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更溫馨] 爸媽對小孩如何放手? 是直接放走還是從小建立信賴?

我常常在談父母要學著放手,開學座談也說,畢業典禮也說,平常也都這麼說。但是有些爸爸媽媽就會問:(1) 你是不是因為沒有小孩所以可以說得這麼輕鬆?(2) 孩子終究是孩子,怎麼可能放得開?叮咚~我來說說我的經驗與看法好了。
  1. 首先,請不要隨便質疑老師未婚或沒有小孩就不具備給你與孩子建議的「資格」。老師之所以為老師就是因為有教育的專業,也就是傳道、授業與解惑。許多老師教授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可能遠比父母接觸的時間更久。尤其是許多大學生都是第一次離家生活,更別說是研究生幾乎整天都在研究室裏,老師對學生在這段時間的變化、喜好、成長、困惑的理解其實是有可能比父母知道更多的,而這是和是否已婚或有沒有小孩根本沒有關係。如果一定要結了婚有小孩才能對此事提出建言,那乾脆規定沒有結婚生小孩的人不能任教職就好了啊~(但我倒不認為大學教授必須要讓褓姆一樣去照顧呵護這些成年人);
  2. 所謂的「放手」並不是在親情上的割棄與疏離,而是在信賴的前提下尊重孩子成年的選擇:我非常理解爸媽永遠把小孩當小孩的心理,像我都43歲了,我媽還是會覺得我把鬍子刮掉或肚子小一點比較可愛啊~我媽會跟親戚朋友開玩笑說:「他出門像走失回來像撿到」,這當然部份反應了我爸媽長期以來對我們這類專業與興趣所需生活型態的接納與寬容。

    但是這樣的接納與寬容是在我上大學後就忽然發生的嗎?我的爸媽就會自動放手嗎?不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至少是兩三歲已經有語言與認知能力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會凡事以說理取代命令。說理與辨證在教育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件事是對的,那麼經過辨證後就會對的,而且能讓自己確認那樣的遵循是有道理的。如果有一件事情是錯的,我們雖不見得一定要經歷受到懲罰才知道是錯的,但我們會知道如何權衡做與不做的代價。另外我們在很小就理解到,世界上有許多事情的價值並不是唯一的,是因地因時因人因文化而制宜的,然後很多事情不只有涇渭分明的黑白對錯,而是一個多極的連續的光譜。唯有體察到人性與社會的複雜、黑暗與光明,我們的處事才能細緻與睿智。

    我們從小學前,就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開始為自己的興趣投入,開始下決定,開始負責,然後承擔後果,也就是失敗或成功。所以從小學起,我的父母就已經與我們建立起一種信賴的關係,爸媽知道我們能下正確的判斷,我們知道父母是我們的後盾。

    所以這和「放手」有什麼關係?就是因為基於信賴與溝通,所以父母不需要把我們栓得緊緊的以維繫他們的責任感或安全感,所以他們不需要限制我們要去那?多晚回家?跟誰出門?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吃什麼東西?穿什麼?玩什麼?和誰交往?甚至到了成年以後還有很多碎唸的意見,不相信孩子的判斷與選擇,令人渾身不舒服。
  3. 爸媽除了工作以外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與嗜好:意思就是說,要夠忙。不夠忙就會沒事要緊抓著小孩。有些爸媽真的被工作忙壞了,而且把工作當成謀生求生的工具,回到家真的也累垮了,很多過去的嗜好與興趣也就不見了。如果腦子沒有在動,被垃圾新聞填滿,沒有繼續成長,那就會開始煩小孩。回家就唸他,不回家又call他,親子關係其實很差,但自己卻沒有察覺,整個家庭其實都在忍耐對方,親子關係就差了。人生除了工作與那些被社會期待的「任務」(結婚生小孩養小孩)以外,還有其它部份足以讓這一生沒有白走一趟,所以興趣與嗜好是很重要的。如果爸媽自己沒有興趣要投入,只想管小孩,那小孩能從爸媽身上學到多少未來人生的可能性呢?
  4. 不要使用自己的期待與想望來填滿他的青春: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對不對?所以我也看見我爸媽的成長與改變。以前那有這麼多有的沒的論壇讓爸爸媽媽分享育兒經?那有這麼多的平台可以讓爸媽像記錄寵物成長一樣把寶貝的一切都po上網?有些爸媽會說「我要的不多我只要他快樂平安健康」,但是「越簡單可是越難」,從小就以各種理由要小孩去上這個才藝那個才藝,上學後又要課輔,週末還在看書,頂多去玩個水逛個賣場,吃飯自拍一下然後就休閒了嗎?我怎麼在不少爸媽分享的照片中看到小孩都是被迫入鏡啊?父母自己很開心,小孩根本不開心呢~ 有些爸媽會擔心小孩不學這個那個就會「跟不上」。其實沒有什麼跟不跟得上的,如果小孩能夠在爸媽的引導與寬容下發展自己的興趣,他就會是最棒的。爸媽如果不知道應該讓小孩學什麼,就教爸媽自己會的。例如洗菜、切菜、種花、洗車、打球。所以囉,爸爸媽媽要不要問問自己,自己「會什麼?」然後不要把任何事都直接連結到「未來的職涯」然後很快下一個「沒有用」的結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是什麼。
  5. 小孩絕對不是什麼都不懂沒有行為能力的小動物:我最常聽到爸媽說「孩子還小他怎麼會懂?」喔喔這句話不對喔,其實有語言與溝通能力(兩歲半到三歲半)起,小孩就知道很多事情了(如果你好好地講,而不是先恐嚇怒罵然後才叫他不要哭)。如果小孩不懂,就要教。教育的責任從來就不只在學校,最重要的是家庭。如果父母自覺有所不足,應該要做的不是上網聊天貼小孩的照片,而是應該要尋求專業知識、協助與自我進修。台灣一直有一種古怪的社會氣氛,也就是認為這個社會「原本就應該是純淨的」,所有的小孩都是「小天使」,所以不可以被「污染」。有些家長團體總是會傾全力要防堵這個那個,上網不可以看到這個,開電視不可以看到那個,地上不平也不可以。總之就是要大家幫他家寶貝掃除所謂的障礙。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才真的是沒有行為能力,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以愛為名」的過份保護下成長,所以當他們要面臨真實社會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他的心智從來就停留在幼稚園程度,會做的都是本土劇和偶象劇技倆。所以囉,小孩很多事都是看在眼裏的,大人不要輕忽孩子早期的認知與觀察力。
  6. 從幾件事開始,讓自己習慣放手:(1) 以討論取代命令,那才是真民主;(2) 從小讓孩子有生活自理能力,包含食、衣、住、行、育、樂都一樣。所謂的自理能力包含對人事物的品味、選擇與得失權衡;(3) 有了自理能力,才能建立信賴關係,你才不會因為小孩自己出門、手上有錢、交朋友、或在職涯學習與感情上受挫,擔心到不知道怎麼辦;(4) 不要替孩子做好一切決定一切,而是要示範給他看如何把一件事做到好;(5) 順暢的溝通不表示要奪命連環call,大家都有事要忙,不能隨時接你電話回你簡訊;(6) 小孩不在不要一直叫他回家,小孩若回家也不要一直叫他出門 (究竟是怎樣?);(7) 請不要凡事以愛為名,以親情為勒索,動輒指控孩子不孝或翅膀硬了,然後一生都在為了自己的執念與過度操控孩子的人生痛苦煩心並坐收苦果。 
敬祝各位家長的小孩都能長大、成熟、負責、有決策力,然後家長也一樣喔,不是把小孩送上大學就算了,人的壽命這麼久,要學的可多了~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溫馨] 給大一幼蟲還有家長們的問候

每個大學開學(或畢業典禮)時校長說了什麼話(或是有多少人在睡)總是會變成當週媒體教育版的話題。那新生訓練那幾天新生要聽訓幾次?校長講過、院長講過然後系主任再講過一次。大家都要展現出「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態勢,而且不忘告訴家長「你們家的北鼻在這邊一定會受到好棒棒的教育與全方位的發展」。

這幾年大學校長致詞時的梗大概不脫幾個:「我們學校的排名越來越好」、
「因應少子化所以...」、「因應失業率所以....」、「品格教育很重要所以....」、「騎機車注意安全」以及「情感方面的諮商輔導」、「我們有教官和導師保護學生」。嗯,我認為這些都是家長想聽的,但我認為有一些家長不知道、沒察覺、學生沒注意不知道,校長可能不好意思明說的事,一定要拿出來說給大家聽聽參考參考 (今天一整個好客氣)。
  • 學習:雖然許多國高中老師致力於活潑與啟發式的教學,但不可否認地,在我們這種文化與社會下一方面高談多元社會與發展,二方面卻讓一切為考試服務是會令人覺得好亂,還會變笨的。因為上大學之前的10幾年學習都是在學記憶、解題、通關與自我檢討(那裏考不好)。

    如果你到了大學以後,老師還是一樣照本宣科、只唸投影片、還讓你下載投影片、幫你畫重點、告訴你那裏會考、然後有很多共筆可以參考、學長姐還有考古題讓你考試及格。那恭喜你,你這四年大學會唸得平平順順,和同學有很多共同記憶,因為大家都會變成考過就忘了的複製人,你根本連為什麼需要修這門課都想不起來。然後四年就過去了。

    這樣有沒有不好?如果你一方面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但又想要成為人中龍鳳還想要高談創新,那我覺得你可能要去看醫生。同學,這是大學。什麼是大學?就是要進來學著做學問,而不是買文憑的地方,也不是職訓局。如果你那麼需要一個job,那你不應該到基礎科學學系來,你應該去念技術類的科系,因為那本來就是為了服務現存行業而存在的。

    大學是需要有理想性的,需要對很多的未知抱著好奇心、探索的勇氣和執行的本領的。如果你只想要一個老師幫你畫重點,甚至認為要幫你這樣做才是好老師,那我覺得就失去唸大學的意義。你到大學來,就是要學著面對與處理未知與複雜,如果什麼都煮找切好端上來讓你吃下去,你卻連食材是不是黑心,產地是不是造假都不知道不關心,請問你會有什麼在未來職場和人生舞台上的競爭力?
  • 生活:很多人從小到大家裏管得都很寬很緊很多(但最愛宣稱自己是民主教育),但是一看就破功啊。生活教育極差,小學到高中的垃圾分類都只是做做樣子,到了大學就什麼鬼也不會分,到了宿舍浴室就會亂丟免洗內褲,上廁所對不準也不會沖水,洗衣服會忘了要拿出來,但是,夜遊家聚聯誼都不會遲到喔。

    不少人家裏把存褶印章身份證管得緊緊的,結果製造出一堆連局號帳號都不知道的腦包成年人,你說這樣的人過幾年就會理財能生存嗎?不要笑死人了。抓得越緊,越表達關心,小孩就會覺得越煩,親子關係越差,小孩也長不大,重點是爸媽長不大。最後四年畢業以後又呼天嗆地覺得國家對不起他家的寶貝。

    所以我誠懇地建議,放手,都幾歲了。讓他自己去闖去負責,讓他規畫自己的金錢使用,而不是沒事就伸手向家裏拿。不要自己慣孩子,又愛抱怨孩子長不大。重點是他18歲了,成年人了,你把他當孩子,他就永遠是媽寶。家長們,請記得讓孩子長大,什麼都替他做得好好的然後才抱怨他不知感恩,其實不太令人同情啊~
  • 人生: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連台灣都有地溝油了呢),所以請不要再說因為什麼事就會毀了小孩的未來這種話。我一直認為,台灣的教育和社會氛圍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書上都說要我為人人,考試也會答對。但是整個體現出來的其實就是每個學生都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別人而唸書,其目的就是在實現父母或自己想像中的自我,而那個想像其實不是出自興趣,不是出自熱忱,而是盲目地逐利與複製。所以呢,每個年代都有人鼓吹唸這個好唸那個好,但請問有誰真的因此開心過一生?這種一窩蜂,貶抑個人意願與興趣探索的文化,不正是造成許多專長供過於求,一堆人在流浪的原因嗎?我建議學生和家長開始思考,你理想中的人生是什麼?真的要什麼都好?要高薪高學歷?或只要良善、正直、聰慧、關懷、睿智、洞見、毅力、決心、自省呢?
我不會祝大家鵬程萬里心想事成,這世上沒這種事。但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面對挫折、坦然接受讚賞、看見他人的需求、探索自身的潛力與快樂,貢獻一己之力,造福這個社會。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記憶傳承者》(The Giver):假鬼假怪雷聲大雨點小的冏片

因為校稿校到有點煩悶,想說來看個電影吧。露西?我覺得過兩個月在飛機上就可以看到了,不急。倒是The Giver這部片有梅莉史翠普讓我有點動心,然後,不必五分鐘就決定走出辦公室去威秀了。

這部片本身是根據Lois Lowry在1994年的所謂人文科幻小說所改編。其實大意(老梗)就是人類在大毀滅後,殘存下來的人類為了要避免過去因為人類情感、差異所造成的種種錯誤,例如偏見與歧視,甚至是戰爭,因此有一個所謂的長老集團把所有人的記憶都抹去,整個世界是黑白的,沒有人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所以再也沒有紛爭與不高興。每一個人都是代理孕母所生,沒有姓氏,連家庭都是由長老所指定形成,沒有所謂的"家"(home),只有"居所"(dwelling)。為了防止情緒的產生,所有的用語都要中性、精確且不帶情感,因此例如love這種字眼就被廢止不能使用。所有的人在成長之後的職別都由長老所指定,但只有一個人(就是好萊塢老梗, the chosen one)能夠承擔傳承人類過去知識的任務與使命。

如果常常看這類有關"記憶被抹去、植入、奪取、置換、傳送"加上"人類文明大毀滅"還有"以維持社會穩定為名施行愚民極權統治之實"的電影,大概可以猜想得到這部片的情節會怎麼走了。首先有一個人要忽然覺得不對勁,然後他一定要受到一個早就知道事情不對勁(卻又沒有做任何改變)的人的指引,然後週邊的人也忽然覺得癢癢怪怪的,然後統治核心馬上就會受到威脅而進行一個追追追的動作。那個覺醒者一定要衝破統治者設下的結界然後所有的人就獲得解脫了這樣。(故事到此結束鏡頭又要交還給棚內主播)

看完這部片以後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所以連片尾都還沒播完我就走出戲院了。雖然媒體上的報導說票房不錯什麼好評如潮,但我看完以後沒感覺呢,為什麼?
  • 對於人性可受科技操控的想像過於天真與簡單:據說只要早上出門打一針就會乖乖的,而且忘了打還會被提醒就回去補打一次。我知道這只是一種形容執政者掌控全民行為的方式,但是既然是部科幻電影,麻煩用高科技一點的方式來說服觀眾,誰能相信一個能抹去全人類記憶,建立一個好大的遮罩讓大家不再感到有情緒的地方,居然還在騎腳踏車和吃蘋果?
  • 如果萬中選一的人會不符期待那不就表示長老們是廢物?這真的很好笑,Jonas被認為是個德智體群美都好棒棒的人,所以就被賦予了知識與記憶傳承的大任,但是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本身就容易脫離群體掌控,所以長老們不是應該選出一個乖乖牌嗎?怎麼會去選一個有反叛性質的人呢?這不合邏輯啊~
  • 覺醒有那麼容易嗎?在這部片中,對許多負面經驗的認知都是來自第一次的接觸就立刻獲得,就一部科幻片來說我認為這漏洞太大了,完全不符合認知心理或行為學。一個經驗究竟是正面與負面,通常會來自學習。所謂的學習有可能是正面的回饋(說你好乖)或是負面的教訓(再看A書就打死你)。但是Jonas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知道那叫"殺戮"、"痛苦"?我認為太不可思議了,在沒有任何負面經驗下成長的人怎麼可能知道什麼叫負面體驗?(例如某台北市長參選人)
  • 結局鬆散莫名其妙:原來滑個雪橇就可以把整個超高科技的結界衝破,還讓所有的人看到七彩世界流下眼淚,那樹倒了或是豬走過去怎麼辦?那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 還有以下的情節讓我笑到不行:梅莉史翠普在這部片中完全沒有功能啊,就好比《極樂世界》根本不必找到朱蒂佛斯特來演國防部長一樣。如果需要一個白髮魔女站在那邊面無表情地講話,可以找畫皮裏的周迅或趙薇啊~ 在那麼高科技的世界中,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居然會比電動腳踏車還要慢,我看到那邊快笑死了。我想最威的是那個叫Gabriel的嬰兒,不是說身體衰弱所以要被送回去處理掉嗎?結果從醫院被抱出來以後,在車上衝撞多次沒有腦震蕩,被Jonas抱著走過沙漠也沒有變成熱狗或培根,被扔進瀑布中也沒有溺死或變成水獺,被抱進冰天雪地連大人都受不了的地方也沒有變成嬰兒口味的霜淇淋,這不是史上最強悍的嬰兒嗎?最後,在阿凡達中,情感的傳遞靠的是頸部長出來的像USB的構造,但是到本片只需要靠兩個人的胎記接觸式抱一下就好了 ,感覺真像Samsung Galaxy系列的手機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