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我嚴重懷疑"感恩"和"同理心"是教得出來的

[轉載自聯合報2008年8月的專文]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給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會了看不起人」。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腳底泛著血。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當下老師看著說這句話的學生穿著,「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只能怪父母沒有教育好小孩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卻沒有自覺會直接影響小孩的判斷能力。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資優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老師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資優生「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老師思考:這個學生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祖辰並不是個案,而是在名校中的大部份學生之想法。游森棚老師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未來的菁英 瞭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瞭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游森棚老師說「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詐騙電話: 0986850713

2008/12/23 15:55
該女聲音十分沙啞, 很可能是剛睡醒還是怎樣, 就一直喂~~喂~~真的是非常不專業.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職場好感力

學會與主管相處的職場好感力

  • 作者:加納光
  • 譯者:蕭雲菁
  • 出版社:三采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2日
  • 語言:
  • 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290170 裝訂:平裝

  • 主管難相處?是你不懂他而已!
  • 顧人怨的、愛碎唸的、權威型的……再難搞的主管都不怕,讓主管變靠山,立穩勝利基石!你前所未見的超級工作術!

    1.短時間學習職場關鍵:1分鐘掌握職場捷徑,適合忙碌的職場人。
    2.零距離的知識學習:易閱讀的圖解說明,嚴謹的商管書也能輕鬆大變身。
    3.符合年輕人需求:針對30歲以下的職場人需求,快速學習職場必備技能。
    4.超強作者群:日本商管名師執筆規劃,「專家中的專家」為讀者傳授職場走跳的祕笈。

    讓主管變朋友,工作更順手!世界上真的有難相處的主管嗎?請平靜心情想想,其實,一切只是因為你不懂他而已!

    說起現在人最常對工作產生不滿的原因,除了工作本身,「人」恐怕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而在「人」的因素中,又以「主管」為職場上最容易影響你心情的關鍵人 物,的確,在現實的職場世界中,確實有各種不同個性的主管存在。當你不幸遇到所謂「難搞」「顧人怨」的主管,你都是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他們相處呢?你可曾想 過要與主管打開心房、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嗎?

    日本商管名師──加納光告訴你,對於主管並不是要去做諂媚、奉承等違背你良心的事,但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別讓主管討厭你、更不要輕易與主管為敵。書中為你詳細分析「愛熱鬧型主管」「全權委任部屬型主管」「業界教主型主管」「好好先生型主管」 「理論至上型主管」「指導手冊型主管」等六大類型的主管相處法,試著了解、摸清主管的人格特色與個性,你就能操控他們。讓他成為你工作時的最大幫手、成為 你縱橫職場的最強後盾!

    別再認為主管難相處,主管也是人,更希望與部屬打成一片。 學會與主管相處,就能贏得職場好感力!

    本書特色

    1.短時間學習:教導讀者與各種主管的相處法則。再忙碌的職場人,也能利用一分鐘掌握職場捷徑。

    2.零距離的知識學習:以文字、插畫、表格搭配呈現內容,將沉重、嚴謹的商管書,做最有趣的呈現。

    3.符合年輕人需求:教導30歲以下的職場新手,快速學習在職場站穩腳步的技巧,亦適合希望加強自我能力的中堅份子。

    4.超強作者:日本商管名師—加納光執筆規劃,「專家中的專家」為讀者第一線傳授在職場走跳的祕笈。

    作者簡介

    加納光

    曾服務於西武百貨,後來獨立經營諮詢公司,負責指導商品、店鋪的開發工作,以及培訓業務人才,學生已超過1,000人。著有《工作的重點所在》《主管的重點所在》(皆由日本自由國民社出版)等書。

找對自己的位置


  • 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
  • 譯者:杜風
  • 出版社:喬木書房
  •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755889
  • 裝訂:精裝
  • 改變無數千萬人選擇職業觀念的最佳讀本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的位置很難,在一個位置上準確給自己定位更難。所以說,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即使我們非常的有本事、有才華、有學識、有膽識,但是,如果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也將會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就算你是才高八斗、滿腔熱血,也只能感嘆自 己生不逢時,時不我予;即使我們找到一個位置,但不適合自己也等同於千里馬窩於馬房,周而復始地重覆著浪費自己生命的事。也許你覺得委屈,也許你覺得不 服,但結果只有兩個:

    一是埋怨著你的埋怨,繼續做著你自己討厭、別人也瞧不起的事。

    二是你重新去找尋適合自己的位置。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整日為自己的位置奔波忙碌,或者從一個位置跳到另一個位置,結果不但跳得眼花繚亂,而且傷痕累累。不知道是這個社會不容自己,還是自己不適合這個社會。這樣的人埋怨位置和伯樂太少,也埋怨競爭力太強活著太難。

    如果你很幸運,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發展的位置,高薪厚祿,萬人羨慕,這對你和家人來說,的確是好事。但是,如果你在這個位置上,不能準確而又合 理的給自己定位,也就是不能找對自己的位置,多走一步或者坐偏半個屁股,都會毀掉自己的前程丟掉自己的位置,於己不利,於社會無功。

    能準確給自己定位,就能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位置,相對的也不會有─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的感嘆;找對自己的位置,就不會讓自己在位子上頭腦發熱屁股發涼,也不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苦澀。

    本書就是哈伯德關於如何選對位置,在位子上如何給自己準確定位,做了深入淺出的論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探討,讓人回味,令人警醒,不但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更教會我們在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基礎上,理解了位子與位置的距離。

    作者把本書歸納出四個章節如下:

    第一章 正確評估自己 
    成功的職業人生,始於正確定位,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簡而言之,就是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與特長來正確定位。

    第二章 找對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能找對自己的位置,那麼你所從事的任何工作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同時也意味著你的職場人生成功了一半。 

    第三章 鞏固自己的位置 
    不要有虛妄的安全感,這個位置並不是非你莫屬。要知道:在老闆的眼?永遠沒有空缺的位置。如果你要鞏固自己的位置就要做到在其位謀其職。

    第四章 提升自己的位置 
    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地做,並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一旦當你所在的位置不足以施展你的才能時,你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本書特色

    活的好或壞,活的成功或失敗,取決於我們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樣的角色就會有什麼的價值。

    位置、角色和價值,三者是什麼關係呢?不言而喻,位置決定角色,角色體現價值。從此來看,不論我們在社會、事業、工作和家庭當中,我們的位置決定著我們的一切。我們也只有在合適而又合理的位置上,才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因為找對自己的位置,那麼位置就是你天堂?的宮殿,讓你自信使你從容;找對自己的位置,那麼位置就是你的快馬輕舟,讓你淋灕盡致使你收發自如。

    找錯自己的位置,那麼位置就是地獄?的牢籠,捆住你的手和腳,讓你精疲,使你力竭;找錯自己的位置,那麼位置就是你的斷腸散和催淚劑,迷住你的頭與腦,讓你神魂顛倒使你苦不堪言。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哈伯德(1856-1915)

    美國著名的出版家和作家,是《菲士利人》和《兄弟》雜誌的編輯,Roycrofters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被譽為『東奧羅拉的怪人』。他的主要著作: 《致加西亞的信》、《現在的力量》、《觀念》、《態度決定一切》、《一切從零開始》、《每個人都是強者》系列等等。其中《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傳遍了全世 界,成為勤奮、敬業、忠誠、主動的象徵。

    《態度決定一切》一書於2006年出版至今,已銷售達十五萬冊,且為全省各大書局、網路書店以及量販店暢銷排行榜,並且被國防部、花蓮縣府等評選為最佳讀物。

    譯者簡介

    杜風

    1944年生,喜愛音樂、寫作及閱讀,精通英文,故目前專職於翻譯的工作。

[再徵]助理第三員

基本上我們實驗室就像個變種人學校, 老闆也怪怪的, 學生也怪怪的, 但助理都算正常. 最近打算湊一桌變成驚奇四超人. 目前已經有三員到位, 仍差一位湊成四驚奇. 以下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基本學歷
  • 生物相關領域科系畢業, 尤其歡迎昆蟲, 森林, 園藝, 農藝, 養殖相關科系
  • 學士或碩士為佳
基本技能
  • 熟悉野生昆蟲飼養, 採集, 與一般野外工作, or熟悉DNA抽取, 定序, 引子設計等技術與相關軟體使用 and
  • 基本文書能力 and對科學議題, 野外與實驗室工作有興趣
人格特質
  • 可與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 不畏苦/難, 以及複雜的訊息與事務
  • 誠實
應備文件 (電子檔, pdf或word format)
  • 個人簡歷 (附照並註明出生年月日): 請避免與工作無關之敘述, 如小康家庭, 父母教育民主或自幼勤奮向學...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工作能力, 而不是幫傭或工讀生的技能
  • 相關證件或成績單 (任何可證明自己的經歷與能力之文件, 現任老闆簽名亦可, 若是在家待業者請憑成績單)
  • 碩士畢業者請附一封推薦信並附論文電子檔 (可來信相談後確認有興趣才準備此推薦信)
  • 其它任何可展現個人特質與能力的資訊 (如無名, flickr, blogspot等)
待遇
  • 依國科會規定辦理 (任職滿一年會有1.5月年終)
此公告期限
  • 即日(2008-12-21)起至徵到合適的人為止
令人毫不考慮的特質
  • 連e-mail都不會寫: 把老師名字寫錯, 信件標題空白, 無基本問候敬語, 未署名自己是誰, 連自稱"敝"或"貴"都搞不清楚, 或錯字連篇,白目, 易與人起衝突, 愛裝大大 & 嘴砲王, 凡事負面思考, 遇事易逃避, 做事無效率, 丟三忘四, 說話不算話, 容易看別人不爽

辦公室戀情會令人大冏?

管理辦公室戀情 Managing Romance in the Workplace

企業雇主應該訂定幫助員工管理辦公室戀情的政策規範,而不是嘗試禁止職場辦公室戀情的發生
Rather than trying to prevent workers from start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employers should develop policies to help workers manage these relationships. by Chantal Gautier

辦公室戀情的定義,依據Mainiero(1986)對於辦公室戀情的定義,包含二名員工之間有親密的關係,或者是二名員工因彼此互有好感,而進行約會以及更親密的交往。

2002 年一項針對1,274名英國員工的調查中,指出有79%的員工有辦公室戀情的情形;2002年另一項調查指出10個員工當中,有7個在職場上和同事有良好的關係。探討為什麼員工個人會涉入辦公室戀情?可以從跨學科的理論來推斷,其中吸引力理論佔據發展辦公室戀情的重要關鍵論點,而社會心理學則指出"親和"、"熟悉"以及"吸引"的連結關係。大量有關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資料指出第四項因素-相似性-亦即相似的信念、態度、教育程度和背景-是彼此互相吸引的原因;Sternberg的戀愛三元論(Triangle of Love theory)指出愛有三種不同的因素組成(熱情、親密和承諾),讓我們不難了解為什麼會有辦公室戀情的發生。


社會因素的解釋,也有助於了解辦公室戀情的發生,長工時、組織要求都會鼓勵員工職場社會化,因為員工花很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此外企業雇主也傾向聘任適合組織文化特性的員工,此一特性可以解釋辦公室戀情有關"熟悉"和"相似性"的影響力。
不成文的共識 組織文化、態度和信念扮演管理辦公室戀情的重要角色;早期有關辦公室戀情的文獻,焦點在於以主管和同事對於在工作上其他關係的觀點,來理解及定義職場羅曼史的現象;這種早期的研究發現階層關係對於辦公室戀情的看法是負面的,至今仍有57%的員工認為:員工和老闆約會、員工與直接主管約會、主管和部屬約會等,都是無法接受的職場關係;甚至認為在同事之間的流言、敵意以及對於生產力的影響都被視為辦公室戀情所帶來的負面結果;2006年一項還在進行的研究指出,生產力的降低只有在戀情結束、以及夫妻之間無法將彼此的不同置於一旁,而繼續共同工作的情況下,才會影響生產力的下降;甚至有些研究還指出,辦公室戀情不一定都會讓生產力降低。

在英國,大約有20%的企業雇主有如何管理辦公室戀情的政策規範;2003年的一項調查指出36%的工作者不知道有辦公室戀情的相關公司規定。而依據美國 SHRM2002年的調查指出,72%的受調查者承認自己的事業單位並沒有所謂的辦公室戀情政策;14%的受調查者則宣稱有部分"不成文的共識"。「不成文共識」的本質,一般都不是說明的很清楚,也會導致員工不清楚什麼可做,什麼不能做。
愛情契約(Love Contract)的困難 2006 年的一項調查,31%的員工以及9%的HR人員認為公司的會希望防止辦公室戀情的發生;害怕職場性騷擾事件的發生,是HR人員禁止或是不鼓勵辦公室戀情的原因。如Delta 航空公司和Johnson & Johnson禁止直接主管和部屬戀情的指導方針;其他的美國企業組織開始運用所謂的"愛情契約"(Love contract ),意旨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當辦公室戀情的雙方當事人關係瀕臨破裂時,雙方都必須盡力解決爭議,避免職場性騷擾的指控;當然,此一契約也被用來避免被開除、降職和轉職的保護機制。 辦公室戀情有其政治性? 企業雇主是否有權決定我們可以喜歡誰,我們不能喜歡誰的議題,開始成為很重要的討論議題?首先,企業組織因保障組織的利益,而有權禁止辦公室戀情嗎?其次,辦公室戀情應該立法保障嗎?它是實際可行的嗎?如果是實際可行的,立法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最後,辦公室戀情的政策規範是否會被視為妨礙員工個人權益? 也許企業雇主對於辦公室戀情的的核心考量,並不是攔阻辦公室戀情的發生,而是聰明的管理辦公室戀情。但是以下幾點是必須要納入考量的: 1.推廣對於辦公室戀情理解及認知的文化。 2.發展一份報告內容為有關辦公室戀情相關的關切議題,這份報告可以快速讓組織內的所有成員獲取相關的資訊。 3.當階層關係、酬賞和生產力議題納入討論時,應該維護辦公室彈性的氣氛,可以讓同仁自由決定他們自己的關係。 4.實施支持系統,協助同仁處理辦公室戀情的後果。 強調支持系統的目的是企業組織賦予員工參與決策的權力;當個人經驗到分手事件時,他們應該會想要任何事情都是受到控制的,而支持系統就是擔任此一階段協助的角色。HR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及直線主管應該要接受有關辦公室戀情發展的原因及如何發展的相關訓練,同時了解該如何謹慎地處理有關因辦公室戀情而引發的問題。 記錄戀情的經驗 辦公室戀情是組織生活的一部份,禁止辦公室戀情並不能解決和辦公室戀情相關的問題。質化研究方法是記錄有關個人辦公室戀情的經歷及事件,然而多數的辦公室戀情的研究都具焦於主管人員和同事對於辦公室戀情的觀點,以及組織和主管面臨此一議題所帶來的問題。本文作者建議記錄目前有辦公室戀情(或以前有)的經驗將可以增加有關管理辦公室戀情新的觀點,思考辦公室戀情的議題,需要考量組織內多數群體的利益,包含有關生產力的議題,以及員工在組織環境中經歷人際關係好壞的身心健康議題。

文章來源:Journal of Employee Assistance˙1st Quarter 2007,p7-9.
轉載自EAP先峰報

12星座抗壓性分析 (嗯)

很多高學歷的年輕朋友對於所謂的職業忠誠度都不高,在短時間內跳槽到其他行業的比比皆是,撇開與所學專長或興趣不符以及待遇差別的理由之外,絕大部份的原因都是抗壓能力不足所致,也許這是現代年輕一輩性格上很大的弱點,如果能先瞭解自己的性格及興趣的傾向,並檢視自己的抗壓能力後,再去尋求符合的工作時,離職率或轉業率可能就會降低很多。

在12星座之中,那些星座承受壓力的程度較強,那些星座的朋友抗壓能力較薄弱,可以從他的太陽或月亮星座觀察,讓我們來分別探討。

  1. 牡羊座:聰明絕頂開路急先鋒的牡羊座,無論做什事都喜歡拔得頭籌,搶功第一,好勝心強又愛面子,你要是當著所有人面前挑剔他或批評他的話,會讓他很下不了台而掛冠求去,不然就蠻幹胡為一意孤行,要是一而再的受挫,會變得很脆弱像病貓一樣,自信心大受打擊,抗壓能力不很佳。
  2. 金牛座:閩南語有句話「甸甸吃三碗公」,有這等能耐的人非金牛座莫屬,他也許不是很聰明,但是毅力十足,很有苦幹實幹的精神,遇到挫折他會用很迂迴的方式迴避或化解,有個龜兔賽跑的故事你一定聽過,烏龜雖然動作慢,看起來笨,但是一步一腳印是撐到終點的大贏家,要說抗壓力,金牛座可以大聲的說「叫我第一名」。
  3. 雙子座:你別看雙子平時風趣幽默,腦筋靈光又善於瞎扯的樣子,他總是辯才無礙,交際手腕又靈活,很少有碰釘子的機會,有著強烈自尊心又愛面子的雙子,比較難以承受逆境或失敗的後果,遇到困難挫折,常常會選擇落跑而不願承擔失敗的際遇,由水星守護的雙子座,思慮繁雜,愛鑽牛角尖的個性,很神經質的,經不起挫折打擊,容易抓狂。
  4. 巨蟹座:十分敏感貼心的巨蟹座,個性內斂有責任感,做事情也很踏實,不過水象星座多半都容易信心不足,很怕別人託付給他的重任,自己會做不好,因此蟹子們在他堅硬的外殼下,其實包藏著一顆柔弱易脆的心,不過他的不安全感讓他的神經超級敏銳,經常會隱藏真實的心意,一時之間你無從察覺他是否無法承受你給他的壓力。
  5. 獅子座: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對於一頭驕傲的獅子來說,該是多麼的不容易,還不如殺了他算了,信心滿滿,永遠不允許自己跌倒的獅子,最讓他感到不堪的就是,怎麼他也會跌倒?失敗和挫折會讓愛面子的他打擊很大,抗壓力之差,沒有第一也數第二。
  6. 處女座:完美主義的處女座,壓力多半來自自己本身,頭腦精明、思慮周密的處女座很少會有失誤、出差錯的時候,他們雖然有些神經質,不過可不像雙子座那樣會抓狂,處女座跟金牛座一樣有著土象星座的特質,多數時候都能穩紮穩打的應付來自工作上的壓力,是有些壓抑的情緒,不過算是挺有抗壓能力的。
  7. 天秤座:很有魅力,重視形象的天秤座,總是以和為貴,平常難得看到他們發脾氣,由於他們的人緣好,做什麼事通常都能左右逢源,通行無阻,所以一旦遇到挫折或打擊,你會發現他們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有點不堪一擊,尤其在面對需要競爭的壓力時,或需要從失敗中站起來的時候,危機處理的工夫可能須要磨練。
  8. 天蠍座:個性堅強、直覺敏銳的蠍子,除了人際關係有待加強之外,工作能力與效率是不容忽視的,堅毅不拔的精神也很少有人比得上,他們沉潛內斂又耐得住寂寞,能獨自完成重大的任務,很會隱藏自己真實的心意,為達目的會不擇手段,對於跟他有利害關係的人他是不會輕易得罪的,但你要招惹他的話,則是有仇必報,對於事務自有定見的蠍子,很少被挫折打敗,抗壓能力算是很不錯的。
  9. 射手座:沒什麼心機的射手座十分的好相處,熱情洋溢的他們會充滿了企圖心,很有志氣,熱愛自由、活潑開朗,雖然常常會有五分鐘熱度的毛病,但是遭遇失敗的挫折打擊時,還挺得住,不會垂頭喪氣,只要有朋友的鼓勵,以他樂觀的個性和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馬上又是一尾活龍,抗壓能力還滿不錯的。
  10. 魔羯座:「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魔羯們的座右銘,魔羯座有土象星座的內斂務實,堅忍不拔的特質,勝不驕、敗不餒,企圖心旺盛,深具謀略而且臨危不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令人佩服,在他們眼中,失敗為成功之母,很能記取失敗的經驗及教訓,再大的打擊和失敗都不會打倒他們,是極具抗壓能力的一群。
  11. 水瓶座:向來高瞻遠矚很有創意的水瓶座,是具有不受傳統束縛,我行我素的人格特質,他們勇於革新,經常走在時代尖端,做什麼舉動都很少會先考慮後果,也不會留意周遭潛伏的危機或不利因素,一旦遇到障礙與挫折時,往往也不願麻煩別人,但是自己也沒有應付逆境的本事,抗壓能力不算太理想。
  12. 雙魚座:水象星座都有些敏感和神經質,集12星座大成的雙魚座,有著無人能比的愛心與同情心,善於傾聽問題,卻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他們具備所有星座的優點,同時也具備所有星座的缺點,是抗壓能力很差的族群,遭遇困難挫折時,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避,也難怪他們,巨蟹有大鉗子和硬殼保護,蠍子有毒針螫人,而兩條背靠背、滑溜溜的雙魚,連方向都難一致,怪不得36計逃為上策,眼不見為淨。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好學生未必有好人生 (吳若權)

吳若權 - 好學生未必有好人生

[註] 其實這篇文章所說的, 也未必是好學生, 只是"乖學生". 所有的成長經歷都符合社會期待的樣板, 然而卻一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抗壓性低, 只知道要追求好成績, 完成別人的期待, 卻對自己充滿迷惘.

優秀的好學生,未必擁有幸福的好人生。除非他們很懂得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把多餘的時間拿來交朋友、發展興趣、做些令自己開心的事。 朋友問我;「有沒有打聽過,從前班上第一名的學生,現在做什麼?」 說真的,我還不是很清楚,大學時期第一名的同學,好像出國留學之後,在國外當教授,高中時期第一名的同學,真的都沒有聯絡了。那些到現在還跟我很要好,常有聯繫而能維持一、二十年友誼的,大多成績中上的同學。 想來道理很簡單,成績頂尖的同學,在班上的人際關係通常都不會太好。既是眾多人羨慕嫉妒的對象,自己又常不經意表現孤傲的行為,加上把所有的時間都專注於課業中,無暇兼顧友誼,這些優秀的同學一旦畢業離開校園、出了社會,就很容易碰到人際關係的障礙,也許在某些專業的領域,仍有極高的成就,卻難以在人生中擁有全面均衡的滿足與快樂。 《商業周刊》曾經報導中國大陸杭州一所小學老師周武,提出一項新的理論「第十名現象」。他追蹤畢業學生長達十年的時間,發現「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無窮的發展潛力。」他認為小學成績中上的同學,畢業之後的成就常高於?Z上第一名的學生,除了人際關係的障礙之外,因為他們受到的關注較少,所以在處理壓力、產生創意、個性自主……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應變力,當評估人生整體的表現時,反而比起當年每學期都拿第一名的同學更加幸福。 周武老師的研究結果極受矚目,但也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某些特定時間點的學業成績,無法反應學生完整的學習能力及態度,應該用更長期、更全面性的觀察來看學生的表現。 在我的觀察裡,的確有些學生是很會玩、也很會讀書,他們頭腦好、反應快、注意力集中,所以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更有充裕的時間玩樂、交朋友。像我的文壇好友吳淡如就是其中一例,高中讀北一女,大學、研究所、EMBA都是念台大,功課好、事業很成功。 在學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將來未必擁有幸福的好人生。除非他們很懂得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把多餘的時間拿來交朋友、發展興趣、做些令自己開心的事。畢竟,書得讀好、又很會玩的人,還是佔少數。 但是,在校成績很差的同學,也不能因此幸災樂禍,以為自己書讀得不夠好,就代表自己很會玩樂、人際關係好,其實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結論是:如果你的學習成就很高,恭喜你,但須多留意人際關?Y及休閒生活。如果你的學習成就並不理想,那就更需要留意人際關係及發展其他的專長,否則絕對輸得更慘。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想拿諾貝爾 砸錢沒用

王道還:超越名古屋大學?

笑話針砭人性;經典笑話更一針見血。在路燈下找鑰匙,便是個經典笑話。話說有位仁兄,夜裡在路燈下窮磨,原來在找鑰匙。問起端倪,他不知在哪兒丟了鑰匙,只因看得清路燈下的地面,才徘徊流連,煞有介事地尋尋覓覓。

國科會新人新政,推出「攻頂」計畫,預定挑出十位學者,每人每年資助新台幣兩千萬,期限五到十年,以打造所謂諾貝爾獎級的研究成果。這與在路燈下找鑰匙,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瞎忙掩飾無知與無能。

想拿諾貝爾 砸錢沒用

日本是今年諾貝爾獎的大贏家,化學、物理、生醫三個獎的九位得主,四位是日本人。他們得獎的成就,沒有一個是金錢堆砌出來的。我們不妨從物理獎談起,因為三位得主全是日本人。

首先,分享一半獎金的益川敏英與小林誠是同門師兄弟。他們名古屋大學畢業後,繼續念研究所,分別於一九六七、一九七二年完成博士論文。接著他們都到京都大學擔任「助手」。一九七三年二月,他們還沒升上助理教授,就合作發表了「小林‧益川理論」;一九九○年代,實驗證實了他們的預測

一九八五年,益川與小林已獲得美國物理學會的櫻井純獎,為第一屆得主;那是專門為基本粒子物理學所設的獎。(按,櫻井純是日裔美籍基本粒子物理學者,英年早逝,得年四十九。)

益川與小林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坂田昌一,屬於日本第一代基本粒子物理學家,比日本頭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只小四、五歲,還與湯川合作發表過論文。

至於今年獨得一半獎金的南部陽一郎,屬於日本第二代粒子物理學者,二戰期間畢業於東大。戰後,他到大阪市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那兒朝永振一郎協助組成了一個理論物理研究團隊。一九五二年,南部完成東大博士學業,才赴美國發展;一九九四年,獲櫻井純獎。

總之,南部、益川與小林三人都是日本土產博士。而日本的現代物理學研究,早在一九二一年邀請愛因斯坦訪日之時,已奠定了基礎。因此,湯川與朝永於一九二九 年京都大學畢業,分別在一九四九、一九六五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就不令人驚訝了。(巧的是,湯川與朝永無論初中、高中、大學,都是同校同屆同學)今年的三 位物理獎得主,與他們二人有直接、間接的關係,可見日本粒子物理學的深厚傳統。

名古屋大學 大師搖籃

不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下村脩,倒提醒了我們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下村脩在一九六○年得到名古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益川與小林也是名古屋大學訓練出來的。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物理、生醫三個獎得主中,竟有三分之一是名古屋大學訓練出來的博士。他們的得獎成就,都是在得到博士學位後不久完成的。名古屋大學的辦學成績,可見一斑。

現在台大喊出「前進百大」的口號,好事者跟著起鬨,期許「台灣至少一所大學在五年內超越名古屋大學之水準」。見笑了。

國內流行的所謂世界百大排行榜,將名古屋大學排在新加坡大學與首爾大學之後,笑話而已。拿笑話當校慶的願景,或是提升學術的判準,若不是幽默感十足,就不堪設想了。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2008/12/11 聯合報】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壓力的認識及排解-如何正向因應邁向頂尖大學的教學、服務及研究壓力

據說這是一個演講題目, 目的是要告訴老師們: 如何排解壓力並正向因應邁向頂尖大學的教學、服務及研究壓力

我笑翻了

其實很簡單啦, 降低教學時數, 就可以提高教學品質, 然後不要把錢花在一堆做業績的什麼沒路用教學改進計畫上, 錢一點點又要寫一堆報告, 讓上面看起來有做很多事. 大家的生活就會快樂. 老師快樂學生就會快樂, 教學研究學習就會向上提升了.

但是有可能嗎? 沒有! 台清交成中興陽明都這樣做的時候, 中山能不做嗎? 大家都在拼業績當貴族小學的時候, 你可以說我們中山大學要當森林小學嗎? 沒有可能!

所以囉, 這就是人參.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學生助理博士後辦那張信用卡好?

信用卡理財已經是一種趨勢, 有一張帳單讓自己瞭解消費行為順便整理帳務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當然前提是每一期都要繳清, 而且最好不要辦什麼自動繳款, 以免有爭議款發生的時候處理時程耗費心力.

那麼研究生, 助理和博士後人員應該辦什麼卡好? 其實這與每一個人的價值判斷與需求有關. 對我們來說, 所有的紅利積點都是非常沒有意義的. 花了幾十萬積的紅利換來的通常都是99元店就可以買到的東西, 或是一些打著限量但是完全不實用的東西. 對我們這種自主性高又對銀行沒有忠誠度的消費者來說, 只有現金回饋或累積航空哩程是比較實際的, 所以大多數的聯名卡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沒事幹嘛去夢時代還是Sogo買東西呢? 計算信用卡的投資報酬率不僅僅只使用你花多少會得到多少, 而是你是否有把握進行達到那種回饋門檻的消費, 並且完全有能力負擔你的帳務. 此外, 一定要考量的是, 那樣的優惠倒底是不是你需要的? 大多數的卡都會"附贈"一些一般人根本用不上而且非常容易在銀行盈收下降時優先被調降的項目, 什麼機場停車, 機場貴賓室使用, 拖吊服務, 機場接送...幾乎都是華而不實的. 以機場貴賓室來說, 目前台灣大多數銀行會提供的是"新貴通"的pass, 但是新貴通其實只有在香港的服務是夠水平的 (免費無線網路, 有熱食, 可洗澡), 其它諸如倫敦, 阿姆斯特丹等國際大城的新貴通貴賓室都糟得可以, 花台幣近800一次的價格去喝一瓶可樂和洋芋片, 然後網路還是要錢? 這樣的優惠真的就是唬爛了.

現金回饋其實並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最早推出高比例現金迴饋的卡是富邦的A-Money卡, 但這張卡基本上是個廢物. 消費10萬以上才會達到5%的回饋比例, 但全年只回饋不超過1萬元. 所以, 刷20萬真的就會得到1萬元嗎? 不. 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店家何時向銀行請款出帳, 因此只要當期的帳單沒有達到10萬元, 那麼回饋比例便無法達到5%. 這麼麻煩的卡要它何用? 嗯, 所以我得到回饋的一萬元以後早就剪了.

哩程卡好嗎? 原本台灣各銀行的哩程卡都是25元積一哩, 然後提供兌換的都洲內航線. 以一般亞洲內航線的兌換門檻35000哩來說(現在通常被調升到40000哩), 25元積一哩, 也就是要刷87.5萬才能得到一張市價平均約1.5萬的亞洲來回機票. 但是最近許多銀行將門檻提高到30元一哩後(甚至有35元一哩的, 還跟你說這樣是飛快累積, 看到鬼喔?) 要刷105萬才能換到一張機票, 這感覺上真的太鳥了. 所以, 我們把荷蘭銀行的華航聯名卡也剪了, 因為荷銀換到的機票是不能轉讓的, 而且艙等很低.

所以我們手上現在有什麼卡呢?
  • 上海銀行Puki卡: 因為那隻豬很欠扁, 辦卡有送一隻豬, 所以就辦了, 而且上海銀是少數繳稅付一點點手續費還有紅利回饋的, 但其它卡多半已經沒有. 辦卡門檻很低.
  • 聯邦銀行白金理財卡: 雖然每月基本回饋的現金從500元調成450元, 但對於無法大量消費的人來說, 這張卡還算是OK的選擇.
  • 台新銀行白金商務卡: 基本上是為了要使用累積華航免費機票而辦的. 原本是50萬換一張亞洲來回, 但今年改成60萬換一張, 雖不滿意但仍比其它銀行優惠, 而且機票可轉讓. 目前我們已經使用5張免費機票讓學生出國參訪與開會. 不過台新這張卡已經和新貴通解約, 因此使用機場貴賓室要付錢. 這張卡使用的目的在於兌換華航可直飛航點的機票, 尤其是北海道, 新德里或雅加達之類航程在3小時以上的地區.
  • 美國運通國泰航空尊尚卡: 這張卡的重點在於其累積哩程進入Asia Miles, 也就是說可使用在所有Asia Miles的航空公司, 然後消費40萬後可以讓哩程double, 而且所贈送的Marco Polo會員卡讓登機, 行李運送, 使用Cathy Pacific在全球機場的貴賓室都暢通無阻. 然而American Express因為charge高, 大多數的店家是不願意收的, 在台灣本地很難使用, 除非你是個愛裝高級的消費者, 什麼買書非誠品不買, 或是吃飯非晶華不吃的. 此外, 美國運通出帳時使用的外幣匯率極誇張, 這點是要留意的. 還有, Asia Miles中只有國泰航空與港龍航空從台灣出發, 因此呢, 那個哩程並沒有比較好用, 而且訂位超難訂喔, 千萬不要被什麼哩程飛快累積所騙了. 還是有差別的.
  • 荷蘭銀行華航白金卡: 我不是說剪了嗎? 不, 還是留著. 因為這張卡是拿來代繳公營事業(水電通話費), 而且這些代繳都還算在哩程裏, 不用白不用. 因為台新等卡已經不採計公營事業代繳了.
所以, 學生, 助理, 博士後辦什麼卡好? 其實只要年收入有40萬 (有的沒的加一加), 其實就可以辦一張還OK的卡. 一般人無法大額消費, 若又不想被什麼聯名卡綁手綁腳, 那麼加油, 搭乘高鐵, 代繳通話費的回饋就是最基本最實際了. 至於什麼中國信託....從來沒有考慮過, 還不如買一張7-ELEVEN的i-cash.

超會考 卻什麼也不會 (大推)

這篇報導寫得很好, 但我看到的問題卻是: 如果在教學上突然不考試了, 學生並不會比較快樂, 因為他們只會考試, 只會以分數衡量自己的學習成就與成果, 如果讓學生思考問題, 找資料, 歸納閱讀心得, 他們反而會覺得很麻煩很無奈. 所以這是怎樣呢?

台灣國中小數理 超會考卻超不愛


2008-12-11李宗祐/台北報導   

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公布「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二○○七)」結果,台灣國中小學生數學和科學平均成績均進入全球前三名,八年級學生數學平均成績還是全球第一。但台灣學生對學習數理的興趣和自信卻吊車尾。

配合IEA昨日公布TIMSS二○○七調查結果,國科會與教育部聯合舉行記者會,宣布台灣學生數理成就的優異表現。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兼TIMSS二○○七台灣地區主持人張俊彥表示,若把這項評比形容為全球國民教育奧運會,台灣學生本屆的表現可以領金、銀、銅牌。 八年級冠世界 四年級居前三 張俊彥強調,IEA的報告特別提到,台灣受測國中小學生數學成就高達二四%到四五%為優等,「這樣的表現非常不容易」。 張俊彥分析,我國八年級(國二)學生數學平均成績在國際排名第一,與第二、三名的韓國和新加坡無顯著差異,並列全球最優等級;科學平均成績排名第二,與第一名的新加坡在伯仲之間,同列全球最優等級。 我國四年級學生數學平均成績排名第三,與第一、第二的新加坡和香港有顯著差異,與第四名的日本並列全球第二領先群;科學平均成績第二名,平均分數較第一名的新加坡低三十分,與第三名的香港並列全球第二領先群。 弔詭的是,我國中小學生數理學習成就名列前茅,但學習態度和自信心明顯不足。

台灣四年級生數學「正向態度」(學習興趣)指標被列為高度正向的比例,在全球三十六國敬陪末座;八年級生在全球四十九個國家排第三十九。科學「高度正向」的比例,無論四年級或八年級,全球排名也在末段班,分居第廿三和廿八名。 興趣敬陪末座 信心屬後段班 自信心調查方面,四年級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指標,全球倒數第二,八年級倒數第四。學習科學的信心指標全球排名略好,但也低於國際平均水準,同樣是後段班。

張俊彥指出,這種高成就、低興趣又自信不足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本屆排名居全球領先的亞洲國家都有類似現象。 有趣的是,許多學習「正向態度」排名在前面的國家,學習成就表現卻不怎麼理想,例如喬治亞四年級生對數學興趣全球最高,但成績為全球第廿七。IEA研判,很可能與各國文化差異有關。

考試怪獸 吞噬學習興趣

李宗祐/台北報導

台灣國中小學生數理學習興趣低落,也沒自信,卻能考高分,在全球排名還名列前茅。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認為,這種現象與台灣「綿密的考試制度」有關,學生為追求成就,不得不應付考試,但壓力帶得動成就,卻提不起學習興趣。 林福來指出,很多國家在小學階段沒有考試,「我們卻是小學就開始考試」,形成台灣特有的考試文化,也與文化差異有關。 台灣學生考九十分,家長會問:「那你其他十分跑到那裡去了?」西方學生考九十分,家長說:「考得太好了!」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台灣學生即使考九十分,還是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自信心不足。

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兼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林壽福指出,有經常性考試就有壓力,就會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小學基層教師近幾年努力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次長吳財順也坦承,台灣中小學生參加幾次國際學習成就評比後,確實發現「我們的學生卓越有餘,但快樂不足。」 我國許多課程都教得比其他國家早很多,也是台灣中小學生數理考高分主因。林福來指出,最近兩名IEA學者來台訪問,發現台灣有些數學課程比其他國家早教一到二年,「我們的高一數學,人家高三才教。」 林福來也說,我國中小學生成績「低分群」比例偏高,尤其與居於全球領先群的新加坡、韓國及香港等亞洲國家比較,其低分群比例在一○%以內,我國卻在八%到一七%,且隨年級增加而上升。

四年級數學低分群占八%,八年級拉大到一四%;科學低分群從一四%拉大到一七%,顯示我國在「帶好每個學生」的教育目標上仍有努力的空間。 三問題測正向態度 李宗祐 受測學生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一.我喜歡學習數學/自然科學。二,數學/自然科學很無趣(反向題)。三,我喜歡數學/自然科學 每題答案選項為:一,非常同意。二,有些同意。三,不太同意。四,非常不同意。 三題皆回答一或二的學生被歸為高度正向態度;三題皆回答三或四的學生被歸為低度正向態度;其餘歸為中度正向態度。 (資料來源國科會,記者李宗祐輯)

又徵到新助理了

是的, 我們又徵到新的助理了, 所以我們很神奇地在一個半月內找到兩位助理. 各位一定很好奇, 我們這種以機車聞名的實驗室怎麼可能找得到助理? 其實這就像買菜一樣, 有些人買菜是在家裏把想要買什麼一筆一筆列出來, 然後就會到市場中一種一種買回來. 但有些人是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亂買一通又後悔. 那我們呢? 我們買菜有一些基本原則, 菜要新鮮, 不能有農藥殘留, 不能過度包裝, 不能....但我們並不想明說倒底要什麼菜, 誰會知道最近什麼時蔬物美價廉呢? 所以我們在賣場中不預期地直覺地發現了驚喜. 所以我們就買回家了. 其實我們在買菜的過程中看到很多好菜, 但是有時候遇到好菜不會煮, 最後可能會不如預期.

感謝這次來應徵的人士, 祝你/妳們下次求職成功, 也謝謝各位帶給我們的思考.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草莓族? 找工作碰一身傷

草莓族? 找工作碰一身傷 【聯合報╱記者 李奕昕】

2008.12.07 02:50 am

景氣寒冬,在年終歲末對甫畢業或退伍,開始找工作的年輕人而言真不好過。我擔心,不少年輕人長期仰賴工讀、兼職,加上役期縮短、派遣人力興起,此景將更嚴重。 以臨時雇員或兼職取代全職工作,代表著勞動者失去津貼、假期薪給、保險福利、工作升遷、工會組織等保障,甚至沒有足夠養活自身的薪水。這些壓低的成本衝高企業利潤、犧牲培訓員工、建構長期工作環境的情形,也影響職場穩定性。 我在咖啡店打工的朋友說,「靠著打工承擔學費和生活費,很吃力,看著每天經手的咖啡,根本喝不起!」青年失業率在國內失業人口比例逐年提高,另一位朋友感嘆,有人指草莓族外表好看,但不經碰,一碰就傷,不過,但在現實生活中,七年級生謀職確實「碰得滿身傷」。 浮動的勞資關係,也讓企業文化難以建立。一位加油站小弟說,「下班後,我不會參加老闆的啤酒聚會」,賣場工讀生說,「離開賣場時,背包常被主管投注懷疑眼神」,他們如何認同企業? 短期打零工、兼職式、工讀式的職務,讓僱傭關係和勞動價值難獲定位,雇員也對企業沒情感,失去忠誠度,越來越多人在30歲前經濟仍無法獨立,年輕人進入職場充滿無力感與被剝削感,值得重視。 新竹縣政府規劃三園四所,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不必離鄉背井,我認為是有遠見的作法,但也希望進一步善用新竹地區大學城特性,與學校開啟產學合作,或開辦符合職場供需的專業學習。 中產階級消逝的「M型社會」悄然臨至,政府有義務處理全球化帶來的社會傾斜。 當指責草莓族不堪操時,也有必要改善職場環境,避免先烙下年輕人不堪大任只能當臨時工的刻板印象,讓人碰得滿身傷。 【2008/12/07 聯合報】

實驗室角色宛如辦公室縮影


辦公室角色 宛如家庭縮影

更新日期:2008/12/06 05:23


上過班的人大概都知道,一個辦公室就像一個小社會,裡面有很多不同角色,有「國王」(king,即老闆),管家婆(mother hen),「廣播電台」(gossip),搞笑專家(office joker),「哥兒們」(dude),和事佬(peacemaker)和造反派(rebel)。 但有些心理學家認為,辦公室角色定位除了提供稍嫌膚淺的刻板印象之外,可能有更深層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家庭;例如老闆不只是老闆,他可能代表一個挑剔且疏遠的父親,一個喜怒無常的經理可能是一個對子女不假辭色的母親,爭取老闆關愛眼神的同仁是彼此競爭的兄弟姊妹。公司被購併時,新老闆則像繼父。 在美國,面對金融風暴帶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公司透過工商及組織心理學家對員工進行輔導,其中有些心理學家協助員工了解自己在辦公室的角色定位,藉以調適工作壓力;有些則是對員工進行「情緒智商」的測量,了解他們面對壓力或衝突時的反應。 英國「T-Mobile」公司最近委託心理學家藍卡司特對其員工做了一項角色象徵研究,藍卡司特逐一面談員工之後,將他們分成八類,其中管家婆具有願意安慰人的特質,在經濟艱困時可鼓舞同仁士氣,「哥兒們」的工作態度輕鬆自在,不會給同仁造成壓力,至於搞笑專家面對經濟危機,可能會收斂很多。 美國紐約的「TAG創意」公司最近也委託心理專家達特納領導的輔導團隊,深入分析該公司所有同仁的角色定位、家庭經驗和家中排行,以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其辦公室關係。這家公司由三位女性經營,分別是五十三歲的策略長佛蘭科,五十八歲的營運長瑞瑟,以及五十二歲的創意總監戴力歐。 佛蘭科和瑞瑟在家中都排行老大,也都具有老大特有的主導性人格,不願意服從別人,因此她們兩位容易發生爭執。戴力歐在家中五個小孩排行老二,她也具有老二的特性,是三人中的和事佬。達特納說,排行老大的人往往害怕失去地位或階級,因此碰到公司裁員或縮減規模時可能非常焦慮;排行老二的人則最具冒險精神,也最能接受改變。 達特納指出,根據她以往的輔導經驗,在奉派到海外工作的員工中,排行老二的人表現往往比老大優秀。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又要徵助理]本研究室又要徵研究助理一枚

  1. 工作內容: 整理昆蟲標本(鱗翅目) (不是大甲蟲或乾貨), 數位化標本, 影像與檔案處理(整理), 養蟲 (養蟲是個重要的專業, 並非新手可做得來的), 採植物等野外工作, 如果還會基本分生操作就太好了 (雖然這樣的人可能不存在)
  2. 工作福利: 來我們實驗室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福利
  3. 待遇: 國科會標準(含勞健保勞退以及年終獎金)(年終獎金是做滿一年才有, 不是到年底就有)
  4. 我們需要的人: 基本的認蟲能力不要太差 (基本上市面上非甲蟲類圖鑑都知道有翻過), 台灣的中低海拔被子植物至少不會認錯主要的科 (不要連榕樹拔臘萬年青都搞不清楚), 要會騎車最好會開車, 對生物有興趣, 而且不會上班第一天就得罪所有人, 細心, 耐性, 毅力, 誠實, 能與MSN以外的實體人類溝通
  5. 我們不要的人: 公主病患者, 被家長過度保護干涉者, 與人類溝通有困難者, 對是妹與不是妹態度180大轉變者
  6. 有效日期: 即日起到我們宣布徵到了
ps. 是不是公主其實不是最需要先聲明的, 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專業, 而不只是"有興趣", 研究助理和行政助理是不一樣的 (參考三立或民視戲裏面的董事長特助角色)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Article] PhyloNet

Software

PhyloNet: a software package for analyzing and reconstructing reticulat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Cuong Than* email, Derek Ruths* email and Luay Nakhleh* email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Rice University, 6100 Main Street, MS 132, Houston, TX, USA

author email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ontributed equally

BMC Bioinformatics 2008, 9:322doi:10.1186/1471-2105-9-322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omplete one and can be found online at: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105/9/322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聯合報] 童年學彈琴 為啥從此不愛樂?

童年學彈琴 為啥從此不愛樂?
硬逼著孩子學音樂,只會造成小孩恨音樂,不僅摧毀他們對藝術的感受,也扭曲音樂教學。
記者楊光昇/攝影

「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早在這句經典廣告詞在十多年前出現之前,許多台灣家庭就視「讓小孩學鋼琴」為童年必經過程;現在,未滿周歲的小孩也有音樂潛能開發課程可上,不少家長深怕輸在起跑點上。

台灣人學琴 比歐洲還瘋

推動古典樂的大提琴家張正傑觀察:台灣學鋼琴的風氣比歐洲還盛,這與一般想像很不同;「現在全世界最愛讓小孩學鋼琴的,就日本和韓國啦。台灣近年退燒一點了。」

張正傑認為,亞洲父母望子成龍,加上對古典音樂、鋼琴教育的文化、階級意義的想像,常不問孩子愛不愛,先送去學琴再說。

為什麼學琴 爸媽規定的

資深鋼琴教師包絲華指出,為什麼讓孩子學琴,培養興趣、氣質、走音樂路、不能輸在起跑點等等都是原因,都讓人敬佩;但練琴很花時間,所以孩子該是學習的主角,但,「要不要學琴,常是大人單方面決定。」

功學社家族成員、鋼琴家謝婉玲說,早期台灣兒童的音樂教育幾乎等同於「學鋼琴」,家庭財力還可以的,家裡就會想辦法買一架琴,送小孩去學琴。

但是,問題是,謝婉玲反問:「台灣學琴的小孩這麼多,長大了為什麼不會變成音樂會的支持者?」

比賽得獎狀 管你愛不愛

她笑說,「或許我們演奏者該怪自己啦,」但令人憂心的是,我們的音樂教育、普遍的學琴經驗,並沒有帶來對音樂的「鑑賞能力」;這現象也發生在美術上,懂畫、欣賞畫、願意看畫展的人也不多,太少的藝術欣賞人口無法支撐起可觀的本土文化產業,也無從滋養本土藝術人才。

包絲華由多年教琴經驗看來,大半父母看待學琴這件事,多半是功利性的;「上台比賽」和「考上音樂系」,是他們最在乎的;至於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彈琴是不是得到樂趣,就排在次要了。

坊間許多琴力「檢定」、「比賽」也就應運而生,是不是具公信力尚待斟酌,但可讓家長覺得學費花得值得,孩子也得到申請學校或許可派上用場的證書及獎狀。

家裡有訪客 你來秀一段

樂評人焦元溥最近也呼籲,學琴是不帶功利之心地培養下一代對美的感受、增進藝術修養;如果出於算計,想讓小孩在校可以表演,客人拜訪可以炫耀,申請入學可以加分,那多半只造成一批批「學音樂又恨音樂」的小孩,不僅摧毀他們對藝術的感受,也扭曲音樂教學。

觀察台灣小孩學琴文化,是台灣父母望子成龍的縮影。「大半來學琴的孩子,還會上英文、作文,速讀、心算等才藝,至少一種,放學後的時間都是滿檔。」包絲華說,「看著接送的媽媽在孩子彈琴時累得在沙發上睡著了,真的滿心疼的。」

老師要驗收 練琴趕進度

牙醫師李偉文在女兒出生前,就買好電子鋼琴「待命」;等雙胞胎女兒上小學,就送到連鎖鋼琴教室學琴。「學琴是為他們的生命多開一扇窗,像愛因斯坦每天都拉小提琴。」他相信,學會樂器,能提升境界。但他坦承,父母一廂情願的作法錯了。

李偉文認為,沒來得及讓孩子認識音樂、喜歡音樂,就要他們不犯錯地彈出曲子來,結果就是平時鋼琴沒人彈,「只有禮拜天晚上被迫練習,好應付隔天老師進度驗收。」

李偉文反省,這樣下去,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連孩子欣賞音樂的胃口都打壞了。於是,停掉鋼琴課。神奇的是,她們反而會自動彈琴,「從『彈樂器』回到『彈音樂』的正確方向」。

【2008/12/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