎麼教小孩?」我遇到這樣的人的時候還是會花點時間告訴他們幾個重點:(1) 我們在做科學研究、(2) 科學研究者會有自己應遵循的規範與倫理、(3) 你現在得到的知識都是過去所有人類世代努力所得到的結果,如果沒有任何生物犧牲,請問你現在能有醫療服務?會有雞排可以吃?會有衣服可以穿?所以請不要偽善,卻又拿孩子當藉口;
  • 我曾經遇過憂心忡忡的媽媽跟我說:「教授你常常批評時事,我覺得你太偏激了,這樣樣讓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那我的回應通常是:「沒有人逼妳看我的部落格,妳這樣注意我又跟我搖搖食指說不可以,這種愛看又愛罵的行為才是最壞的示範」。
  • 護家盟也玩這套,以「孩子」來恐嚇大眾,要脅大眾反對同性婚姻。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如果以後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或男的媽媽或女的爸爸,我們的社會會崩解,會讓我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說真的,兩個男的當然就是兩個爸爸,兩個女的當然就是兩個媽媽。誰會叫生理男性叫媽媽?很多人因為家長再婚,當然就會有兩個爸爸,請問有問題嗎?那單親父母怎麼辦?難到護家盟認為「父兼母職就是陰陽人」?
所以說,我們這個社會的確需要典範、楷模來彰顯人類社會的德行,但我們完全不需要這些人因為無知,不知世界有多大,不願意認識很多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繼續以宗教或兒童福利之名,壓迫其它族群。

如果這樣的人一天到晚說
「你這樣我們怎麼教小孩?」,那我就會說「不會教就不要教」(或乾脆不要生,因為這樣理盲的人既然不會教小孩,又為什麼要生?)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如果每個人都怎麼樣,世界就會大亂」啾竟是勸世還是恐嚇?

相信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遇上某些大人最愛以「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那世界就會毀滅、那社會就會大亂、那台灣就會滅亡、那國家就會消失」等巴拉巴拉的警告。

我來舉幾個例子:
  • 學校管停車證的單位說: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有兩台車,那學校的停車位就會不夠
  • 學校的會計室說: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研究計畫這麼多,我們根本就忙不完
  • 有大人說:如果每個小孩子都像你一樣不吃肉,那大家都長不大
  • 有長輩說:如果每個人都像你們一樣不結婚,那人類就會絕種
  • 有某聯盟說:如果每個人都變成同性戀,那社會就會大亂
重點是,請問這些促成「大家都怎樣」的「條件 」存在過嗎?在歷史上有任何事情是「因為大家都怎樣結果就怎樣」嗎?

答案是
「沒有」

擁有兩台車的人很少,擁有兩台車的老師更少。而這個例子的來源是我們這類研究室經常會因為研究需求同時使用私人車輛與因應野外工作而租的車,所以我們當然會需要兩張停車證。整個大學也只有我們有這種需求,而且並不是長久的需求,那為什麼車管會要給我們這種回覆?

研究計畫多寡是應研究需求而產生,學校的行政單位本來就要做好行政服務,要不然從我們的研究計畫抽走管理費是做什麼用的?明明就是偷懶不想做事,卻又要抱怨老師的研究計畫多,難道校務基金中都沒有研究計畫的貢獻?

很多人吃全素一樣頭好壯壯,腰束奶膨卡撐頂摳摳,而且吃肉吃菜這事同時受到先天的限制(人對食物的偏好有一部份是天生的)和後天環境(教養、文化、宗教、資源、財力等等)的限制,長不大和有沒有吃肉根本無關呀~

不結婚的人從來沒有少過。過去不婚不生的人少是因為社會文化的壓力逼得大家一定要婚要生。現在是重視個人實踐的年代,不再是以生殖為人生唯一目的的年代,那不婚不生礙到了誰?怎麼不去質問那些生了不養,懷孕墮胎的人究竟安的是什麼心呢?

最後這個例子也很經典。一方面否認同性戀是自然是正常的,覺得同性戀人口不夠多,不夠多到需要受到尊重與政府法令的照顧,但二方面又以
「同性婚姻通過社會馬上會大亂」當成恐嚇文宣。這不是很可笑嗎?同性戀居然可以因為法令改兩個字,就忽然從「罕病」變傳染病了。

所以說,這些
「如果」與「萬一」一向都是腦補出來的,既缺乏邏輯概念,也忽視了人的多樣性、教育的效果還有自由意志的展現。科普教育真的很重要,我們這社會就是因為有太多邏輯不通的人當道,而且愛靠夭,所以才會如此理盲,而且還被頭腦有洞的人牽著走,破壞整天的好心情。

其實我也很擔心「如果每個人頭腦都像那些人有洞,台灣會滅亡」,但還好不是每個人都有洞,聰明人和明理人還是有的,所以我們要讓聰明和明理的人變多,並受到敬重。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你長得一副Gay臉」是無傷大雅的玩笑或歧視?

這兩天在大一學生的facebook上看到「你那副gay臉」這種留言。嗯,我覺得一看就討厭啊~ 討厭點在那?
  1. 請問有Gay臉這種東西嗎?有人能一看就是Gay?好,這個問題要抽絲剝繭地談。能不能被看出來,得有幾個要件成立才行:(1) 真有Gay臉這種東西,也就是男同性戀的臉型和異性戀男性有著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所以Gay臉真的是存在的;(2) 然後呢,這種差異還要能讓有辨識能力的人偵測到,也就是觀者需要有Gaydar。那麼,有所謂的Gay臉嗎?好吧,如果真的有一種臉叫Gay臉,男同性戀就不會這麼辛苦沒事會來個異男忘了好嗎?另外我非常懷疑異性戀男性會具有Gaydar,為什麼?對異性戀男性來說,男生本來就不是他們的菜,他們又為什麼可能具備「可偵測男同性戀存在的感知能力」?這在演化上說不過去呀~這就好比人類根本偵測不到鯨魚的低頻聲波,因為我們的聽覺的敏銳度無法偵測那個範圍的聲響。
  2. 是「Gay臉」還是「娘臉」?事實上,異性戀男生所謂的「Gay臉」,多半是他們眼中比較陰柔或女性化的臉蛋特徵,例如顴骨較低、小臉、大眼等等。但,這又怎麼了嗎?每一個人長得都不一樣,但是異男認為其它男性長得「娘」,重要嗎?別忘了,人類是一種婚配系統(mating system)很複雜的生物,要不是多虧了女性配偶選擇的多樣性,請問那些高矮胖瘦、臉孔對稱不對稱的、五頭身八頭身的異性戀男性,是有可能找到配偶嗎?更別說花美男或metrosex的冒出其實還得歸功於女性偏好的位移啊~。
  3. 以「Gay臉」開人玩笑不道德:如果「Gay臉」可以拿來開玩笑,必然是因為那被認為是一種污名。就好比「你長得像泰勞」或「你黑得像瑪莉亞」一樣,把別人無法改變的天生氣質、膚色、種族加諸偏見以後,拿來當成笑料題材。那個意圖則是讓對方屈居下風。那Gay又為什麼會被這些大學生當成一種可以拿來嘲弄人的污名呢?這顯然就是從小的性別平等教育沒有做好,才會讓這些大學生口無遮攔地亂盧,而且還自認為幽默好笑啊。
  4. 別人看起來是什麼出自腦中的偏見:2010年在Current Biology上有一篇論文談我們的大腦如何處理觀看對方後對對方臉孔的解讀。作者在該論文中指出,人類判斷其它個體的臉孔形態並賦予那些特質一些詮釋(例如:好人、壞人、陽剛、陰柔等)其實來自於許多的偏見。什麼樣的偏見呢?你可能會抓著一個小地方說「這是man貨」,或「看起來像娘砲」。那可能是眉骨的高低、可能是睫毛長短、可能是嘴唇的厚薄等等,但這些偏見除了與臉孔不同部位有關,也來自己身成長所累積的偏見。
有人說「Gay臉可以說是一種稱讚嗎?我覺得Gay都很帥耶~我覺得不適當,因為人有百百種,每一個人長得都不一樣,就算那個意圖是善意的,但仍然存在著使用刻板印象來描述眼前好端端一個人的問題。就好比有人認為「長得像原住民」其實是在稱讚他的五官很深,那為什麼不乾脆就說對方五官很深是你的菜就好?非得要找一個族群來當梗?
我曾聽過一個腦袋不清楚的大學教授說:
「若想去除污名就要潔身自愛讓別人看得起」。我當時曾反問他:「所以泰國最好讓GDP和台灣一樣有資格被台灣人看得起?」「那異性戀又為什麼不需要先杜絕家暴、情殺、棄養父母、不當管教等等,再對其它族群指指點點呢?」

我衷心地希望這些大學生能在入社會之前,好好地學習善待他人,而不是在學校裏複製增強偏見,讓自己成為一個令人討厭的嘴砲。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駁斥窩裏反天后羅淑蕾於11/8質詢時反對多元成家方案的說詞

(我根本不想放她的頭像在本文上)

立法院的羅淑蕾委員一向是媒體的最愛,不管什麼都要問一下她的意思,仿佛這個社會只有她是敢講的、公正的、不懼威權的、敢向中央放話的。好的,羅委員的麻辣風格有沒有傷害過國民黨,和我們這些非黨員人民一點關係也沒有。她和洪秀柱之間要怎麼嘴砲,說真的我沒有興趣。而羅委員在國事上的直言嘴砲風格也的確曾撼動了某些國事,但是羅委員一遇到性別平等與同志議題就一整個破功,也毫不遮掩地在立法院的質詢稿中顯示自己對此類議題的無知與偏見,在此要向羅委員獻上一句:您辛苦了,而且感謝您這麼誠實地大聲地廣播讓自己的偏見,並挾持立法權壓迫佔有人口比例不低的人民權益。在這一點上,羅委員比郭采潔的不成功遮掩還要光明磊落,真得很想給羅委員好大的讚。

羅委員在立院的質詢稿(看這邊)中認為「少數團體基於「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及收養制度」之三大訴求,執意推動「多元成家法案」,將會為台灣帶來家庭的不穩定性及耗費大量社會成本,兒童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衍生更多社會問題,感到憂心。爰此,衡平台灣整體社會發展及少數特殊家庭需求,相關主管機關應在維護法制穩定性的前提下,建立起個案考量及處理之機制,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這份質詢稿中更多數栽贓多元成家提案與同志社群,以下便根據她的質詢稿一一反駁:
  1. 羅委員說:關於多元成家法案雖然係花費約3年時間進行研議,並經過逾11萬人連署的推動活動,但相對而言,針對此項法案之反對者,無須1年已計有逾16萬人的連署,並且持續推動連署活動中。那我想反問的是,如果連署的速度可以拿來當成要不要反對的參考,那以後法案連署就放在ptt或facebook上算讚數就好了,根本不需要人民付錢給立委討論啊,為什麼?只要有人可以算連署的速度就好了,對不對?
  2. 二、民主體制允許不同多元的聲音及訴求,但推動多元成家法案的伴侶盟記者竟指涉反對者為「多數暴力」,是極為不智且令人無法苟同的。其實要耍嘴皮反指別人不智或無法茍同相當簡單,身為立委這種嘴皮功夫當然了得。可以請羅委員弄清楚為什麼那是多數暴力嗎?連這點基本功都不做,或是連什麼叫多數暴力,什麼叫刁民亂咬都分不清楚,請問立法品質還會好?
  3. 三、少數特殊家庭需求當然是可以考量的。但為了維護全國人民的利益及社會的秩序與國家的永續發展,在維護法制穩定性的前提下,實不應推動此多元成家法案。我認為這就是一個自以為展現善意的假惺惺,羅淑蕾好噁心。這個法案的修訂除了同志族群的需求,還要照顧很多異性戀的需求。羅委員,妳到老了如果幸運有人陪伴,他或她是不是家人?還是等到那時後,國民黨失去政權妳也再也選不上,才在那邊靠杯說人老孤苦無依?報告委員,妳的助理該不會連google都不會嗎?連同志族群佔有人口比例至少10%,遠高於馬英九的支持度都不知道嗎?國民黨大概不缺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的票吧
另外我忽然對羅委員的學歷有點好奇,澳門科技大學明明就不是教育部承認學位的大學(見此公告),我真的很好奇那個博士學位是怎麼拿到的?可惜羅委員並不是以教育人員資格聘用,要不然我真的不知道羅委員未來如果萬一選不上,能不能忽然就轉任學校教書,因為那個學位根本不會被承認啊。(剛有人說,羅委員還有其它的學位,而且專業是會計學,與此事何關?是的,這個提問真好,如果羅委員的專業是會計學,請把重點擺在專業領域,不要輕易跨足自己不懂的領域貽笑大方)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為什麼同性婚姻制度的憂慮根本不具備科學支持?

對我們這種大學教授來說,最怕的就是遇到邏輯差又講不聽的人。所以呢,讓學生變聰明,變理性,變得有論證能力,而不是造謠恐嚇嚇自己嚇大眾,就是我們身為老師的責任。

有沒有看過一本書叫邏輯謬誤鑑識班?這本書還不錯用,我們經常在科學邏輯或研究法的課程中使用這本書當起頭。這本書中列舉了12型常見邏輯錯誤,這些錯誤其實經常見諸於小到個人生活,大到這個社會的所有公共事務。當然,這次有關多元成家議題,許多缺乏邏輯素養的教徒,還有被教徒洗腦的民眾也完全不意外地犯下這十二種邏輯謬誤:

第1課「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異性戀是合理的(rational),但不表示異性戀是唯一的正確(correct)。

第2課 「以偏概全」的謬誤:同性戀都喀藥雜交情殺blah blah之類的陳述原本就不可能在統計上佔得住腳。異性戀佔有族群中至少90%,翻開報紙大多數的犯罪是異性戀所為,討人厭的官員民代也都是異性戀,但是我們仍然不能說"異性戀都如何如何",因為這個"都"就是"All",但明明不可能具有100%的機率,這個"都"根本不會成立。

第3課「輕率因果連結」的謬誤:FB上有個白目說:"如果有男生宣稱自己是同志,就可以進女廁,這樣天下會大亂。"這位小姐顯然就是腦補過度。男同志當然是上男廁啊,男同志沒事去女廁嚇自己做什麼?而且同志這種生理與人格特質難道就像"選舉口號"一樣可以用宣示的嗎?

第4課「批評稻草人」的謬誤:所謂的稻草人論證(straw man)的意思就是,先故意曲解對方意思,甚至造謠栽贓,然後再堂而皇之地攻擊所有偽論述,成就自己為正義一方的行為。在這次的多元成家議題中,許多荒謬的教徒與被洗腦民眾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在完全不顧草案的原來文本說明,也不理會多方說理,就自顧自地腦補出"道德會淪喪"、"根本是在鼓勵性解放"、"造成少子化問題"這些荒謬的推論。

第5課「非黑即白」的謬誤:如果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如果不生小孩,就不自然。不用再寫下去了,非黑即白的荒謬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第6課「不相干」的謬誤:例如"多元成家會使通姦除罪化"。等等,多元成家其實是修民法,而不是刑法呀~ 而且只要是進入婚姻關係,仍然得遵守現行法律中有關婚姻的權利與義務啊,請問這和性向有什麼關係?

第7課「訴諸無知」的謬誤:這太多了,例如:同性戀是因為母親懷孕時激素有問題、母親過度強勢、缺乏父愛所造成這類荒誕的說法。照這種說法,所有單親家庭的小孩不都會變成同性戀?單親媽媽養出T然後單親爸爸養出gay?也就是把無知建立在無腦上。

第8課「廢話」的謬誤:什麼叫廢話?就好比"多元成家會使多P雜交合法化"這種說法。然而在現行法令下關起門來又無關藥物使用的多P雜交本來就不屬非法,而是少數人民自己的性癖好選擇。所以這就形同廢話一般。

第9課「妄下結論」的謬誤:這和不當的因果串連是非常接近的。例如"同性父母撫養的孩子會有性向認同問題"的說法早就被打臉(見PanSci的打臉文)。這就類似"外配的小孩會有學習障礙"是一樣荒謬的結論。

第10課「歧義」的謬誤:邏輯必須以事理為基礎,歧義就是由於概念不明確而引起的表述混亂──是邏輯問題。郭采潔的發言就是這樣,對多元成家議題根本不清不楚,只憑一個捏造謠言的宣傳單就胡扯半天,事隔多天又說自己在講代理孕母,根本就是在賞寬姐一巴掌,這種表述邏輯混爛的言詞究竟是要媒體怎麼寫啊?

第11課「不當類比」的謬誤:這實在是太太太多了呀~ 什麼叫不當類比,就好比"同性戀就像胃病,有病就要醫,但我們沒有歧視胃病"這種莫明其妙的陳述。會做這種類比的人除了連歧視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還會把並非疾病的同性戀但胃病拿來比,這就是不當類比。

第12課「錯誤解讀」的謬誤:其實對聖經的誤讀使得部份基督教會對同性戀採取敵對態度,本身就是一種來自錯誤解讀的荒謬。看也不看多元成家方案的訴求,就直接故意錯誤解讀成鼓吹性解放,甚至製作影片散播,更是一種罪啊~

是說這些奇奇怪怪的教徒如果真有一點邏輯,還會信教信到腦袋燒壞,違背宗教本身對追求人性真善美的教誨嗎?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同性戀為自然現象,但恐同症則是超自然現象(=跨丟鬼)

最近公視的有話好說在談論多元成家議題時,出現一位可愛的教授。他真的很可愛,在說不出合乎科學邏輯與社會正義的理由來反對同志婚姻權以後,居然冒出「同性戀就像兔唇心臟病等疾病一樣不自然」的言論。此語一出後自然引來各界的指責,當然也引出其禁衛軍企圖以神功護主。同樣身為大學教授,我對於他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但基於就事論事,我願意大發慈悲好聲好氣地根據我演化生物學者的專業知識告訴各位,同性戀究竟是自然(natural)的還是不自然(unnatural)。我將就幾個重點來談談這個議題:
  • 為什麼社會性生物中會有相當比例的非生殖個體?
  • 同性性行為在動物中的普遍性?
  • 什麼是自然?什麼又是不自然?
社會性動物(social animals),也就是在演化的歷程中出現任務與角色的分工,甚至是形態的分化,而且能形成組織甚至是紀律的動物。在社會性動物中,總有一些個體是不具生殖能力,或事實上具生殖能力但自己並不產出後代的。我來舉幾個例子讓各位瞭解。以螞蟻、白蟻、蜜蜂、胡蜂這類的昆蟲來說,能夠產下後代的只有queen,而大多數的worker是沒有生殖能力的。能與queen交配的雄性其實少之又少,請問這樣的社會就崩解了嗎?沒有。因為大多數非生殖個體仍然維持整個社會的運作,包含防禦、修補、育幼、調節溫度等等。這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非生殖個體維繫了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在許多鳥類與魚類都有合作生殖(cooperative breeding)的行為。什麼叫合作生殖?我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類似「沒結婚或不婚的阿姨或姑姑幫嫂嫂帶小孩」。這種分工與合作就會形成一種小家庭,而且能夠使得這個繁殖群的適應更成功,因為這些自己不生小孩的個體在照顧別人小孩的時候,使得原生父母能有更多的機會維持繁殖狀態,卻又不會因為顧小孩與顧自己兩頭燒,在時間與能量的分配上受到折損。因此這樣的生殖模式有助於一個繁殖群對資源的掌控與後代的存活。在人類不也是這樣嗎?那些不婚的阿姨姑姑,甚至是叔叔伯伯幫兄弟姐妹顧小孩,一方面讓親生父母能夠專心上班,二方面也使家族關係融洽,不是嗎?這就是合作生殖的益處。

所以,請問對人類這種相對長壽的社會性生物來說,至少有10%的非異性戀族群,再加上不婚不生的異性戀人口,會有問題嗎?其實不會。因為人類的族群量與遺傳多樣性其實已經大到不太會受到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而使族群或遺傳多樣性消失。更何況少子化本身是經濟與社會因素,並不是人失去生育力。所以若要提高生育率,關鍵是在社會正義得以伸張、薪資能夠負擔教養與教育資本,讓人民可以看見幸福生活的前景。而且,我們別忘了,我們與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多少自己沒小孩的人的照顧與幫助?護士?醫生?老師?黑手?超商店員?我們在獲得其它個體的協助而發展自己順隧人生時,你是否曾經質問過他/她的性向或是否單身?你是否會因為他/她單身或不是異性戀而認為他/她應該消失?答案是不會,因為根本不重要,而且是不可以置喙的對不對?

接下來要談同性性行為。既然在社會性生物中會有非生殖個體,那麼同性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會成為非生殖個體中的一份子。但我們不應該把homosexuality聚焦在性行為,應該還要包含同性的伴侶關係在內。環顧整個動物世界,同性性行為的成因很多,有時候是一種交配前的練習,有時候是一種儀式,有時候甚至是因為同性的緊密關係而使得被遺棄的孤兒得以被照顧。Wikipedia上的詞條已經把近年有關所有動物(含人類)的同性行為羅列清楚。到現在為止至少有500種動物的同性行為被記載。尤其在企鵝這類高度社會化的高智能鳥類中,同性配對並維持長久關係並不算不常見。

這時可能又有人要問了,是什麼樣的原因會產生同性行為?如果同性行為不會產下後代,又為什麼會在演化中被保留下來?事實上綜合近代的研究,先天的因素與與後天的情境都有可能會造成同性行為,而且與同性性行為的先天與後天因子極多,不可能事前知曉而預測。然而重點是在於,同性行為究竟危害了誰?就生殖觀點來說,非生殖個體並沒有造成社會性動物的崩解,反而因為這些非生殖個體對社群其它方面的貢獻,有可能有助社群的穩定。例如同志社群的消費力、以及在各領域方面的工作表現,都是社群貢獻。因此使用「無法產下後代」為由認為同性戀"不自然"在科學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至於喀藥雜交情殺,難道異性戀沒有?翻開報紙90%以上都是異性戀新聞,連那些討人厭的官員和壓低薪資的企業家都是異性戀,怎麼沒有教會想要治癒他們?沒有神棍關切那些人的道德問題?


同性戀其實是相當難借由學習而模擬。因為就產生性慾、感到興奮並進行性交的實務上來說,異性戀與同性戀對同性的default反應有相當大的差異 (簡言之就是有反應就是有反應,沒反應就是沒反應)。如果這是一種學習行為,那麼同性戀早就會消失,因為同性戀都是異性戀教養出來的。然而事實上對性行為對象的生理反應建構於先天default的生理差異。因此與其花時間「先天」或「後天」這種無聊的問題,甚至是以"恐同"(homophobia)甚至是基因治療或胎兒篩選做為探究議題的基礎,還不如多多關切食品安全、生態保育、政府效能不彰、政客矯情、教育素質低落、勞資衝突等等直接影響每一個人是否能「順利成家安養天年」的期望。別人對誰有性慾,又和誰談戀愛,究竟和大多數的人有什麼關係?值得這些宗教神棍上節目指三道四?

那同性戀是天然的嗎?當然。如果我們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那它就不過如同異性戀一樣是繁多性狀組合的一種人類樣貌。目前所有的醫學領域都不認為同性戀是疾病,那為什麼它不自然?所謂的疾病所指的是「該個體的性狀表現造成個體生存上的障礙」。然而同性戀與不婚的異性戀者只是不生小孩,並不表示他們無法製造健康的精卵啊~ 況且同性戀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歧視與傷害,不都是來自社會文化的壓迫嗎?怎麼會是因為自自然然產生的性狀呢?

反對同性戀的宗教人士與神棍最常使用的理由不外乎:同性戀無法產下後代,所以不自然。這種觀點乃是將人類的動物性擺在文明性之前,也就是說"不生小孩就不能成為人"。這樣的觀點對於不孕夫婦或選擇單身的異性戀情何以堪呢?然而當"動物界高達數百種動物都有同性戀行為"的事實被舉出來以後,這些宗教神棍又會嘟嚷著"人類與動物不同,不能混為一談"。所以究竟要高舉動物性?還是文明性?可以說清楚講明白,不要造成社會大眾對這些教派智商的疑慮好嗎?


當然,對於完全缺乏科學常識也不想瞭解演化科學觀點的人來說,以上的東西都算是白講。我可以同意這個社會一定會有理盲與無知的人,但我們無法同意這樣的言論影響公共政策,甚至去教書,傷害自己的同事與學生,而且影響大眾平常上班的心情。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究竟有沒有令人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一片自從試映首映,或在11/1上片之後佳評如潮,網路上的分享感動文一堆,連我那些平常只跑sensation、阿妹演唱會、貴婦百貨、墾丁、紅樓、在家網拍不出門的朋友們都出門去看了,而且還說看到配樂就激動到快哭了。足見此片在前置宣傳與運作上的成功。好的,那成功不好嗎?不是說看了這部片對台灣的現況會有多一點瞭解嗎?

大概從11/5起我開始看到一些對於此片的募款、行銷、片中場景以及後續活動的評論,例如胡慕情小姐的專文,但也有不少根本沒看清楚就亂發政治聯想的酸文。

我在這邊就不討論那些酸文了,因為根本不值得一提,我想討論的是胡小姐所提出來的一些"內行人"疑問。

胡小姐認為:
同樣的污染情況過去不乏平面紀錄,但未曾引起這麼大的撼動,俯視與影像的結合,確實是改變的力量支點。」觀影前得到來自社運圈的負評......預告片中當然不乏地景的美麗與創傷。但若片名不叫《看見台灣》,觀影者能否辨識哪些地貌屬於台灣?除卻皮貌,導演要如何透過影像呈現島嶼的本質,以及在短短不到兩小時內,開啓與造成傷痕的元凶的對話之可能性?

關於這點,以我在大學裏教授
「普通生物學」、「台灣與週邊地區自然史」、以及「科學史」的經驗來說,我的確可以同意對那些完全沒有接觸過這些議題的群眾來說,他們或許能夠得到的只剩下齊柏林本人的努力與艱辛,然後對那些以近於耽美的鏡頭影象所呈現的環境殘破,其歎息或許真的只留在戲院中。當大家把沒吃完的爆米花筒往華納威秀的垃圾桶一扔時,又回到了真實的世界:仰賴大量的電力所支撐的24小時不斷電但其實你不需要也不盡然喜歡的城市。然而我想說的是,同樣的目的,絕對可以不同的方式來推動。就好比我們家的本業其實是演化與系統生物學,其衍生價值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瞭解。我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受眾則是科學家。然而這與使用話劇、繪本、其它科普平台來散播知識的行動並沒有任何的牴觸。

不同的想法、媒介、投注、時光都會造就不同的效果。就好比牛頓雜誌做那麼久,倒了。哥白尼後來也倒了。出現了科學人以後,大家似乎都認為那是台灣科普雜誌唯一或第一品牌了,結果就是有人忘了台灣還有一個經營非常久的刊物叫科學月刊(還有人記得少年科學嗎?)。所以科學人的成功是問題嗎?科月的衰弱或不受重視純脆因為科學人的財力所造成的排擠嗎?後來又出現了BBC Knowledge和Discovery Magazine這兩本雜誌,我在觀察了半年以後,也開始發現三個雜誌走向的差異,如果大眾對科普的興趣是持續的,而且品味是分眾或更細緻的,不是一件好事嗎?

我原本就沒有期待大眾是google過台灣地圖,把台灣的山川河流地貌背下來或溫習過社會/地球科學課本才去看電影的。所以說,對大眾來說,讓他們覺得美、醜、知道那是災難,知道自己其實是共犯,其實已經是一種對現況有一點幫助的起點了。

我們也經常在演講啊,而且對象還經常是政府單位或學校機構。有時候遇上領域不同、語彙不同、對環境的美感品味不同時,我們也是得耐著性子慢慢地讓大家知道,為什麼山是這樣走的,為什麼水是這樣流的,為什麼那個綠水其實是污染,為什麼那個海洋其實已經死亡。上課上到一半看到學生學員沒反應,無法理解,我們也很急,覺得這麼沒反應的公民又如何能瞭解各項環境議題的威脅呢?好急喔,但是好像又不能急,因為或許是我們的語彙,包含影象、文字、語言的受眾一直都無法被這些群眾所瞭解。

胡小姐擔心
導演堅持選擇全空拍的視角貫穿全片,就同時註定了他的論述高度未能隨空拍提升,且「與政府對話之不可能」的結局。導演的論述立基沒有錯。但一個清楚知道台灣環境問題、想和政府對話的影像工作者,絕對不會僅採用召喚美感的平淺角度進行創作。

我能理解胡小姐所擔憂的就是
「濫情主義」。只在影象與旁白中呈現澎湃的情感,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宣洩,或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但是我想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看BBC的Earth或Africa之類的系列,看著那精采的影象與BBC交響樂團的配樂時,卻不會質疑BBC是以英國這個前殖民國的角色在假惺惺地觀看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傷害?為什麼呢?是不是因為我們不在非洲、南美、東南亞、大洋洲。那些地區對我們來說是"exotic"的世界,因為無法感同身受,所以選擇把自己當成觀眾,只要負責讚歎與感傷,所以不需要瞭解背後的議題?那為什麼BBC的影片不叫濫情?

我在facebook上提到過自己這幾年接觸自然保育政策與諸多會議的感想,問題真的就是出在一般人對環境美感缺乏品鑑能力,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美,所以不珍惜。如果能讓一般人知道「原來台灣應該要這麼美」 ,是不是一種成功?即使這代價真的很大。大到什麼地步?大到讓過去幾十年深耕這個議題的媒體覺得
「那個我們也做過啊,經費又少一樣做出來」,大到社運界質疑齊柏林刻意跳過科技業,是否因為資金來源的關係使科技業在環境議題的共犯結構中脫身了? 

有一篇酸文認為齊柏林跳過核電廠的畫面是不對的,其實核電廠在畫面中至少出現兩次,沒看清楚的人自己再回去看一次。我知道齊柏林的以核減碳的主張,但我不認為這樣的主張可以被拿來質疑此片的心意。我個人認為能源問題是一個有一好沒有兩好的多難。沒有一個能源是乾淨的,許多替代能源要進入商業運轉都還不可能,台灣就這麼小,有許多在其它地方運作得很好的替代方案在台灣的現況下不可行。此外,我也一向認為核能與核四是兩碼子事。前者是一個能源發展與科學議題,但後者則包藏了一堆政治與商業的勾結。所以這麼難講的事,而且沒有一個能源是乾淨的情況下,到了片尾是不是真的只能回歸降低慾望、回到人與土地的連結呢?

國光石化議題中有關地下水超抽與地層下陷的關聯本來就不是一個農漁工業互相指責就能擺平的議題。那是一個水資源保育與利用因為政府長期執法不力加上地方民代擺不平所衍生的歷史大洞。根據我的基礎地質常識,台灣的西部沿海只要抽用地下水,地層就會下陷,其實畫面上的抽水幹管並不是抽地下水的幹管,而是抽海水的幹管。也就是說,此處的影象配當與意圖其實是誤植的。但就算明講國光石化,不放抽海水幹管的影象,請問一般人,我就是在說一般人,而不是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內行人」,也就是學者、官員、媒體記者,就真的能瞭解什麼嗎?

胡小姐認為,
導演於片中置入好長一段101大樓的空景,並發出環保問題與經濟發展是永遠的矛盾對立與無解」的感歎,對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囈語。」但是對我來說,我並沒有看到那樣的訊息。我看到101大樓的Green On字樣時,我認為那是一個諷刺的畫面,「一棟耗電量那麼高的大樓居然打出Green On就以為自己在做環保嗎」? 這是我得到的訊息。而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對立與無解其實是環境運動興起幾十年來我們要嚴肅面對的。我倒沒有覺得那是一個囈語,因為一般民眾在一般媒體上接收到的訊息頂多就只有企業大老闆的叫囂,或是環團的控訴。如果你不是身在這個圈圈,其實一般人不懂那個矛盾點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就是促進那種矛頓永久存在的因素。
 
其實我非常同意胡小姐所言,
觀看《看見台灣》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成為某種儀式性的活動」,尤其是我看到行政院長又要玩那種封建把戲,請小朋友學生去看電影時,我也頭痛了。小朋友想看都會去看,最高行政長官以行政力量,讓千挑萬選的聽話小孩去看電影,我也不能說小朋友是沒有體會的。只是當我們的行政院對此空拍記錄片的發言僅止於類似台灣之光,或畫面很美之類的回應,卻不檢討各部會錯誤政策對台灣的傷害時,請小朋友去看真的就只是一種公關表演,令人作嘔的兩手策略。

但是我們能不能阻止政治人物從追捧這部電影而獲取
「貼近土地關心環境」的加分?好像不能。但是民眾與媒體是不是又能明辨之間的扞格?

我從小學就開始看台灣自製在公視播出的生態環境紀錄片,我記得當年的片子一到結尾就必然要冒出
「願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以及「願子子孫孫都能怎樣又怎樣」的感歎。當年覺得新鮮,也深受啟發。但是自己涉入這個圈圈以後,我開始覺得「綠水」是不是優養化?「願子子孫孫如何如何」像是在拜拜?我能不能這麼cynical?其實我現在覺得我不能。沒有打動你的事,不表示沒有打動別人。你早就知道的事,不表示別人也要有同樣的認知。當有人做了一件事,讓本來沒反應的人有反應了,其實就應該要開心。就好比我在大學上課面對一群面無表情像zombie的學生,忽然發現有人會笑了,眼珠會轉了,我也很開心。

讓我們多一點耐性,也吾需過度揣測他人的意圖。至於此片的贊助單位與影片內容是否有利意糾葛/迴避議題?是否因此傷了社運界對環保工作者應有一定潔癖的想像?我認為是可以討論的。我看到陳文茜的名字出現時我也皺了眉,因為她跑去水庫參與宗教放生且沒為她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與生命消逝而道歉讓我很不爽,但我不會把對她的不爽牽托給此片。就這樣。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澳盛銀行與台新銀行的高鐵折抵比一比

高鐵越來越貴,信用卡的折抵就得更小心思量。雖然高鐵在網頁上提供各家銀行的一般艙信用卡優惠商務艙升等優惠比較,但各家銀行的條款極多,看起來好麻煩。我先前曾寫過一篇短文說台新用25000元換高鐵升等的投資報酬率在1.84%左右,比拿去換機票划算一些。今天(7/25)又收到澳盛的DM,說御璽卡400點可換88折優惠。好吧那我來算算這是否划算。

先說台新。台新的商務白金卡的標準車廂優惠條款是年度刷卡金額500元抵5元(阿就100元抵1元啊),至多可抵15%,也就是說要買85折的票,就要先消費22500元,才能抵掉1490 - 1265元所產生的差額),投資報酬率是1%。若高鐵漲價,就要消費24450才能抵扣那15%。

ANZ御璽卡23元一點,400點就要花上9200元,然後這9200相當於1490 x 0.12 = 179元的優惠,那投資報酬率就是1.94%。聽起來其實相當划算。若高鐵在10月漲價,標準車廂北高線變成1630元,那麼 就相當於花1434購票。

比較結果,若想要升等商務艙,使用台新是OK的,但若是要抵扣一般艙等價格,澳盛大勝。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競賽會促進學習與研究興趣?或只是升大學的門票?

台灣的四位高中生在瑞士伯恩舉行的2013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獲得一金三銀,被認為是參賽幾年來成績最差的一次(見聯合報報導)(註: 應修改成二金二銀,有一位選手的考卷被大會弄錯了),可以想見這樣的標題大概會讓參賽學生非常落寞,讓學校有些小失望,然後教育部說不定還要主辦單位(也就是我們系)提出檢討因應對策。報上說,教育部在推展12國教時,應加強生物教學的時段以內容,不能一味地強調簡單生活化,降低學生生物競爭力。"

聽起來很合理對不對?其實我對整件事情根本就有非常大的疑竇。

生物奧林匹亞原本的宗旨是要藉由競賽來促進對生物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興趣,但是參與命題、試題討論與選手培訓、並觀察學生的後續表現之後,我開始懷疑我們究竟在幹嘛?這真的是錢不夠多?上課時數不夠的關係嗎?

我不否認參加過生物奧林匹亞的學生中,的確有"天才"以及"極為厲害"的人物。但是我認為這些天才與厲害型學生之所以傑出,與生奧的培訓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從小就有很好學習表現、在智識人格特質上都游刃有餘的人,所以說參加生奧對這樣的人來說,就只是一種調劑、闖關、交朋友、增加視野的機會。但我見到更多的學生之所以參加生奧的原因是:(1) 學校要求參加;(2) 為了爭取升學機會而參加;(3) 為了想推醫科而參加。而這完全就不是舉辦生奧的初衷與目的了。

我們這些試題委員在近年來看到越來越多誇張與難以想像的問題,我很想請教那些愛指導別人怎麼教書而且對課綱內容意見很多的教育學者,你們認為問題出在那?
  • 都已經是從好幾千位高中生選出來參加選訓營的學生,怎麼連顯微鏡都不會用?現在高中有那麼窮嗎?還是說教學都是紙上作業?
  • 學生把操作(operation)當成實驗(experimen),只要沒做過就不會,請問這還要實驗嗎?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實驗課都沒在上,只要考試會寫,填圖會填就好了,為什麼沒事還要殺條魚?剖青蛙?橫切莖?
  • 邏輯力低落。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都已經把"結果"當成"知識"攤在那裏了,學生根本不需要自己發掘議題,不需要觀察,不知道何為假說,不管教什麼都是背下來就好,那遇到需要諸多知識背景才能解得出來的問題時,怎麼可能摸得出頭緒呢?
  • 高中生物和大學生物的落差極大,高中生唸的頂多是Campbell第五版的中文,但大學都是使用最新的課本,如果知識落差如此之大,要如何期望高中生在考完複賽以後在短短的培訓時間內就達到國際賽的水平呢?
  • 高中生物教學極度不重視系統分類、演化、生態與環境生物學。我知道要教的東西很多,但這些議題是近年國際生奧非常重視的部份,但我們和高中老師討論時發現,連高中老師自己都很不熟呢~這是師資培育出問題?課綱出問題?教學時間被壓縮的問題?還是?還是根本都在教老師熟的部份?
  • 欠缺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所以只要一提到生理,學生就會自動以人類生理知識當成所有動物的生理,但只是要題目談的不是人類,就崩潰了。那普通生物學的課本有沒有提到呢?其實有,那為什麼沒上?因為不認為重要,跳著上,或忽視了多樣性的重要。
我認為生物奧林匹亞在國際賽中排名變差是一種警訊,因為這些學生已經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學生,但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卻無法使他們掌握一個學門的知識架構,以至於在競賽中所獲得的是解題、猜題的經驗,但不是探索真相的樂趣,只成就了上大學的門票,如果只是想要上大學,何苦要走這一遭呢?

另外聯合報的李樹人大記者,這些學生不是奧運選手,他們沒有耗費國家龐大經費,他們從初賽到複賽都是自己花錢報名參加的,所以你何必在新聞標題上寫得好像這些學生對不起國家社會一般呢?

同場加映:普通生物學為蝦密這麼難上呢?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你推甄上了,你考上研究所了,然後呢?就直接變成研究生了嗎?

我想寫這篇文章很久很久了,對象就是"生態演化生物多樣性"相關系所的準研究生。

這麼多年來,根據自己的觀察與經驗,還有來自與許多學校老師系所聊天感想的總結,我想多數老師一致同意身為這個領域的研究生,你應該在大學期間就具備了以下的知識與人格特質,要不然如何繼續進入研究所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術,探索更多的問題?

知識
  • 普通生物學
  • 生態學(含行為學等相關科學)
  • 遺傳學
  • 系統分類學
  • 演化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
  • 生物統計學
  • 論文寫作或科學邏輯相關課程
然後請不要以為"有修過"就表示"你懂了"。你還有很多很多需要知道與探索的。如果你在讀這篇文章時無法很快地說出什麼叫"單系群",什麼是"利他行為",什麼是"epigenetics",為什麼要做qui-square distribution,你完全說不出來what? why? how? when?那我就覺得你有讀沒有到,只是把這些課程當成闖關而已,考完試後你沒有得到任何知識。

本領
  • 出野外:什麼叫出野外?就只是把自己全身弄得髒髒的嗎?我一直認為這個領域的學生不應該是那種只想待在冷氣房裏上網的網蟲。一出門就會跌倒,上山體能不好,去那裏都要人載,也不會自己出門去探索,一上山只想找吃的或抱怨沒有手機訊號。這樣真的很不OK。沒有野外經驗沒有關係,但是願不願意出門呢?
  • 語言與表達能力:我知道這是很多人的罩門,如果真的想要唸研究所,請打起精神來好好把自己的中文與英文寫作與閱讀能力搞起來吧。學習寫科學知識分享的blog如何?
  • 基本軟體使用:office、繪圖軟體、統計軟體,都會用了嗎?知道怎麼用嗎?或只會傻傻用那幾個copy + paste的簡單功能?
  • 攝影與繪圖:我沒有覺得這是十分基本,但如果你會使用單眼相機,知道什麼叫拍好,然後還能繪圖,那對某些領域來說是大大地加分。還是說你只會用手機拍糊糊的?
人格

  • 老話重談,就是那幾項,好奇心
  • 願意冒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
  • 說到做到,有執行力 
  • 對知識保持熱情
  • 能夠獨立進行工作,也願意配合團隊
  • 知道如何取捨
  • 確認自己身在研究中是有成就感,是快樂的
聽起來很困難對不對? 那短短的暑假你應該做什麼? 我認為你最應該做的是:
  • 好歹上個碩博士論文網知到學長姐做過什麼吧
  • 查查老師的研究計畫並瞭解議題內容吧
  • 問問老師現有的研究計畫與未來發展方向吧
  • 讀讀老師發表過的paper吧
  • 快點訂閱相關期刊的alert讓自己習慣天天接收大量資訊的感覺吧
  • 不要再當媽寶把自己當小學生了。研究工作沒有什麼朝九晚五的,我們這行就是要配合動植物的作息和研究設計的需求啊。至於你的個人生活?那是你自己要安排的,如果你因為研究而缺乏個人生活調劑,表示你需要學習有效率地工作與安心地放鬆。
  • 快點主動加入研究室的運作吧,進退灑掃都是要學的呀~
  • 然後你要等老師給你題目? 還是自己要主動表達對某些議題的興趣? 
  • 多唸書,多討論。乖乖在那邊倒垃圾是沒有人會有辦法理你的。因為沒有話題呀~
Good Luck,然後不要忘了,人生永遠可以轉彎,不要唸得不快樂,唸得不明不白,又打死不退。

同場加映林思民老師寫的"登山鞋與實驗衣的對話"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末日Z戰]

末日片一直都是不墜的題材,但過去的末日片限於經費與技術,頂多只能在古老傳說中打轉,例如各文明的末日傳說,或是慧星撞地球之類的老梗。自從1998年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之後,末日片一定要出現的元素必然是: (1) 原來早就洗手不幹的男主角被臨時征召;(2) 美國總統死了;(3) 美國各大城市淪陷了;(4) 一定要被扯到的世界其它主要城市一定有倫敦、巴黎、莫斯科、東京、上海、香港,然後要扯到那些城市就要看票房在那裏,還有演員是誰,還有沒有錢出外景;(5) 男主角深愛著家人或女友,然後家人與女友從頭到尾的妝容都還好,事成之後一定要在廢墟中接吻,而且一定要在非常緊急著時候接吻;(6) 一定要有一隻狗,討不討喜是其次;(7) 需要非常多的不可能與奇蹟才能完成使命;(8) 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通常就是大爆炸,炸完了誰負責?who cares?

我並沒有事前看小說或事前看電影介紹才看這部片,我只是覺得,布萊德彼特的片應該還不太差吧?畢竟我對他多數的作品都算是喜歡啊。但是這部片讓我覺得,怎麼說呢?在"還不錯"和"原來也不過是這樣"之間打轉。我來說說問題在那裏。

撇開這部片中延續災難片的老梗,例如愛哭愛叫的小女孩、壞事的手機、被插爆但絕對不會死的男主角好了,一開始就提到台灣有狂犬病,很多觀眾馬上就發出"蛤?外?"的聲音。我看到其它影評似乎也少對這個鋪陳做什麼評語,但是啊,難道大家不覺得咬人和發瘋,還有立委打架亂成一團,和那些zombie一擁而上根本分不出差別呢~

我還挺喜歡電影前半段那種"無法預測下一步會如何進行"的氣氛。一開始就讓那個得意洋洋,在臉上堆滿笑容的耶魯病毒學者因為愚蠢害怕而一槍把自己打死,影片進行到那邊時戲院裏很多人說"蛤這樣就死了?",我不是很確定這是否是原作者想要諷刺高學歷份子對真實社會問題的無用,或只是想要展現他的反動?(但是到片尾時男主角又引用了他的話來激發那種一物剋一物的想像)

Zombie的橋段我就不多說了,其實那些殭屍晃來晃去時,我一直受到"殭屍那有這麼帥"那部片的影響,結果一直想笑(sorry)。然後殭屍眼球快速轉動時也讓我想到我的某個臉書朋友(他好會喔,他的眼睛真的可以那樣轉呢~)然後我又笑了。

我覺得劇情一直到以色列那部份都還算是合理、緊湊、緊張。但是一上了白俄羅斯的客機以後就讓我覺得開始有問題了。問題在那?機上怎麼能有狗呢?為什麼不是關在寵物提籃呢?然後男主角為什麼能自顧自地打電話呢?飛機在被爆出一個大洞後所有人被吸光光也很怪,其實依據那樣的破損狀況,應該馬上就會在空中解體,或馬上燒成火球,居然還能迫降。最強焊的是那個以色列獨臂神尼,整組好好地帶著男主角一步一步就走到世衛組織的大樓。OMG,他的肚子不是整個被插過去嗎?依據那個被插過的位置,男主角的直腸和小腸應該整個被切斷才是呀?他怎麼能夠走走走啊?(好吧,因為他是男主角就別計較了)
我認為在醫院裏對付zombie的情節拍得還不錯,很緊張,但是男主角亂拿virus給自己亂打那邊我覺得真是嚇壞人了,但是反正情節需要就,好吧,算了。打了那一針以後,戲就差不多結束了。可是因為我覺得這種結束方式太簡單了,太簡陋了,而且就免疫學、病毒學來說漏洞很大(看電影時被這些偽科學困擾是很煩的事),我不免想到火星人入侵(Mars Attacks)的結局,大家在對火星人無計可施時意外發現,老太太聽的鄉村歌曲會讓火星人爆頭~ 我真的就是想到這個呀~ 
我覺得這部片讓我有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片頭似乎想要討論人類破壞環境導致病毒快速演化,並跨物種散播的現況(SARS, H1N1都是),但是到了片尾,仍然只用槍林彈雨和大轟炸來處理,讓我有種"似乎想說個大道理,但沒說出個道理"來的感覺。

最後,這部片使用了一些看似科學的話語,例如什麼「大自然就像每個連續殺人犯一樣,所做的任何恐怖行動都想要被發現,而他們最強勢的地方其實往往都是他們的弱點。」其實這樣的敘述是不被任何科學證據所支持的,這只是科幻,扯不上科學。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2013年本研究室研究與研究生招收方向

有鑑於一直有考進本所的研究生或打算報考本系的大學生不知道我們家在做什麼,我就更新一下我們家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免考上了還要老師跟學生報告研究方向,這實在是非常奇怪的事呀~ (網頁上明明就有,如果看不懂的話就表示自己缺乏相關背景知識又不知道要找老師的paper來看不是嗎?) 

以下是我們家目前有興趣且投注大量心力的議題:

1. 昆蟲系統分類與演化生態:昆蟲是地球上最龐大的一群生物,無論在科學與人類生活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關注的議題是昆蟲(尤其是鱗翅目昆蟲)的系統分類、系統發育、與演化生態,且使用多種研究策略(形態、分子、行為)來探索這類議題。我們最近有興趣的是毒蛾、夜蛾、斑蛾、刺蛾、螟蛾、蝠蛾等類群。此外,我們的取樣規模都是全球性的,不限於台灣或東亞。

2. 警戒性與擬態的演化:在多數生物的演化歷程中,如何藉著與其獵物或天敵在某些訊息展示上的相似性增近在性擇與天擇上的適存度,始終是科學家感興趣的議題。我們對警戒性與擬態現象的興趣在幾個方面:掠食者的認知與學習能力、獵物的擬態性狀演化、不完美擬態、擬態與性擇的衝突、以及棲地空間結構對擬態訊息展示的效應。研究的物種包含魚類(鯰魚、慈鯛)、有鱗類(飛蜥科、守宮科與巨蜥科)、鳥類、以及各類昆蟲。

3.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技術:各式各樣的資料庫是做研究寫作業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個好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不能仰賴生物學者以使用者的想像出發,也不能只仰賴資料科學工程師自行發想,必須要在生物科學、資訊科學、視覺傳達、與科學教育與傳達上緊密結合,才能行成夠好的資料庫。我們很希望培養對資料庫建置、管理與充實內容的人才,讓花了納稅人大把銀子的資料庫能夠被永續地維護、更新與應用。

4. 動物保育與貿易之政策與法規:由於人類各式各樣的活動(開發、貿易、日常利用)使得許多動物面臨危機,然而因為目前在許多政策上存有許多漏洞與限制,再加上民眾、業者、科學工作者、教育者,與政策制定與執行者間有許多的不瞭解,使得台灣在動物的保育與貿易政策法規上有許多待改進之處。我們的角色是由我們的系統分類背景出發,配合與各類生物社群的交流,試圖以比較科學的態度與方法,嘗試改善與野生動物的保育、利用、動物福祉與貿易上的諸多問題。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腦男] 鋼筋鐵骨美少年與亡命蕭婆的大對決

開門見山地說,我覺得這部片非常值得一看。有娛樂性、尤其適合腦補能力超強的人進戲院腦補一番。看完以後大家都是腦男腦女。

有關這部電影的來龍去脈,google一下就有了。這部改編自日本作家首籐瓜於榮獲第46回江戶川亂步賞的同名作品,由我很不熟的傑尼斯生田斗真、我覺得很有氣質的松雪泰子和在本片中髮型變成炒泡麵的江口洋介主演。【腦男】故事描述連續多起造成日本社會震驚的割舌命案。影片一開始,兩個蕭婆兇手將一位公開預測其下次犯案的女算命師的舌頭慘忍割下後,並將她全身綁上定時炸彈,讓她上了公車後瞬間引爆,炸死車上所有的人,包含許多學同。當時陰錯陽差逃過一劫的腦神經外科醫生鷲谷真梨子(松雪泰子 飾),與茶屋刑事(江口洋介 飾)便奉命調查案件,在過濾嫌犯可能藏身地時逮捕鈴木一郎(生田斗真 飾),並交由真梨子進行精神診斷。但沒想到隨著真梨子對鈴木內心世界的抽絲剝繭,並褪去鈴木一郎的外殼,才發現真正的兇手是兩名蕭婆,但是在捉拿蕭婆的過程中有大量人命的喪失,而在同時,真梨子同時面對殺害自己弟弟的更生人即將出獄,以及因喪子之痛而重度憂禦的母親時,其在專業上的理性判斷、內心想對兇手報復的慾望、對感化治療的信仰的堅持與動搖是這部片非常精采的部份。

這部片之所以既驚悚又寫實,就是在於片中的國中生殺害小學生,或殺人犯認為殺死老人根本不會被判死刑的訕笑,是真實出現在日本社會的事件。而這部片直接重擊了廢死議題,也挑戰了觀影者的道德底限。

其實冷酷無情甚至帶著殘忍微笑的殺人兇手,在日本動漫中比比皆是。例如獵人中的小滴,就是看起來類似天真無邪的丁小雨,但在殺人後會若無其事地拿著吸塵器把所有的屍體和血全吸光,然後當成一件輕鬆完成的任務。所以,無論是日本社會,或是深受日本同化的台灣社會,會對動畫中那麼冷酷的情節真實上演感到意外嗎?或仍然覺得那與我無關?

腦男這部小說的角色安排是非常日式的,也就是酷愛"人格養成與製造"、"殘缺的家庭背景"、"長輩的執念與指令"、"所謂純潔的靈魂與殺人兇器的結合"、"價值觀的錯亂與動搖",還有"情緒在冷酷無情之前的疲弱與可笑",當然冷血變態殺手的笑容與詭異眼神,還有力大無窮的美少年,其實有點無能的警探,還有熟女醫生幾乎是必備的題材。與歐美那一貫的正邪不兩立,沒有灰色地帶,最後一定要由法律仲裁、或由國家機器實施正義(與大爆炸)後整個不理,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生田斗真面無表情的演技,讓觀影的前半小時整個膠著,我認為他的表演非常不錯,再配合他那長得其實有些不自然的立體五官、白晰肌膚與(我的媽呀好低的BMI)六塊腹肌(但不是我的菜),把那個從小在超有錢家庭成長的有病貴公子角色詮釋得相當不錯。

二階堂文飾演變態蕭婆綠川紀尚,以及染谷將太演出虐童殺手志村,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二階堂文其實是個正妹啊,但是演起那個變態的角色的確令人恨得牙癢癢。當鈴木一郎用雙手打算把她折斷時,我相信戲院中的觀眾都恨不得馬上聽到一個清脆如折斷夜市玉米的聲音,然後看到那蕭婆死掉。志村的虐童角色也很令人心驚。他看起來就是一個好孩子啊,乖乖的。大家有沒有覺得,只要出現什麼殘酷的殺人案,媒體一定會來這麼一條"鄰居和家人都說他平時很乖,看不出有異樣,無法想像他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所以囉,知人知面不之心,請大家不要再說網路虛幻的了,因為所謂的現實,也可能是你看不透的層層面具所包裹的陷阱。

江口洋介在這部片中除了一頭炒泡麵髮型以外,我覺得他的演技發揮不大,任何一個日本型男都可以勝任這個情緒化的角色。我個人覺得甚至有些可有可無。破報有篇評論認為,江口洋介的小跟班與鈴木一郎的眼神交會有男同性戀的曖眛,我覺得,沒有啊。我一點都不認為有那樣的情境。

松雪泰子的演技很不錯,她演得比較像是女刑警或女偵探,反而會忘了她是一位心理醫師。我反而覺得她才是整部片核心議題的演繹與觀察者。鈴木是不是一個殺人犯?心理有沒有問題?他的過往是什麼?都是她在追查。她在一開始被男性同事嘲笑其專業那幕,直接呈現日本社會職業女性不受尊重的現況。而她面對殺害自己弟弟的志村即將在自己的輔導下出獄,志村被鈴木發現再犯擄童並被殺害,在選擇相信法律裁奪、心理醫師專業、允許自己的憤怒燒向兇手、或默許鈴木以殺害志村作為"替天行道"這種行為的終點間的擺盪,我認為是這部片最精采也最值得討論之處。

我認為不管你是否支持廢死,這部片所根據的並不是小說家編織的案件,而且甚至是一種令人憂心蔓延的現象,現實中或許沒有鈴木一郎這種美少年殺手替天行道,但是面對這種犯罪行為時,社會應該怎麼看待?

如果要說這部電影有什麼漏洞的話,我想江口洋介飾演的刑警在明瞭到鈴木一朗不是兇手的轉折有點太大,而蕭婆殺手丟進女醫生包包的竊聽器沒了下文。我原本期待會被發現拿出來丟掉的。而蕭婆殺手有本事在醫院這麼森嚴的地方放置那麼多的炸彈也有點誇張,但我認為無損這部電影的張力,與創造的社會議題討論空間。

然後,我認為片中最令人心痛,也有人掉淚的,是出獄後再犯而被鈴木處決的志村的母親,原本以為自己的兒子在心理治療後可以重新回到社會,滿懷欣喜地感謝女醫師。沒想到兒子再犯後,還要對著媒體說出"我很高興我的兒子被殺死了,否則那個孩子不會被救出來,我對不起社會,我對不起社會"。

各位是不是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到這種悲劇呢?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地球過後] 一個小孩子找不到手機訊號的故事

才要出發就有仙女警告: 老師~據說有很說負雷喔~但是因為今天晚上去威秀時,腦男還要讓我再等一個多小時,沒有耐性的我就直接跳進IMAX那場看起地球過後了。

如果我們看片花,如果我們看Well Smith帶兒子到台灣宣傳的大陣仗,再加上Well Smith過往作品的成績,大概對這部片的"娛樂價值"還會有一點期待,但是看完以後,我有一種感覺:蛤?這真的是一部兩小時的片嗎(據說現在片長都是以威秀櫃台要不要你加點套餐來估計)。怎麼說呢,就是有一種,我懂那個故事,故事也很簡單,但看完以後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要說,然後我就走出來了。

有人大概會說:唉呀這部片很勵志啊,就一個爸爸帶著兒子出門然後墜機以後兒子救爸爸然後忽然戰勝心魔而且長大了,敲感人的呀~

好啦,我也同意這部份OK,但真的就只有OK的成份。這是一部科幻動作片,不是歐洲小電影,不需要期待從片中得到什麼性靈的啟發。但為什麼沒有那麼讓我喜歡呢?我的理由如下:

  • 其實,我真誠地認為,父子衝突,嚴父vs尊敬父親但互不瞭解的父子關係是老梗。而且這個梗起因於姐姐被惡煞(Ursa)殺死,而爸爸不在。
  • 一開始小朋友沒有通過測驗,不被認為可以當一個戰士,我還覺得不錯,有點像現在的學生只能通過考試但無法就業的現況,但這個新意很快地就被後來的劇情抹掉了。
  • 我覺得在那麼高科技的時代,居然無法避開星爆,然後整騷船被擊重造成全船的人幾乎死光,根本就是匪夷所思的,與其它的科技力不相稱啊~
  • 好,我覺得看到Well Smith在玩軟軟的掌上型電腦(還可以捲起來),很酷啊~但是在這部份的視覺創意和科技發想我也覺得沒有脫離其它電影已經做過的效果。
  • 如果已經生活在其它星球的人類對地球的重力與大氣環境還不是那麼適應,那麼為什麼父子兩人能夠在太空船在空中支解時存活呢?美國電影一直欠觀眾一捲膠帶壓~ 大家都會看到人被吸出去,事實上在那種狀況下,人應該會在高空中被冰凍,而且肢解,不太可能會有全屍,更別說只有小小骨折了
  • 其實才1000年,是不會有那麼快的進化的,而且不需要再過1000年,很多動物都有殺死人類的能力啊,例如某些流浪狗。更何況在這部影片中,看起來對人類有威脅的只有那群狒狒,一下子就被Ursa肢解了,這部份感覺很弱呢。
  • 那件背心也太威了,我知道它身上可能有webcam,但是訊號一定會轉彎,畫質才能那麼棒,我覺得很唬爛。我認為最唬爛的是爸爸叫小孩起床。奇怪,理應不可能有小孩子的臉的角度啊?還是說有人在跟拍?就好像有些fb天菜的照片,都是一副有人跟拍他的樣子?很奇妙對不對?
  • 人家也好想要有智慧布喔~居然還可以知道有沒有中毒,有沒有危險。如果我來穿,一定整天都有危險都是黑黑的呀~
  • 為了取暖,跑到有融岩流過的地方有沒有搞錯?那種地方的空氣是能呼吸的嗎?
  • 老鷹報恩那邊讓我笑了,本來以為是被土狗拖走。
  • 然後走啊走啊居然就會踢到太空船尾艙破片,我覺得整個就是設計好的呀,那個孩子是命中註定要和解體太空船合體嗎?我完全看不出來合理性啊~
  • 然後最後就一直在找手機訊號~爸爸說:那是因為有離子層所以發散不出去。我又笑了,地表才幾百公尺根本沒有差好嗎?地球大氣的垂直結構中,對流層就離地表約8-15km,請問他才爬一下子怎麼可能爬出對流層?更別說人類無法肉身抵達的,離地表120km的電離層。這個地方脫離科學現實,真的是讓我笑了。他可以說只要站高一點就好,但為什麼要爬火山呢?
  • 那個火山應該充滿了毒氣啊,那個孩子沒死真是萬幸。
  • 還有,那個隱心術,很弱啊。我本來以為就是Harry Potter的鎖心術之類的,結果就只是"不要怕"。另外,各位,人類害怕時是不會有費洛蒙的謝謝。
  • 講到Ursa那個怪物,嗯,沒有創意。六隻腳的怪物首次在電影中出現大概是15年前,然後在阿凡達中大放異彩。所以我覺得在怪物的創造上,也是沒有什麼創意。
  • 視覺特效,嗯,就還好而已。很不幸地是,片花中出現過的秒數,就等於電影中的秒數,意思就是說,電影中有很多場景乏善可陳。
如果有很正面的意義,有的。人類不要再破壞地球環境了,移民太空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而且重點是,我們還是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然後我剛看了一些影評,都說此片terrible,看來我的評論還算是平實。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出神入化] 一部靠重金與特效製造高潮但功虧一簣的電影

上個月看到Now You See Me的片花時,覺得,哇賽這部片我想看耶,好像說了什麼了不得的事。尤其是片花中一再重覆的the closer you look, the less you see,好像很有哲理對不對? 再看到摩根費里曼都演了,感覺是好看的片呀~ 那今天就出發去看吧。

一開始就是介紹四個人是如何被兜在一起,反正就是被召喚來的。那個情節讓我想起史恩康納萊在2003年主演的不怎麼ok的片: 天降奇兵(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四個各懷神技的人就這樣被一個需要幫手完成自己目的的人組成一個team,然後呢,one year later就整個好了去拉斯維加斯表演了。

說真的,一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這部片的編導運鏡都很精采,我也喜歡那個法國的"國際刑警",帥氣的女生呀~~ 然後啊,一開始都在談什麼叫"believe",什麼叫"magic",還有人們為何瘋狂、為何癡迷"幻術的魔力"?而且還對整個搶劫銀行的大秀做了看似完美的註解,認為人們得到了樂趣,就是魔術的功能。在第二場表演時,又看似劫富濟貧,大談經濟衰退帶來的問題,把過去海賺大家錢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的錢吐回保戶帳戶中。第三場時又來發鈔票,然後讓FBI像白癡一樣團團轉。

然後到最後,要拆穿騙術的摩根費里曼被補了,一切都是那個FBI探員,也就是過去某個神奇的投河的魔術師的兒子一手策畫的,最後開始玩法國美女探員對美國FBI探員傾心的爛梗,然後我就覺得整個戲院的觀眾被耍了,而且,一點都不好笑,完全不覺得編劇很聰明的感覺。

我來說說為什麼這部片讓我無法給它好的評價:
  • 其實一切都來自於最後結局的揭露讓我感到有點憤怒。如果一位FBI探員可以操控整件事情到這種程度,我認為大眾應該要感到可怕。因為他有本事顛倒是非、有本事影響金融制序、有本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可以買通這麼多的人,而,這一切居然都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聽起來非常不像美國片最愛提justice的議題的主梗。更別說,這部片花了很多時間在故弄玄虛大談"magic vs real",而且還大大地利用人們對現況的不滿來合理化所謂的劫富濟貧。
  • 我看不懂這部片的中心價值是什麼耶~ 摩根費里曼有犯了任何滔天大罪要把他關起來? 而且起因是一個FBI探員的私人恩怨與不喜歡?而且最後就算了?
  • 那個FBI探員有這麼大的通天本領,那麼精心策畫,他錢從那來呀?
  • 然後最後居然有個天眼?那是一個大學社團還是什麼?四個人就坐上旋轉木馬轉走了?我最受不了的是那四張卡片一疊合變成晶片卡(說不定還可以提款),然後公園裏的樹居然有接電,可以感應卡片讓木馬動起來。它爸的是在耍我嗎?
  • 我受不了法國女最後又愛上美國男的梗。我完全看不出來他們兩個人為何有情感進展啊? 
  • 有人說,所有的疑問都有被解說啊,但,那都是摩根費里曼自己腦補出來的不是嗎?聽起來就像柯南啊,腦補建立在腦補上,但是沒有一個環節有證據,而且快速改造金庫保險箱也太扯了,能夠扯成這樣都不被發現,我認為太脫離現實了。我同意一位FBI幹員或許有此能耐,但不需要演成這樣啊。
  • 這真的一部典型的,有趣的卡司、有錢做很炫的特效、看起來很有梗的前半部,然後一到最後面功虧一簣的電影。
個人很不推。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仙女下凡來解答]有關諸位同學的問題本宮已抄收

剛剛諮職組寄來一封信,說是"同學們對老師的提問",希望老師能一一解答。我就想說,挨有,我已經進化成媽祖了嗎?這種事情不是要那種人看起來很好,整尊救苦救難菩薩樣的老師做的嗎? 怎麼會問我這種榴槤+刺蝟混合獸的意見呢?

既然諮職組都把問題丟過來了,那我就回應一下啊~ (顯示我也是有灑灑揚枝甘露的本領)
  • 大學愉快嗎? 這句話的主詞看起來是"大學"。大學愉不愉快我其實不知道,但是看起來大家在苦中作樂,或自以為愉快這事上都做得不錯
  • 當學生對於老師您的評分方式有其他意見時,該如何協調? 能討論的就討論,不能討論的就要闡述理念,不會妥協。我認為有付出的人要有所得,有鬼混的人應該被驅之別院或仗斃
  • 想聽聽老師們的求學歷程和工作選擇 :D 同學先去google一下吧
  • 在有教學評鑑壓力下,老師如何堅持自己的原則?其實教學評鑑對我的壓力比較小,而且需要被討好的學生根本不會來修我的課呀~
  • 請問老師對於同學的期望是什麼? 要開心要健康要有腦
  • 如何在大學期間過得充實? 充實和瞎忙的差別是什麼?
  • 是什麼樣的刺激讓老師們想成為如此與眾不同的老師: 沒有,變種人無法由學習得來。
  •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瓶頸?當然有啊~但可以靠演技忽略
  • 您最希望於課堂內傳授學生什麼理念:凡事都有理性邏輯因素與解釋,也需要感性的理解與發想;面對各種事務,要保持對自身理念的琢摩、對社會的關懷;另外,有想法就要實踐,別坐在電腦前面當個嘴砲。
  • 怎麼樣客觀面對問題?主觀來自於非邏輯性思考與偏見,所以,客觀的形成要素是邏輯的周延與眼界的開闊。另外,同學你分得出客觀和和事佬/牆頭草的差別嗎?
  • 老師給學生對未來規劃的建議: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只能順著自己心和興趣,讓自己變棒變頂尖。
  • 希望能聽聽老師分享教學生涯中,與學生之間有趣的故事。我的學生都很有趣啊,天天在講有趣的話
  • 如何在自己的教學理念與現況不合時,做取捨?先弄清楚自己的中心價值是什麼,能接受最低的底限是什麼,然後做一個不會違背良心的決策。
  • 了解老師特別的人生經歷:我不懂,請先google一下。每一個人看別人的人生都是特別的不是嗎?
  • 最難忘的失敗經驗是什麼?如何解決?失敗經驗超多的呀~怎麼解決?當然是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不要給自己藉口,然後努力完成它囉~
  • 在堅持自我時遇到低潮或不順心怎麼調適自己呢?那得看你的不順是因為白目還是策略有問題呀~
  • 如何認識真實的自我,而不向社會低頭? 首先你需要有好朋友,願意觀察你,給你正面建議,看見你內心深處需求,引導你說出真話的朋友。是不是要向社會低頭是你自己的妥協,和真實自我是兩回事。
  • 怎樣才能活出自我:時時觀省自己、觀察別人,另外,不顧它人感受叫任性或冒犯,但掙脫束縛或走自己的路是灑脫,同學能分得清楚差異嗎?
  • 為何想當老師: 這問我太不準了,我不當老師也會做其它的工作~不是想不想,而是有這個機緣,我也覺得我能做好,就做了呀~
  • 如何讓學生對於課堂的學習有熱忱及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鼓勵學生吸收與分享,而且把吸收與分享,而不是考試分數,當成學習成就的評量依據。
  • 希望用什麼風格上課: 當然是百變啊~
  • 心路歷程: 同學請問你提出這個問題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與活力:先保持身體健康吧
  • 如何與學生談心:先問問自己心裏有沒有住著一個小女孩或小男孩,把學生當朋友或病患?
  • 如何建立自信: 先問膽量和決策怎麼來,不要相信那些"站在鏡子前大聲說我喜歡自己"的話術。
  • 如何在做自己與現實生活中取得平衡:同學,內心戲的演技很重要的呀~但不要入戲太深記得要抽離出來喔。
  • 請老師們分享擇善與堅持的經歷過程: It is complicated.
  • 如何做自己: 要先知道自己是誰呀~
  • 如何維持教學熱情?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I love this job
  • 如何麻辣活出自己:同學你能分辨神采飛揚? 生龍活虎? 譁眾取寵? 和賣膏藥的差別嗎?
  • 要怎樣保持對閱\讀古籍的興趣:沒有興趣就不要唸了,真的,不要勉強。把唸書當成任務或高牆,就不再是求取知識,而是在闖關了。
  •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維持專注:我不完全認為那是我的責任。我一點都不認為老師應該被要求並期待成為一個好的表演者。表達能力與口沫橫飛的表演是有差異的。
  • 最難忘的一堂課: 每一堂課都很難忘,只要你好好上課。
  • 最難忘的學生: 很多啊,但我記得不一樣的學生,我總不記得乖巧的學生。
  • 如何面對挫折? 等到你經過挫折,遺忘它了,把它當笑談了,你自然會知道是怎麼渡過出這段經歷。沒有人在完全沒挫折的情況下"準備好",然後說自己"要面對挫折"。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針? 教學方針不用找啊~那是依據知識的發展與結構設計的,而且教學方針應該是要適合學生,而不是適合老師不是嗎?
  • 有同學在課堂上一直打瞌睡如何處理:請他回去睡以免落枕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屍變]我看到整個笑開而且想到蛙腿通電實驗

自從小男孩但唐膜大大親筆簽名送給我他那本令人又羞又喜的約會指南"不看恐怖電影不酷"以後,就又燃起了我對所謂的恐怖電影的熱血。而且是類似Happy Tree Friends裏的那種從耳朵進蕃茄醬汁變成鼻孔出的那種熱血。

我從小就愛看所謂的恐怖電影,但至今沒有任何一片嚇到我,而且帶給我非常大的歡樂,讓我經常就在戲院中整個大笑,惹人側目。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的恐怖片梗沒有新花樣,我是一個非常容易對N>3就失去興趣的人,所以任何的死法、噴血、背景音樂、驚悚花招,其實都很難在我心中造成陰影,只會成就"原來不過就是如此"的樂趣。

近期沒什麼恐怖片可看,我就選了據說血噴很多的屍變(Evil Dead)來看。好囉,據說又是一部重拍片,我倒是沒有興趣去比較原片與重拍版本的差異(不就是道具化妝特效更棒嗎?)

說真的我經常認為恐怖片的劇情愚蠢到令人發笑。屍變一開始五分鐘我就知道結局是如何了,真的。太能預期的劇情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創意了。

四個年輕人為了一個嗑藥的妹妹(米亞)就跑那摸遠把她帶去什麼充滿回憶的森林小木屋去。光是那個起頭我就已經弄不清楚在幹嘛了。是有必要弄到那麼多人去嗎?都不用上班嗎?

五個人看到整個地下室的死貓都不覺得很怪,還會把那本禁書打開亂唸一通召喚出惡魔,感覺很不像美國人啊~ 不是應該快點打電話叫警察嗎?等到那個妹妹已經被惡魔入侵以後,那個哥哥還在說可能是病毒感染,喔哈哈哈,我忽然覺得心情好多了。原來美國電影和三立民視本土劇的等級這麼像呀~ 看起來我們和國際一直都有接到鬼啊。

從第一個人開始死掉以後,後面會怎麼死我就不在乎了。不是釘槍就是噴血要不然還能幹嗎呢?最強運的莫過於那個眼鏡男。奇怪是怎麼樣都不會死呀? 然後到最後還被附身跑出來被燒死,給他100分(再加10分,因為他的胸肌鼓鼓的還OK)

哥哥的女朋友被附身後用釘槍亂射人,自己兩隻手都斷掉一直流湯還一拐一拐地說"喔我的臉為什麼這麼痛",我看到那邊笑得超大聲呀~~~(我好久沒有笑得這麼開懷了)

哥哥把米亞的頭套上封口袋埋到土裏,然後又挖出來電擊時,我真的徹底失控了。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用兩根針筒接上汽車用的電瓶可以拿來電擊心臟呢?啊啊啊~我無法不想到1780年,義大利生理學家與物理學家伽伏尼(L. Galvani)在解剖青蛙後,用金屬弧狀棒連接蛙腿上端的神經和蛙腳,使其產生跳動的實驗~ 我還以為我在看生物奧林匹亞國際賽的實驗操作現場呢。

電完兩次以後米亞忽然整組好好站起來說"哥我好冷"~ 幹我又大笑了。但笑完那個哥哥就葬身火海。怎麼可以這麼歡樂啊~

最後惡魔被米亞鋸爆了,血雨不下了,大地恢復生機,陽光也照進樹林。結束一場鬧劇。那個惡魔被切爆時因為是從中間切開的,然後又被攤在兩邊,我只想到自助餐的吳郭魚~ 只是看起來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