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寫推薦信對所有老師來說都是大囧之事. 明明和這個學生不熟, 但還要幫他寫得允文允武處事圓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後最後的結尾都是如果他/她能夠進入貴所就讀將是國家社會之福而且未來必定能夠貢獻所學八拉八拉.
但我很好奇的是, 研究所推甄時的資料審查真的有老師會花時間看推薦信嗎? 我的意思是說, 替一個學生花上五分鐘以上看完兩封推薦信? 更何況推薦信的內容可能都是大同小異的.
姑且不論推薦信寫不寫, 多數學生"索取"推薦信時都具有以下的毛病:
但我很好奇的是, 研究所推甄時的資料審查真的有老師會花時間看推薦信嗎? 我的意思是說, 替一個學生花上五分鐘以上看完兩封推薦信? 更何況推薦信的內容可能都是大同小異的.
姑且不論推薦信寫不寫, 多數學生"索取"推薦信時都具有以下的毛病:
-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唸研究所 (通常都是, 阿就, 唸啊, 反正家裏也沒叫我不要唸)
- 亂槍打鳥, 想考一堆研究所 (顯示為錢多, 時間多, 而且沒有目標), 南北四處征戰台大師大陽明清華交大中興成大通通考遍了, 但是根本搞不清楚該校該系倒底有沒有老師的研究主題與自己的研究興趣是吻合或接近的
- 搞不清楚自己在科學上的興趣與人格特質, 每一個人寫來的自我介紹都是從小時候的生活鎖事寫起, 而且每一個家庭都是小康家庭, 父母對他/她都是民主教育, 然後都是成長在純樸的xx, 接下來就是從小學一路寫上大學. 如果成績(的數字)好看一點的, 就會說自己修了什麼課然後分數很高. 其實這些經歷對於台灣的學生來說幾乎就是公式了, 如果只是要求一個朝久晚五的工作或是進入一個如大型生產線般的實驗室, 那麼看起來乖巧, 溫順, 人畜無傷, 或許這樣的自我描述就會非常合老闆的意. 但是打算考研究所的年紀至少都24歲了, 發展自己的career應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如果自己還搞不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質, 或根本寫不出來, 那麼表示你其實不適合具有挑戰性或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 除了一張成績單外經歷空白. 所謂的經歷是指社團活動以及對某些社群的參與. 有些學生的成績(數字)很好, 但是成績單漂亮不等於就拿到進入"學術研究"的門票. 從來不動手做事的人可能就只出一張嘴, 或者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 個人簡歷
- 研究興趣與求學計畫
- 個人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