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說,他覺得這次婚姻平權活動所激發出來的對話、說帖,比過去更豐富,更溫柔,也更善良。
我很同意。
台灣的同志平權運動已經進行了至少三十年,台灣的同志大遊行也辦了很多年。過往我們總是思考"今年的主題是什麼?","訴求是什麼?",然後每年都比較像是單點吶喊,然後再把過去互相幫忙的友軍邀過來同樂與壯大聲勢。
可是很多的溝通似乎就是在同溫層內,沒有打進"一般民眾",沒有從"一般人的生命脈絡思索溝通的方式",甚至連自己人都不太關心。所以啊,每年的同志大遊行就必然會冒出那種"順著社會要求做得很好的陽光好同志",和"不怎麼符合主流期待族群"之間的對抗。這些議題不是沒有反省的聲音,都有,但總是在遊行後落幕,然後呢,也只是運動圈裏抱怨,在ptt上對罵,簡言之就是社會、文化、法律、公衛、社工等圈圈的人才會關心的事。
難怪會有人說,同運就是那些不主流的、時間很多的人在做的。多數人花時間練壯還有自拍當網紅就好,只要享受別人灑頭顱拋熱血走出來的權益就好。
同志社群裏內部的問題就這麼多,還能一致對外嗎?我超懷疑的。
三年前,伴侶盟提出多元成家方案,還在凱道上伴桌的時候,很多人根本不想瞭解法案,覺得那只是少數同運份子的想像,還有人批評法案太譟進。大家罵罵宗教保守團體的蠢和荒唐也就罷了。不,連一起助拳助陣的人都不夠多。
但是我覺得今年很不一樣了,真的很不一樣了。因為反方的誇張、荒謬、還有深入台灣整個社會骨骼肌里的毒,那種無所不在的包圍和惡意真的讓大家受不了了,所以要站出來對抗那種自認為善意的邪惡。今年的婚姻平權運動原本也真的只是幾個NGO和尤美女在關心,但是自從事情被鬧大,整個社群被惹毛跳進來參與以後,我自己看到的狀況是這個樣子:
- 論述更完整了:不再只有情感訴求,不會只有生命故事與經驗的分享。而是針對各種涉入的知識、技術、與科學有更深入的探討與理解;
- 支援的團體更多元了:不會只有弱勢團體間的互相拉拔,不會只有"第一類組"的支援。我們看到過往被認為可能對性別議題不是那麼敏銳,也覺得無感的"二三類組"團體和主流團體朋友都現身了。
- 對政治事務與人物的態度更成熟了:以往我們只寄望於某個政治人物,某個政黨,採取全有全無律的方式來否定或接納。但是我覺得這次大家會看議題,不會只看人,或顏色,或政黨。我們不會只怒喊政治人物不甩我們,我們開始參與了,以各種方式參與了。不管是參選、遊說、募資,我們都參與了。不會只是"一小撮同運份子的事情",變成大家的事情。
- 友軍更多了:以前這種場子只有LGBT會現身,但是今年不一樣,有更多友善的異性戀朋友現身支持,大家認為性別友善是一個國家進步與理性的指標,大家願意站出來讓我覺得很棒。
- 爭取平權時小心守護其它更弱勢或是更被排擠與污名的族群,我覺得今年做到了。我看到有人會有條有理地說明比起同性戀更弱勢的其它性少數族群,甚至主動關切與提醒被污名的其它族群,例如原住民、中國學生,與外配,更別說那個令人討厭無所不在的厭女情節。我覺得這個社會是在前進的。
- 使用的詞彙更精準更面面俱到了:過往有些說詞比較容易傷及無辜,我認為今年開始大家體認到爭取友軍的重要性,所以開始思考更細緻的說詞與對待別人的方式。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 各類活動的組織籌畫的效率與品質變得更好了:之前我還非常擔心同運會不會是一盤散沙,還在那邊為了運動路線吵不停。但是我認為有路線之爭,有論述之爭,對婚家制度有不同的實踐方式,那才是繽紛多元的樣貌。如果我們只有一個不足以解決與描繪所有生命樣態的單一論述,那就會形成另一種霸權與謬誤。今年很多活動的籌畫都以高效率、高品質的方向進行。更可喜的是橫向的連繫相當不錯。一兩個晚上在臉書上就能串連,就能運作,還把很多的細節都顧到了,然後馬上就把東西生出來。如果我們的政府運作是這樣,該有多好?
- 民主程序的演練與運行:今年諸多活動都是年輕人自己想出來的,而且能夠接受多元意見,在公開透明、隨時修正、馬上吸收多元論述與操作技術的狀況下施行。而且避免太陽花學運之中與之後所出現的毛病。這是我覺得很可喜的部份。年輕人進步的很快。
- 在同樣的目標之下捐棄成見:我想這不是說假的,不是黨團運作那種假惺惺,而是真誠的一起向前。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政治認同和理念,還有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或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但是能夠為了同樣的理想而一起站出來,就算過往為了其它議題爭執,也還能保持一種風度,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展現了不只是智慧,理性,還有溫暖與幽默。很多人認為LGBT有過人的幽默,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長時間以來都把苦當補在吃,所以才能產生那麼多自娛娛人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