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我在2016年婚姻平權運動中看到台灣社會的希望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說,他覺得這次婚姻平權活動所激發出來的對話、說帖,比過去更豐富,更溫柔,也更善良。

我很同意。

台灣的同志平權運動已經進行了至少三十年,台灣的同志大遊行也辦了很多年。過往我們總是思考"今年的主題是什麼?","訴求是什麼?",然後每年都比較像是單點吶喊,然後再把過去互相幫忙的友軍邀過來同樂與壯大聲勢。

可是很多的溝通似乎就是在同溫層內,沒有打進"一般民眾",沒有從"一般人的生命脈絡思索溝通的方式",甚至連自己人都不太關心。所以啊,每年的同志大遊行就必然會冒出那種"順著社會要求做得很好的陽光好同志",和"不怎麼符合主流期待族群"之間的對抗。這些議題不是沒有反省的聲音,都有,但總是在遊行後落幕,然後呢,也只是運動圈裏抱怨,在ptt上對罵,簡言之就是社會、文化、法律、公衛、社工等圈圈的人才會關心的事。

難怪會有人說,同運就是那些不主流的、時間很多的人在做的。多數人花時間練壯還有自拍當網紅就好,只要享受別人灑頭顱拋熱血走出來的權益就好。

同志社群裏內部的問題就這麼多,還能一致對外嗎?我超懷疑的。

三年前,伴侶盟提出多元成家方案,還在凱道上伴桌的時候,很多人根本不想瞭解法案,覺得那只是少數同運份子的想像,還有人批評法案太譟進。大家罵罵宗教保守團體的蠢和荒唐也就罷了。不,連一起助拳助陣的人都不夠多。

但是我覺得今年很不一樣了,真的很不一樣了。因為反方的誇張、荒謬、還有深入台灣整個社會骨骼肌里的毒,那種無所不在的包圍和惡意真的讓大家受不了了,所以要站出來對抗那種自認為善意的邪惡。今年的婚姻平權運動原本也真的只是幾個NGO和尤美女在關心,但是自從事情被鬧大,整個社群被惹毛跳進來參與以後,我自己看到的狀況是這個樣子:
  • 論述更完整了:不再只有情感訴求,不會只有生命故事與經驗的分享。而是針對各種涉入的知識、技術、與科學有更深入的探討與理解;
  • 支援的團體更多元了:不會只有弱勢團體間的互相拉拔,不會只有"第一類組"的支援。我們看到過往被認為可能對性別議題不是那麼敏銳,也覺得無感的"二三類組"團體和主流團體朋友都現身了。
  • 對政治事務與人物的態度更成熟了:以往我們只寄望於某個政治人物,某個政黨,採取全有全無律的方式來否定或接納。但是我覺得這次大家會看議題,不會只看人,或顏色,或政黨。我們不會只怒喊政治人物不甩我們,我們開始參與了,以各種方式參與了。不管是參選、遊說、募資,我們都參與了。不會只是"一小撮同運份子的事情",變成大家的事情。
  • 友軍更多了:以前這種場子只有LGBT會現身,但是今年不一樣,有更多友善的異性戀朋友現身支持,大家認為性別友善是一個國家進步與理性的指標,大家願意站出來讓我覺得很棒。
  • 爭取平權時小心守護其它更弱勢或是更被排擠與污名的族群,我覺得今年做到了。我看到有人會有條有理地說明比起同性戀更弱勢的其它性少數族群,甚至主動關切與提醒被污名的其它族群,例如原住民、中國學生,與外配,更別說那個令人討厭無所不在的厭女情節。我覺得這個社會是在前進的。
  • 使用的詞彙更精準更面面俱到了:過往有些說詞比較容易傷及無辜,我認為今年開始大家體認到爭取友軍的重要性,所以開始思考更細緻的說詞與對待別人的方式。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 各類活動的組織籌畫的效率與品質變得更好了:之前我還非常擔心同運會不會是一盤散沙,還在那邊為了運動路線吵不停。但是我認為有路線之爭,有論述之爭,對婚家制度有不同的實踐方式,那才是繽紛多元的樣貌。如果我們只有一個不足以解決與描繪所有生命樣態的單一論述,那就會形成另一種霸權與謬誤。今年很多活動的籌畫都以高效率、高品質的方向進行。更可喜的是橫向的連繫相當不錯。一兩個晚上在臉書上就能串連,就能運作,還把很多的細節都顧到了,然後馬上就把東西生出來。如果我們的政府運作是這樣,該有多好?
  • 民主程序的演練與運行:今年諸多活動都是年輕人自己想出來的,而且能夠接受多元意見,在公開透明、隨時修正、馬上吸收多元論述與操作技術的狀況下施行。而且避免太陽花學運之中與之後所出現的毛病。這是我覺得很可喜的部份。年輕人進步的很快。
  • 在同樣的目標之下捐棄成見:我想這不是說假的,不是黨團運作那種假惺惺,而是真誠的一起向前。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政治認同和理念,還有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或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但是能夠為了同樣的理想而一起站出來,就算過往為了其它議題爭執,也還能保持一種風度,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展現了不只是智慧,理性,還有溫暖與幽默。很多人認為LGBT有過人的幽默,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長時間以來都把苦當補在吃,所以才能產生那麼多自娛娛人的幽默感。
12/10的音樂會只是一個起點,12/26的審查會也不會是一個終點。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夠繼續被這樣的善意、善良、創造力、效率,和細膩所帶領。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如果你對社會議題有些潔癖,何時要拿出來用?何時可以稍微忍一下?

11/28日所有的同志與友善同志團體與個人要去立法院展現力挺婚姻平權的實力。光是想到青島東路附近那麼狹窄的地方要靜坐要抗議要呼口號,隨時準備和反方對峙(或對話),再加上個淒風苦雨,中午連吃飯都不太方便,還在鏡頭上顯示理性溫和美美的,若有記者訪問時還要利用簡短30秒說清楚訴求和原委,大家就知道這超難的。 大家都要上班,不像有些人完全專職領錢在反同志,所以我們的動員力量就不像護家盟那個樣子,先洗你的腦,然後再把人送過去,趴在地上呼天喊地,反方還揚言在11/30和12/1要連續包圍立法院兩天。所以,同志運動的場子真的只能靠大家的情義相挺了。 同志團體根本也沒有錢也沒資源動員甚麼,要走路工?沒有。連貼紙標語宣傳都是一些也沒甚麼錢的學生,還有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自掏腰包相助的。真的很感人。 但是,我想跟大家聊聊幾件事,一定要在11/28前說說: (1) 我們應該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切割這個切割那個嗎?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釋昭慧法師到公聽會上說了挺同婚的話,激勵了很多人。但是我立刻就看到有人說"只要不是慈濟的事,她都很正常,靠挺同婚洗白嗎?" 說這話的人可能不知道釋昭慧法師做過很多女性研究,而且長期關注台灣各類的社會公益問題。過去的同志大遊行和同志證婚,釋昭慧法師也欣然協助。所以我們本來就應該要感謝法師的仗義執言。 李茂生老師在提到同運艱辛狀況的時候,以順道提了廢死議題。廢死相對於同婚其實有可能更為複雜,不一定使用同一套脈絡就能完美解讀兩造的差異。有人看到李茂生老師挺同婚,但是又提到廢死時,眉頭就皺了一下。 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挺,或不挺。因為對方提到一個案例,就覺得一切都不完美了,所以不挺。 這究竟是一種基於論述路線純淨的潔癖感?或是因人立言?或因人廢言?在這種時候我覺得就需要看"大方向"和"就算中間的路線與論述是否相同,如果殊途同歸,就是友軍"。 然而在甚麼時候我們需要小心處理?釋昭慧法師在11/27的記者會上,說出一句"反同婚的人就會生下同性戀小孩"的話。結果這段話馬上成為某些媒體的下標題材。這樣的解讀反而是把同性戀當成一種災禍、因果、報應。這才是真的要皺眉頭的地方。 我們對同運情義相挺的時候,為什麼需要特別小心這些擦槍走火的話語?有人說,護家盟散播謠言也沒有在手軟啊,我們為什麼要這麼溫良恭儉讓?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標榜的概念是進步的,是讓這個社會更好的,那麼我們所提出來的觀點就不可以自打嘴巴,一來就是實踐自己的論述,二來是不能讓反方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2) 是不是有很多同志根本不關心同志運動的發展?只管自己的身材好不好?是的。就好像有些女孩只在意自己的自拍美不美,但是婦權,或是男女同工不同酬,不在她的世界中。 一直到今天,我還有一些同志朋友渾然不知"婚姻平權議題"的發展。還問我為什麼要去上電視。他就是那種典型的,上班下班,上班時要假裝自己有女朋友,然後下班休假時四處吃東西、打卡、泡湯,出國。而且一定要有泰國、東京、馬爾地夫,外加挪威看極光的那種。 他就是那種只要把自己顧好就好,然後別人拋頭顱灑熱血爭取來的社會空間,他就會跳進來用的那種人,而且完全不認為有甚麼奇怪的地方喔。 但是所有的社會運動都有這個問題對不對?最關心的,最熱血的,居然不是全體的當事人。就好比婚姻平權這事,很多寫文章寫論述、上街頭、遊說、募款、架網站的人,都是異性戀。那請問這些只在乎自己的奶大不大的人在幹嗎? 好吧,我知道這種一盤散沙的現象一直存在,但有時候我希望,這些不會去遊行、不會去抗議、連做個美工看板都不會的大奶寶,好歹捐個錢好嗎?一條內褲700-800塊不穿會死嗎?捐個1000元可以幫助很多青少年同志好嗎? (3) 同志社群內部最要注意的還有甚麼?我絕對不是在說甚麼"潔身自愛"這種教條,不是喔。我先前說過了,在爭取平權的道路上,請一定要小心不要讓自己使用更弱勢的特質與族群來墊高自己。好比說"厭女"。在同志議題上,異性戀女性通常相對於異性戀男性來說是友善一點的。但是有些男同志的厭女情節時在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每個人都是媽媽生出來的,每個人都有很多女性友人,可不可以不要比異性戀男人還沙文?拜託,可以不要那樣嗎?另外,在我們反制護家盟、信望盟之類的反智團體時,也請要非常非常小心,不要拿身材、長相、性別、學歷、膚色、種族當成題材。這些反智團體失德,但我們不可以被拉著走。 (4) 同志社群內部的意見都很一致嗎?有沒有路線之爭?當然有,而且一直存在。如果想要知道那些歷史,自己去爬文。但是這三年來,曇花一現的團體消失了,有些團體繼續存在。會存在的團體並不只是表示有錢或有背景,而是因為有論述也有行動。如果能互相幫忙就好了。這絕對不是寫SCI論文,還在那邊喬誰是第一作者、誰是聯絡作者?領SCI論文獎金時還在那邊算積分,誰領20%?誰領40%?我希望大家知道,就算論述不盡相同,策略不盡相同,然後偶爾會出個差錯,我們請不要互相指責,讓反方稱心如意。 (5) 然後,最棘手的,也就是你對政黨或政黨內個人的好惡。有人因為黃國昌而不喜歡時力,有人因為陳志明而喜歡時力,但有人因為陳志明和伴侶盟在初期的路線不同所以討厭陳志明,然後有人認為要不是有個尤美女,根本不會投民進黨。有人認為一例一休在胡搞和開放日本農產品銷台莫名,所以民進黨的案子通通去死。如果我們體認到現在這種年代,所謂的黨團態度可能等於一丘之貉,而不理黨團也未必就是清流,那麼立委個人與黨團表現的關聯性非常低的時候,你支持一個議案與否是否就是case by case?還是要像那幾個立委一樣,因為你不讓我的過,我就杯葛所有的法案並把帳算在你頭上?我認為這是可以思量討論的。 最後,婚姻平權本身就是一個涉及諸多事務的議題,我們不會因為有人反智、容易動員群眾、容易使用選票來勒索、容易進入基層政治結構對政黨予取予求而退縮。有個人說"他們都這樣幾十年了",其實,才不只幾十年。我們不可能一直等下去,但也需要有極大的耐性來說服身邊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們,幫忙他們建立自己的判斷能力,遠離那些散播謠言的Line群組、學校與社區小傳單、僞性平教材、甚至能夠挺身而出。 要知道,多數人是沒有道德勇氣的,勇氣經常只出現在有力量,有見識,有自信的人。但我們都知道台灣社會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遠,所以我們才要更努力。 11/28一定會下雨,請各位帶好雨具、多帶一條乾毛巾或上衣、準備好零嘴飲水、甚至需要帶一點日常藥物(以免因為推擠受傷),注意安全。喔要帶點喉糖,以免喊到燒聲。 各位伶牙俐齒的同學們,麻煩準備一下30秒講稿吧,萬一忽然被記者問到,才不會結結巴巴講不出來。

親愛的中山大學同學,除了連署與呼口號以外,我們還能積極地做點什麼呢?

今天(2016/12/01)中山大學部份學生自主發起挺婚姻平權的活動,我很感動。雖然我認為在行政流程上有些問題,但是我很肯定學生自主發起的友善活動。本來學生要我上台講話,可是那個場合時間有限,我也不想上去講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廢話,所以就看著學生呼完口號我就走了。

然後一回到研究室就收到學校寄來的信,也就是"學務處協助學生會轉發支持婚姻平權活動引起某些教授憤怒"一事。相對於學生發起活動後蘋果、中央社、聯合、中時就發了一個即時新聞所顯示的能見度,我倒覺得在中山校內會引發某些教授的憤怒其實可以讓學生理解到一個現實,什麼現實呢?我們的大學校園對於多元性別傾向的瞭解是很少的。

別說婚姻平權了,連個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都會遭遇不少困難。有些教授就直接言明"究竟有幾個人?為什麼要為他們修改廁所的設計?"。說這些話的教授據說都是國外名牌大學畢業的,但是似乎沒有學到那些孕育那些名牌大學的社會的多元價值就回台灣了,難怪以為自己可以像做統計一樣把自己認為不重要的教職員生當成不顯著的樣本捨棄掉。

聽起來有些糟糕,但是同學啊,你們真的要知道,有不少人在自詡進步與開明的時候,那個進步開明是選擇性的,甚至是一半都不到的,而且可能有顯然的雙重標準的。這樣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婚姻平權議題,其實面對重大的社會議題時,我們就會看到這種慘況。例如有些人明明看起來是理工科系的,不是應該唸過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嗎?居然會去相信一些道聽塗說的食安或基改謠言。有人不是有博士學位嗎?但就是會去相信護家盟、下福盟、信望盟,還有那些亂七八糟家長群組的謠言,而且不疑有它。

有點失望對不對?看起來應該有學識、有見識、寬容開明、努力營造開放友善的研究教學環境的教授居然有那樣的反應,有沒有覺得有些失落?

其實也不需要失望,教授也是人,而且在非自己專業領域之前很多人都只是一般人。既然是一般人,那麼有那種反應也不足為奇。

但是我想跟同學說的是,婚姻平權一事真的不容易,因為要鬆動和好好說明的議題實在太多了,舉凡法律、政治、社福、公衛、醫療、心理、教育、民俗、宗教、相關科學,通通都是。但是大家有沒有覺得,面對反方的惡意動員與文宣時,我們最常看到的正方回應是情感面的東西,還有法律面的東西?但是又因為一般大眾也缺乏法學知識,也不瞭解民法學者之間派系的差異,所以有時候會讓我覺得有種,只要看起來是正方的言論就點讚的問題。然而我們仔細想想,有些正方聲援言論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邏輯的漏洞與用語上的失誤對不對?還有,有些議題似乎就是比較沒有人去回擊(例如遺傳、演化、發育、醫藥、流行病學等),然後就會讓反方有一些大作文章的空間。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一個邏輯不好,而且很多知識水平停在國中階段的社會,所以身為大學生,除了情義相挺之外,是不是還有其它辦法可想?有其它發揮的空間?應該是有的。

想想看在菩提樹廣場上那群同學是不是都算同溫層?但是這群同溫層要如何打破,讓資訊進入漠不關心,甚至就是反對與製造謠言的人呢?我想要給同學幾個很坦白的建議:
  • 改善自己的表達技巧:當你只有短短幾分鐘,請問你認為最重要的是情感動員?或是回應有人關切,沒有被說清楚,經常被誤解的議題。你能不能把最重要的概念講出來?或者只能訴諸人間有愛?
  • 從反對者的心態與世界出發:要知道,每一個人的世界觀其實都不太一樣,有些人的世界是小的、有邊界的、希望安全的、應該被約束的、一定要被指引的、非常需要集體氣氛來扶持的。這樣的人自然會害怕"自由"或"解放"這種聽起來好可怕的名詞。因為對他們來說那一切都是民進黨的錯,都是無知年輕人受到誘惑,都是年輕人咎由自取不知好歹,社會國家人類會完蛋。我們可以想想看這樣的問題來自那裏?難道只有中產階級有嗎?和教育程度有關嗎?為什麼謠言的大本營是某些中小學老師?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結構性的問題是什麼。
  • 改變使用的語彙和語言:我發現多數同學其實不會講台語、客語和各種原住民語。如果不會講,請問你如何與長輩溝通?他們被遍到台北抗議時以為是去反毒,那你要怎麼告訴他們受人利用?如何引出他們心中的善良和對人的同理心呢?如果我們只知道網路上那一套,那很可能永遠穿不出同溫層。
  • 要進入結構內,而不能永遠當牆外的抗議者:要知道這些反動力量的集結之所以如此具有穿透力是因為有太多的利益關係和政治利益、單位升遷、宗教信仰、金錢往來通通綁在一起。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連結,所以這些反動團體便能以"家長有參與教材製定"的權力把手伸進中小學校園內干預專業的教學、打擊與壓迫老師、然後以家長會的資源與人脈來逼迫學校就範。那麼身為一個大學生,除了讓這樣的事情上報以外,你認為你有沒有辦法看見這些結構性的連結?如果我們要改變,該從那些地方做起?
  • 要讓自己變強:這個世界很現實,很多人都在賣弄頭銜和經歷。動不動就說自己是國際學者或是某某博士,我們當然不需要學這些人來妖言惑眾,但現實的是,當自己的學養和底子不夠(包含經濟與智識)的時候,就只能生氣而難以發揮影響力。
  • 不要覺得自己只是滄海之一粟:其實在深思熟慮的前提下,每一個人都是小小兵,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幫不了忙。如果真的覺得自己沒時間去抗議、去遊行、寫文章、或想點子的時候,就捐款給同志友善團體吧。
另外,我們真的需要花太多時間去嘲笑那群沒有救但是有錢、有權、有時間、又惡毒的人嗎?其實我們需要說服的是那些搞不太清楚狀況,沒有那麼難救,但是需要一些提點就能找回自己的邏輯和善心的人。而那樣的說服只靠情感動員不夠,我們也不能像護家萌那樣以人際關係的勒索與謠言逼人就範,我們需要深入更多都會學生不理解的場域和話題中才能解構這場荒謬的反動。

平權這條路真的還要走很久很久,可能到我們這輩死掉以後都還走不到。但是親愛的同學們不要放棄,也不要難過。只要我們努力撐開對話的空間,多多思考各個面相,例如生命教育、邏輯教育,還需要什麼樣的專業論述,再加上主動的參與,相信情況會漸漸好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