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一開始, 翁山將軍就被暗殺了, 從這個地方開始, 翁山被塑造成為一位獨立英雄, 民主的倡議者以及緬甸國父.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 翁山在複雜的時空背景下, 曾為了爭取中國支持緬甸獨立而加入緬共, 而後又為了擔心中國的立場搖擺而為日本所吸收, 並至日本受訓後再返回緬甸, 引日軍進入仰光擊潰英軍, 甚至在日本扶植的僅存在於1942-1945年的緬甸國中擔任國防部長. 在民族獨立, 爭取外援, 以及權衡國際情勢各種情況之下, 翁山的角色十分多重, 既是緬甸人民的英雄, 也是二戰盟軍的敵人. 或許盧貝松便想刻意不處理此事, 以免讓"英國"在電影中的角色變得十分尷尬.
那個1988年的學生示威起自那裏? 其實緬甸的學潮在1920年代就有了. 然而影片一開始提到大學生抗議出現在燕子湖(一般也譯為茵列湖, Inle Lake)這個遠在撣邦(Shan State)且沒有大學的地方, 讓我有些摸不到頭緒. 當然這不影響故事情節的進行.
再談到翁山蘇姬. 沒讀過歷史或只看媒體介紹的人, 可能在看電影之前會以為翁山是在1988年一回緬甸照料母親後, 便與丈夫Michael Aris孩子永別直到其丈夫過逝. 事實上在翁山蘇姬於1989起被軟禁以後, Michael Aris曾被獲准與其見面五次, 而電影中則呈現了二次. 也就是說, 我不是那麼確定不熟悉歷史的觀眾倒底弄不弄得清楚, 翁山被不同程度地軟禁幾次? 被關了幾次? Michael Aris又與她見了幾次面? 因為這樣的預期心態牽涉到這部電影生離死別情緒的鋪陳. 而我認為在這一點上, 導演的敘事邏輯做得不是非常清楚, 使得有時候觀影情緒會被阻斷, 也就是說, 快要進入很可憐的情境時, 她先生又出現了, 但又在一陣歡欣後, 人又被抓走了. 有些媒體整理了什麼翁山蘇姬大事紀, 指出她只被"二度軟禁". 這並不是事實. 她首次在1989年7月後因建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被軟禁. 2000年再度被軟禁後於聯合國的斡旋下於2002年獲釋. 然在2003年5月她又遭到軟禁, 2008年緬甸政府違反自身法律未釋放翁山蘇姬, 再加上2009年出現美國男子潛入翁山住所的事件使得她一直到2010年11月13日才被釋放. 但或許因為時間與敘事節奏的關係, 盧貝松並未呈現這麼多次的反覆軟禁, 此外, 從1989年被第一次軟禁到2010年最終被釋放, 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也換了幾個, 並不都是同一個豬頭. 我想大概也是為了敘事方便. 那麼Michael Aris真的有本事直接去找緬甸軍政府頭子Than Shwe談判嗎? 我查不到資料有這段耶? 我認為其實這只是劇情需要所製造出來的橋段. 聯合國介入的那個橋段被呈現地太過美好順利, 但時間點不對. 翁山獲得諾貝爾獎是1991年的事, 然而聯合國開始表達關切是Michael Aris在1997年被診斷出末期攝護腺癌的時候,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與若望保祿二世才因此表達關切. 而聯合國真正組織觀察團派遣特使介入此事也已經是2002年的事. 絕對不像電影中是在領完獎以後喝個酒, 安南招招手遇到"各國代表"就解決了 (最好是有這麼簡單).
影片中描述翁山為了爭取緬甸各部族的支持, 由同僚開著車"勤政走遍各鄉鎮". 這個橋段其實有點小誇張. 翁山的住所是在仰光的仰光湖畔, 不知道是不是又為了影片效果, 裏面出現了至少三個少數民族, 如克倫人(Karen), 撣人(Shan)等等, 拍得有點像"泰國觀光局"的廣告. 但以那些民族的分布地區來看, 幾台小汽車很難就那樣轉一圈回來. 但我還可以接受就是了.
再提到音樂, 這部片我想不到什麼特別的音樂, 在腦袋裏沒有留下記憶. 但是片尾曲使用Sade所唱的Soldier of Love我認為非常的好
提到剪接與影象, 我也沒記住什麼. 因為它的拍攝手法也非常類似"鐵娘子", 穿插一些仿真歷史鏡頭.
好, 大說了半天我倒底記住了什麼? 這部電影好在那裏呢? 我應該要用傳記或半紀錄片方式來看待它嗎? 嗯, 我想我應該要著重在翁山蘇姬與Michael Aris夫妻對緬甸民主的理想, 以及對彼此堅定的愛與信任之上. 只是, 大家其實都對翁山本人不熟, 因此不像鐵娘子, 有一個"還在世的範本 vs Meryl Streep的演技"作為想像的來源. 也因此, 楊紫瓊的表演再好, 不免還是讓我在腦中一直出現"她本人會這樣嗎"的問號.
釋演Michael Aris的演員David Thewlis就是哈利波特裏的路平教授(大心~), 他雖然一人分釋兩角, 也演得很好, 但可能是因為他在Harry Potter裏的形象深植我心, 因此我認為他說話的語氣各方面與Professor Lupin的差異不怎麼大. 當然, 他演的是牛津的西藏學, 不丹學與喜馬拉雅學教授, 氣質或許是差不多的, 然後多一點慈愛, 少一點神經質. 無論如何, 再看到他的演出真好. 雖然最後他像Professor Lupin一樣又走了.
楊紫瓊很美很美, 很努力, 很棒的女演員. 我最愛的時刻是她最後由牆後站出感謝支持她的群眾灑花那一幕, 那是整部片中她最像翁山蘇姬現在模樣的時刻.
盧貝松, 我想他可以導動作片, 但導這種史實片, 還不是那麼到位. 但誠意感人, 謝謝他拍這部片, 讓台灣的觀眾也偶爾關切一下國際情勢, 知道還有緬甸這麼苦難的國家, 還有這樣的勇氣與愛的故事.
最後, 緬甸的民主並不像片尾所說的那樣, 已經有改善了, 那仍然是軍政府試圖改善國際觀感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