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小學堂機智問答 反映背多分教育

小學堂機智問答 反映背多分教育 2009-09-26
中國時報
【中央社】

百萬小學堂專題報導(4)(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6日電)台視「百萬小學堂」機智問答節目超夯,引領大小朋友一起動動腦,但有學者認為,題目反映台灣仍著迷「背多分」教育,建議製作單位多出一些邏輯、推理、演算的題目。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主任賴祥蔚教授表示,電視機智問答節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紅起來,美國、英國等許多國家都一樣,主要原因在人們想追求知識,也喜歡看參賽者搶答的機智反應或出糗狀況。

賴祥蔚說,「百萬小學堂」標榜小學題目,邀請名人參賽,名人面對小學題目答的好不好?大家都很好奇,也使節目能紅;但嚴格來說,題目也反映台灣仍著迷「背多分」填鴨式教育,不一定能引導孩子成為科學家,他也建議多出些邏輯、推理、演算的題目。

「百萬小學堂」是否能長長久久?賴祥蔚認為,以外國的經驗來看,機智問答節目通常維持1、2年沒問題,但若要長久,須賴節目不斷推陳出新,還要避免造假被踢爆;美國就曾有機智問答節目被踢爆得獎者是經過安排、事先知道答案,收視率從此一蹶不振。

台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夏學理說,「百萬小學堂」節目設計採取極端對比概念,節目名稱以不小的「百萬」開頭,接著卻是「小」學堂,參賽人界定在比小學生大很多的成年人,卻由小學生當幫手,強烈對比造就節目可看性。

夏學理指出,「百萬小學堂」很多答案要靠小學的記憶,有年紀的人不會記得,但題目設計又偏刁鑽趣味,與學校測驗截然不同,大人答不出來,會覺得丟臉,但人又有不相信的傾向,而想再挑戰,電視機前的觀眾,則同步試試自己的功力,使節目很有「笑」果。

夏學理認為,「百萬小學堂」主持人張小燕經驗豐富,出席小朋友的天真,都不難;難處應是在題目設計要能推陳出新與來賓選擇。他曾看過藝人李立群、陶大偉在機智問答時與旁人「互嗆」的戲劇張力十足,很有可看度,但一些為宣傳而出席機智問答的藝人,效果反而不好,來賓的選擇必然成為節目壽命的關鍵之一。

輔仁大學教育發展與領導研究所教授侯永琪,因小四的兒子愛看「百萬小學堂」,有一段時間常陪看,她希望藉此有與孩子的共同話題,但也常被兒子笑說「大學教授竟然答不出小學的題目」。

侯永琪表示,她已忘記以前小學基礎教育所學,也不清楚機智問答題目是否都出自小學課本,但有些題目真的很有趣,整個節目也比一些電視節目更正面。

不過,侯永琪認為,現在孩子教育注重多元教材,機智問答題目在主軸之外,可有延伸性,至於延伸到什麼程度,她認為不要只引導孩子背一些知識,最好也要能激發孩子應用與推理的能力。9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