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我以前暑假都在幹嗎?做學期中無法做的事啊~

每到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問大學生:「你們暑假要幹嘛?」然後我通常會得到兩種回應:「不知道耶」,還有「制式答案」(例如:學開車、環島、打工、暑修、回家、做實驗)。然後也會有家長問我:「暑假有什麼營隊可以參加?」

我可以理解家長在暑假中還是要上班,所以一週就會有至少五天要思考小孩要幹嘛。其實要找事給學生做,要給家長幾個營隊的建議真的不難,但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會無事可做?會需要別人給他指引?」
我先談談我的教學經驗。什麼樣的學生會「永遠知道該做什麼?」一種是家裏很忙的,需要回去幫忙的,例如:照顧生意、養豬養雞、下田、幫忙家裏工廠。第二種則是很早就給自己期許與目標,然後就按照著自己的規畫去進行,所以他會想辦法把自己的時間表安排好。這些學生對於該做什麼事,早有一套從小到大建立的運行方式,所以你不會覺得他除了學期中讀書上課考試之外,會傻傻的不知道該做什麼。那什麼樣的學生會「不知道該做什麼」呢?簡言之,就是家裏保護得太好的、從小到大除了上學下課逢年過節給親戚參觀比較數落一下之外什麼事也不必做的、人生目標都是家長和學校期待幫他規劃設想好的、一切的一切都要問過爸媽的,然後自己能做的決定至多只有吃東西、買衣服、交普通朋友。

那我當學生的時候暑假都在做什麼?我記得小學的暑假,就是自己找樂子。想畫圖就畫圖,想出門就爸媽帶著出門。雖然那時候週休一日,但好歹是個父母正常上下班的年代。那時候那有什麼營隊?小孩從學校放學,一切的教育就是家長來,包含寒暑假的行程,都是爸媽和小孩一起決定的。國中到高中的寒暑假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有莫名其妙又沒有意義的課後輔導,你永遠都在學校唸書和小考,所以對我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去中研院做實驗,逛寵物店,還有搭公車了。因為台北市當時是交通黑暗期啊,早上如果沒有五點就起床,就不可能趕上早自習,所以在公車上觀察人生百態甚至是路邊野狗交配都會變得很有意思。

那我大學的暑假在做什麼?就是做我在學期中沒時間做的事啊。例如去北橫、中橫、南橫(用走的)、爬某一座山、去某個圖書館好幾天把想翻的書都翻出來瞧瞧、埋頭寫稿、種花種草等等。那你說我當時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沒有為什麼,就是高興,就是爽,而且做了會有成就感,會開心。

我舉個例子,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研究室在這幾年會涉入野生動物輸入政策與外來物種風險評估的研究,因為這不是我原本的學術訓練範圍。但是我之所以能做也敢做這樣的研究其實來自於很多業者與同好的協助,而這些業者與同好並不是在我變成大學教授以後,才以大學教授之姿去接洽認識的,而是在我高中時,因為暑假還要去學校很苦悶,一下課就往寵物店跑,還搞到幫水族雜誌寫專欄,而在那時候建立的基礎。所以說,我在1989年因為興趣而止不住的追尋,後來成就了我在2010年之後的研究計畫。

沒有人會知道你當下做的什麼事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所以如果真的為了某個目的去做某件事,當其結果與預期不符的時候,經常是讓你大失所望的。

所以呢,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1) 家長別管太多,而這個前提是家長對孩子的信賴,而這個信賴不是建立在約制,而是長期的理解與溝通;(2) 要有實踐的能力,不要只是嘴巴說說,環島講了半天都躺在家裏沙發上讓爸媽餵食;(3) 要想辦法,而不只是想要利用別人:有人說沒機車所以無法出門,我覺得這真的太誇張了,大眾交通工具那麼多,那裏到不了?沒有車也還有腿。然後沒有錢,就要即早準備,可以早早去打工,而不是四處要搭人便車消費別人的愛心;(4) 問問自己做這件事是為了集點湊數,或是真的很喜歡很想要?我相信這對許多人來說甚至是一生的疑惑,因為他沒有自己做過決定,也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負過一次完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