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吉仙國家公園記行(2019/05/24 滿地蝴蝶的世界)

雖然都是常見物種,但是看了就是會開心

因為今天要趕下午兩點從吉仙國家公園回胡志明市的最後一班公車,所以我昨天建議應該要在早上六點起床,六點辦吃早餐,然後七點就開始工作。

我好天真,而且高估自己的體力,忘記自己就是一個中年人的事實。我真正醒過來的時間是早上七點,然後和Tan聊天,吃完早餐(有點豐盛,小小嚇到)以後開始工作已經是八點的事。
這樣是一個人份,因為吃不完所以打包
為什麼我們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包含台灣)森林中工作應該要早起?因為許多生物的活動開始得很早。以食蟲性鳥類來說,牠們幾乎都是天微亮就開始到處找蟲吃,等到八點變熱以後,反而會躲到比較陰涼的地方去。經常在這類森林活動的人就知道,只要有原生森林存在,接近地表的溫度其實都不高,再怎麼熱大概就是26-28度。但若缺乏森林覆蓋,一定會馬上飆升到36,甚至是40度。所以保護原生與次生森林,維繫生物多樣性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如果森林的覆蓋可以讓你省很多電費,遠離限電與能源短缺的辛苦,為什麼不保護森林呢?

吉仙這個地方的海拔不高,基本上就是沿著河流兩岸的潮濕森林。但是其樹冠的高度與馬來西亞雨林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那個森林結構特性完全不一樣。
穿越原始林的道路
我們早上花了一些時間在步道上行走與採集標本,算是相當有收穫。想看想找的東西都有遇到,但是也讓我有一點感慨。

吉仙國家公園內的步道經常停滿蝴蝶,所謂的停滿就是一群幾百隻,然後走沒幾步就一群的那種。這樣的景觀在幾十年前的台灣是有的,尤其在高雄的荖濃溪、楠梓仙溪,埔里的南山溪、還有台北的烏來應該都有這樣的景象。但是當台灣森林環境日益惡化(尤其不必要的野溪整治工程加上違法山區利用所帶來的破壞),這樣的自然景觀就漸漸消失。當然我也不是說越南有多好,因為整個越南除了國家公園範圍之外的地區都已經沒有森林,越南只在面積和物種多樣性方面贏過台灣,但很多問題和我們是差不了多少的。
因為在路邊看到這種蝴蝶就表示牠的棲息地就是路邊嗎?不是這樣的。 
Tan在路上跟我討論一個問題:保育資源(無論是科學研究或行政能量)只投注在知名的脊椎動物(例如長臂猿、老虎、犀牛、犀鳥之類的)真的就可以發揮旗艦種或護傘種的功能,然後讓其他生物也一起受惠嗎?我認為這個很難說。我的觀點是:() 陸生脊椎動物對環境的挑剔程度和無脊椎動物不可能一樣,但是陸生脊椎動物所需要環境的空間尺度可能比無脊椎動物更大,所以如果一個保護區的劃設是為了保護陸生脊椎動物,那麼我認為無脊椎動物是可能受惠的;() 然而例如蝴蝶這類會飛的無脊椎動物來說,雄性、雌性與幼蟲的需求環境很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若在劃設保護區或制訂政策的時候漏掉其中一個環節,那保護區的面積大,或忽視環境的多樣性,那還是有可能會掛一漏萬;() 在科學研究或行政的現實世界中,我們很難要求政府單位(甚至是其他學術社群)在你還沒有好的資料與好的研究發表之前就重視你的存在,並分派資源給你用。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說服那些「以陸生脊椎動物為保育優先考量」的學者或官員,告訴他們「應該要重視無脊椎動物的保育」,那麼就不能只有呼籲和擔心,得需要自己做出成績來,要不然會很難有對話基礎。

早上時間很短暫,回程的時候看到成群的燕鳳蝶飛舞覺得運氣超好,吃過中餐以後很快整理一下,我們就跳上車準備回胡志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