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五洲製藥的教育理念

這系列本來應該叫『真情指數』, 『天天大吉利』或『不可思議的世界』, 但後來深深感到與台北公館商圈某國立正常大學生科系拎老師的調性一整個不合, 因此改走中產高科技菁英學術溫馨路線, 就叫『拎老師說』好了.

昨天與拎老師MSN時, 拎老師說他的教育理念是『五洲製藥』, 也就是「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那我想了想, 那我的教育理念大概像是
『浴廁清潔劑』或是『通樂』之樂的東西, 「一開始就讓你(頑垢 髒東西)死光光,若通過了那一關卡往後就會得心應手(光亮如新)。」

不過採用何種approach完全要看我們想要教育的學生是什麼樣的典型? 然後我們會遇到的學生又會是什麼樣的類型? (學生是否能夠塑造? 這是另一個命題, 改天再談). 拎老師的教育理念比較人畜無傷, 就像斯斯一樣, 吃了和沒吃, 感覺差異不大, 但會感覺到有吃有玻必, 因此學生比較歡樂, 基本上不管有沒有拿到學位, 不管學問做得好不好, 都會帶著笑意離開, 而且會懷念在實驗室的日子. 但這不表示進入拎老師的實驗室是沒有門檻的, 只是拎老師不把所謂的門檻大張旗鼓地讓路人甲乙丙丁都知道.

而我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我認為獲得知識與學位本來就要付出代價, 但如果沒有準備好付出, 又怎麼會獲得? 因此我們實驗室在外面看來有著極高的門檻 (但其實我會自認為沒有), 目的是在於一開始就濾掉不適合的人, 以免日後徒增困擾, 學生不爽老師也不爽. 拎老師的approach是對所有學生在一開始就付出耐性, 直到他沒有耐性了, 再看看怎麼辦, 聽起來像是在燉豬肉, 細火慢燉, 最後還是可以吃, 不管好不好吃. 而我的approach是一開始就讓學生知道我的耐性有限, 若沒有勇氣與決心, 請先萬不要嘗試, 以免進入微波爐馬上炸爛. 也就是說, 要嘛就是超好吃, 要不然就是整組廢掉.


所以何者聽起來比較好呢? 其實拎老師的approach比較像是辦教育的, 而我的approach比較算是自私地為自己的學術風評與生涯發展考量. 會遇到什麼樣的學生就全憑運氣, 強求不來.

圖片連結: shihlun的flickr相簿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學生萬一變這樣該如何是好

日本「毛蟲怪男」愛在電車內灑蟲遭逮
中廣新聞網╱葉柏毅 2008-11-25 12:00

日本大阪府警署和鐵路警察,昨天逮捕了一名在電車內撒毛毛蟲的「毛蟲怪男」,這名男子是現年35歲的公司職員「水田學」,水田學喜歡在電車裡撒毛毛蟲的理由 十分怪異,他說,毛毛蟲蠕動起來的樣子軟綿綿的,看上去很噁心,但他很愛看,而且他也喜歡看到其他乘客被毛毛蟲嚇到的驚慌模樣。據調查,水田學曾經在京阪線上的一輛特快電車內,撒了兩百多隻毛毛蟲,使得電車為了清掃車廂,電車被迫晚點三分鐘。警方表示,最近一段時間,許多乘客反映,京阪線電車內多次發現毛毛蟲,鐵路警察加強了戒備,終於逮捕了這名毛蟲怪男。據瞭解,水田學被捕時,他的包包裡還藏著3600多隻毛毛蟲。


日本產經新聞原文

「驚く女性客見たくて」電車内に幼虫200匹バラまいた男逮捕

11月24日20時28分配信 産経新聞


走行中の京阪電鉄の特急電車内にミールワームと呼ばれる昆虫の幼虫約200匹をばらまいたとして、大阪府警枚方署と鉄道警察隊は24日、威力業務妨害の 現行犯で兵庫県西宮市の会社員、水田学容疑者(35)を逮捕した。水田容疑者は「驚いた乗客の女性が足をばたつかせる姿を見たかった」と供述しているとい う。同電鉄では今月だけで同様の被害が他に18件あり、府警で余罪を追及する。
調べでは、水田容疑者は同日午前10時ごろ、大阪府寝屋川市内を走行中の中之島発出町柳行き臨時特急電車の2階席で、座席の下にミールワームをばらまいたところ、警戒中の鉄警隊員らが確認、逮捕された。 ミールワームは全長約2センチ。水田容疑者がもっていたリュックサックからは他にミールワーム約3600匹が入ったケース約10個が見つかっており、府警はこれらもばらまくつもりだったとみて調べている。ミールワームはゴミムシダマシ科の昆虫の幼虫の総称。小鳥など小動物のエサとしてペットショップなどで市販されている。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生物物理研習營II -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11月14-16日應中興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邀請, 到惠蓀林場參加第二屆的生物物理研習營. 這個會的安排是以少少的演講, 留下非常多的閒聊與討論時間, 並要求與會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提出構想參與競賽. 這是我個人覺得相當棒的地方. 這與一般生物科學研究者所舉辦的研習會得在短時間內run完一堆演講, 然後所有的討論都在時間不足下草草結束是相當不同的. 研習會結束後, 有兩位同學寫信給我們, 他們的問題相信也是其它同學的問題, 因此我們把他們的問題以及我們的回應與建議張貼在這個blog中:

Q: 老師你好:我是上個禮拜去參加生物物理研習營II的中興物理系學生,想請問老師一些關於自己的問題,因為自己本身是一個物理系的學生,不免的以物理學家自詡之。然而,在這次的營隊之後,發覺自己有些迷惘,一些生物上的問題,對於生物學家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因此能夠發覺並設法研究,這點是工程及物理學家所不及的,至於工程學家,總是能夠將技術做的專精,提供生物學家幫助,如力學等等,那物理學家的定為位何呢?讓我手足無措。因此想請教老師,究竟有什麼樣的問題,能夠藉由一位物理學家協助,又或是老師曾經與什麼樣子的物理學家共事過嗎?

A:
短短兩天半的研習營裏, 其實我看到了很多的問題. 例如物理系學生對生物(活物)的概念與態度明顯與生物相關科系學生是完全不同的, 而對許多生物現象的認知是有落差的, 所以才會想出把電鰻皮剝掉測絕緣性還有什麼在嘴裏塞電極之類感覺像是在製作握壽司的protocol, 或是通常以人類主觀的意念問出很多"牠們為什麼這樣或不這樣, 牠們會不會想到怎樣而怎樣"的問題. 事實上生物科系的學生可能只對"生物現象"有較多的聽聞與近身觀察, 不過面對一個生物問題的時候, 缺乏可用工具與知識背景的窘境其實並沒有什麼差異. 整體來說我在兩天半的研習會中看到了幾個"學生所提出問題的問題".
  • 完全以人類角度思考生物問題: 所以才會問出"用跳的比較舒服"或"牠會不會在發現這種擬態沒用時換另一種斑紋"的問題. 這些問題內部本身就有好幾個邏輯斷層: 生物不會換衣服, 斑紋不是想換就可以換, 生物就算可在短時間內變色也有遺傳, 生理與形態上的限制(constraint), 我們不能預設所談論的生物是有主控意識的, 生物議題得考量不同的時間格局, 可能是幾秒, 當下, 一個季節, 一個生命週期, 也可能是一個性狀在幾百萬年間的變化.
  • 認為生物就像組裝電腦或重灌軟體一樣有很高的可操控性與可預測性: 事實上, 即始身為生物學家, 不同學門之間對生物材料可操控性與可預期性的態度也有相當大的落差. 有些生物學家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進行過個體生物研究, 面對的是細胞分子層級的議題, 因此自然就不會認為生物的意識, 行為, 巨觀環境的變遷是存在於他的世界的 (是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 而有些人一輩子的研究都是田野調查, 因此實驗科學中的可操控性, 可再現性與可預期性對他來說可能就是荒謬的.
  • 缺乏對一個完整科學過程的認知與落實經驗: 什麼是完整的科學過程呢? 也就是對現象的觀察, 提出問題與假說, 設計實驗, 對結果進行研判與討論, 進而獲得對假說的驗證或得到新的理論. 這樣的過程相信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理解, 然而當真的面臨一個現象與議題的時候, 學生通常是手足無措不知從何開始, 因此提出來的proposal就是支離破碎且充滿了邏輯上的謬誤. 所以我經常見到一個題目本身就是一個大哉問, 例如"袋鼠為什麼要用跳的?" 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個問題. 就生物學家的邏輯來說, 我們會認為袋鼠本來就是用跳的啊~~如果我們希望能夠理解袋鼠的跳行有什麼對生存的好處, 那麼應該比較的應該就是其它不進行跳行的有袋類動物在構造上是否有所限制? 跳行真的節能嗎? 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是節能的? 雨林還是礫漠? 在生殖季還是非生殖季? 腿部發育與其它身體部位是否具有異速發育的關係? 等等等....而不是自顧自地想出什麼"跳一跳會比較舒服"之類的想像(這完全不夠成問題或假說). 也就是說, 一般來說學生唸的書很多, 但吸收到的知識太少, 對知識的探索太淺, 對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繫, 真偽, 差異, 時序, 與交會缺乏推理, 歸納與陳述的能力. 所以大多數的proposal看起來都是不可行的. 什麼是不可行呢? 對現象的瞭解太有限, 對該議題的研究歷史與脈絡不清楚, 把問題與假說混為一談, 對於應掌握的知識與可利用的技術完全不知道, 忽視數據的性質與統計的重要性. 當然, 如果以上都沒有, 更不要說對結果的解讀, 討論, 與延伸了.
  • 物理學家在一個生物議題的角色倒底是什麼呢? 以上所說的, 其實都不是針對物理系的同學所說的, 而是一般學生的共同問題. 把以上的問題弄懂以後, 才能往下談 - 生物物理研究倒底是什麼? 是以物理概念詮釋生物現象? 還是以物理技術解決生物研究瓶頸? 或是以生物材料進行物理研究? 而這個生物倒底是分子? 細胞? 個體? 還是群聚? 在冒然提出一個計畫之前, 應該要先弄清楚這個問題的中心議題倒底是bioigy還是physics? biology是background還是主體? physics倒底是strategy? techniques? 或只是配角? 舉個例子來說, 蝶翅鱗片微細結構中光晶體的光學性質是一個物理議題, 研究的主體是生物的組織, 研究方法是物理, 結果的呈現與詮釋也都是物理. 但若這個問題是 - 蝶翅光晶體光學性質在共擬態物種間的比較, 那麼研究的主體是生物組織, 但引發這個問題的起點是生物學, 研究方法是物理的, 但最後的詮釋則是生物的. 至於什麼"袋鼠跳行是否節能"的命題, 則要謹慎地弄清楚我們在這邊談的是生理代謝上的energy cost還是力學上的energy? 稍有一點弄不清楚, 或思考得不夠細緻, 不管做多少的實驗與努力都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生物物理"研究.
不過我還是要說, 參與這個研習會的學生的反應, 發言的踴躍程度, 與老師間互動的程度是我在台灣所參加過的研習會中最棒的. 科學的進步與開創本來就是靠著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試誤, 與模仿才能到達落實與開創的地步. 在中興生物物理所諸位大大老師的熱血下, 看起來是充滿希望的.

圖片連結: Niels Bohr Institute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科博館活動-曾孝濂老師科學繪圖講座

自然學友之家自民國95年起已連續辦理三屆科學繪圖研習及競賽活動,每屆參與人數及素質逐年成長,相信每位學員在每次觀察與繪圖的過程都有不同的收穫與成 長,心中也累積了成長過程的心得與疑問,如何觀察?如何詮釋?如何表達?這些雖然是最基本簡單的問題,但隨著經驗的累積必定逐步增加答案的深度。

今年自然學友之家邀請到中國大陸知名科學繪圖大師曾孝濂老師來館演講,曾老師來台參訪數日,特地撥空一下午與大家分享他科學觀察與繪圖的多年經驗,在這 位成就非凡的長者背後,必定有許多精采的故事,不論是科學觀察或繪圖表現,他所經驗過的成功與挫折,一定都能引領我們對科學繪圖有更深的體認。

曾孝濂老師生於西元1939年6月,雲南省威信縣人,曾任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科學畫協會主席。曾老師作品多次於中國參加全 國性展出並多次獲獎,並曾於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香港、臺灣等地展出,為國際知名生物畫家。其已發表的插圖有2000餘幅。先後爲五十餘部科學 著作畫插圖,如《熱河生物群》一書中便有多幅古生物復原圖為曾老師之畫作。曾老師更數次爲中國國家郵電部設計郵票套票,如《杜鵑花》、《杉樹》、《兜 蘭》、《蘇鐵》、《中國鳥》、《孓遺植物》、《綠絨蒿》等,其中《杜鵑花》、《杉樹》和《君子蘭》被評審爲當年度中國最佳郵票。曾老師亦曾出版《雲南百鳥 圖》、《中國雲南百鳥圖》、《曾孝濂百鳥圖精品選 》、《花之韻》等畫冊,及《鳥語》、《花香》、《曾孝濂花鳥小品》明信片。
  • 主講人:曾孝濂
    ◎曾任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科學畫協會主席。
    ◎出版《中國雲南百鳥圖》、《花之韻》......等畫冊
    ◎爲中國國家郵電部設計郵票套票,如《杜鵑花》、《杉樹》、《兜蘭》、《孓遺植物》、《綠絨蒿》......等
  • 時間:2008年11月30日(週日)下午1:30-3:30
  •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際會議廳紅廳(由立體劇場旁側門下至地下一樓)

參加資格:

  1. 年滿10歲以上的自然愛好者即可登錄,講座限本人參加,不可替代。
  2. 目前試行參加年齡下降至10歲以下之國小孩童,但需以家長身分登錄報名及全程陪同,每位家長限報兩名孩童。
  3. 敬請勿攜帶國小以下孩童入場。
報名方式:
  1. 採網路報名:即日起至11月29日止開放登錄,報名時請註明姓名、身份證字號、出生年月日、聯絡地址、電話以及e-mail。若攜帶10歲以下之國小孩童,務請詳實填寫兒童基本資料,以便計算名額。
  2. 錄取名單:依報名順序錄取200名,包含家長及攜帶之兒童,為正確計算人數,請勿重複登錄。若報名觀眾少於50人,則演講改至自然學友之家進行。
注意事項:
  1. 登錄時敬請詳實填寫資料,若發現資料不符,則取消當次參加資格。
  2. 報到時間:錄取者請於11月30日下午1:10~1:30前至本館紅廳前報到入場。
  3. 取消報名:不能出席者請於演講日一天前上網取消,或於當日中午12:00前來電04-23226940分機545請假;未依規定取消或請假者,將依本館網路報名規定處理。
  4. 請假或未能及時報到又未來電確認者,視同放棄;其名額將開放現場觀眾遞補。
  5. 演講進行中,為維持現場秩序,館方得視狀況採取管理行動。
  6. 歡迎參加者預先將相關問題e-mail至natural@mail.nmns.edu.tw,我們會將提問彙整好交給主講人準備。
活動報名網址

什麼叫做"進實驗室"?

最近接獲一位大二小弟弟的來信, 詢問有關"進實驗室"的事宜. 茲將他的問題羅列並回應如下:

Q: 一年級還在修老師課的我,現在也已大二了,有些同學有選了些實驗室進去學習,看在眼裡,多少都會問自己”是否該找實驗室了”,關於這事,其實學生我有些不知所措,在學生有些事情還搞 不懂前,認為自己是沒有資格去實驗室的,有些疑問像是:進實驗室的定義是什麼?進去後要做些什麼?是一旦決定實驗室,就不能更改?只能擇一實驗室進入等 等….像是依照實驗室的種類主要就可分為生態和生化生醫,像老師您的實驗室類別主要就是走生態和生物分類方面,進這類的實驗室,會不會就喪失了學習生態和生醫在實驗室內的基本技巧呢?進實驗室會需要哪些的學習技能和能力?如果進入實驗室後,剛開始會不知所措要做些什麼嗎?是先自行觀察碩博士生的研究,並學 習觀念和技巧(不管是paper 或是標本採集等等),進而嘗試挑戰自行設計實驗。幫助教授和碩博士生的研究並學習知識和態度。有時教授會提供研究題目,類似作業和工作(以上純為學生個人想像不知是否真實)老師, 您覺得進入一實驗室至少要多久,才算會可能有真正學習到東西,也才在離開時不會愧對教授呢?因為聽學長姐敘述,似乎有規定至少待多久的實驗室。

A: 這位小弟弟的問題很多, 但每一個問題都很實際, 個人的回應與看法如下:
  1. 為什麼要進實驗室呢? 當童工賺取一點零用錢? 摸索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追隨老師或學長姐進行研究工作? 獲得進入研究所的入場券? 找個可以免錢吹冷氣上網嘴炮meeting吃披薩年終吃尾牙的地方? 對別人顯示"我也有進實驗室"彰顯自己有個歸屬(attribution)或依附關係(association)? 告訴自己"加入一個實驗室"可以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fu? 或純粹是因為"別人有我也要有"或"別人而我卻沒有這樣會很怪" (感覺真像OBS啾團買農會產品)? 這個問題其實聽起來就像為什麼要交男女朋友一樣. 別人都有我為什麼沒有? 我弟都交過兩三個了我卻還沒有? 都大三了還沒有半個會不會很奇怪啊? 所以如果只是怕寂寞, 只是防無聊, 只是因為別人有我也想要有, 那麼這樣的心態真的很不適合加入一個研究室的運作. 那麼以什麼樣的心態加入一個實驗室才會愉快且有建設性呢? (1) 知道自己是什麼 (who I am)? (2) 知道自己要什麼 (what I want)? 以及(3) 勇於給自己試鍊並探索自己的潛能 (how and where to get it). 另雞婆一事. 進實驗室的英文絕對不是enter a laboratory, 合理的英文表達應該是join a research team.
  2. 加入實驗室可以得到什麼? 其實有不少同學對於進一個實驗室可以得到什麼樣的reward(s)是心存疑慮的. 無論是我們自己過去徵工讀生或是看到其它研究室徵才的廣告, 多半都這麼寫著 - 進入本研究室以後可以學到這個那個, 還有這個那個, 更可以這個那個. 可是坦白說這樣的advertisement真的很像在拉保險. 我們極力地想要推銷自己的產品[研究主題與願景], 然後顧客[學生]其實並不清楚自己需不需要, 或者就算覺得需要也不知道應該從何開始. 我們把自己的研究架構與未來願景交待得清清楚楚, 但學生可能因此就被嚇到了, 最後只好什麼都不要, 繼續過他的生活, 而我們仍然疑惑著為什麼學生都對研究沒有興趣? 這就好像保單看起來很複雜而且真的不知道在講三小,顧客因為被嚇到了, 因此就謝謝再聯絡. 那麼加入一個研究室所能得到的是什麼? 在一個研究室裏參與運作, 我們期待學生能夠得到的不外乎就是知識(knowledge), 技能(skills & techniques), 視野(vision)與自我實踐(self-realization). 但如果學生本身無法發揮觀察, 歸納, 推理, 仿傚, 進而創造的基本學習能力, 那麼在一個實驗室裏, 他/她永遠就只會是一個任人使喚的工讀生, 而且是不稱職的工讀生. 因為根本不思考, 或不知道什麼是思考 (ps. 思考與楞住, 呆掉, 傻眼是有差別的, 謝謝)
  3. 我對實驗室應該有忠誠度嗎? 婚都可以離, 國籍都可以換, 實驗室當然可以換啊. 但是對多數老師來說, 比較不能忍受的應該是不知道算是那個實驗室的, 但喜歡到處串門子在A實驗室坐坐, 在B實驗室講講, 在C實驗室笑笑的臭三八. 每一個人的人生是要由自己決定的, 但不管在那一個實驗室多久, 都應該要好聚好散, 那種愛來不來, meeting時一定不來或傻笑, 但聚餐時必定出現插花的生物真的很令人討厭倒味口. 另外這位弟弟問到, 進了A實驗室以後會不會學不到B實驗室的東東. 這要看情況, 學習是無邊界的, 真的想學, 是沒有人可以阻擋你的. 但鼓勵學生多方學習的前提是這個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 而不是什麼都要, 但什麼都不會. 而什麼都學的動機其實只是"怕跟不上別人, 怕別人會而我不會". 如果是抱這樣的心態, 那麼我就會覺得他不管去幾個實驗室待過, 離開以後只會是一個學到支離破碎技能的工讀生, 仍究無法獨自完成任何議題的規劃與執行.
  4. 要多久才會學到東西? 我怎麼會知道啊? 這好像在問自助餐老闆娘-我要夾多少菜才會飽的感覺好像喔.
圖片連結: wikipedia的child labor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轉貼文章]台大,最大,獨大

[轉載自中時與楊照blog]
台大,最大,獨大 楊照  (20081114)

 在台灣,台大最大,台大獨大,八十年前台大成立時如此,八十年後依然如此。

 身為台大校友,用這樣的言詞描述母校,我心中沒有一點驕傲之感,反而充滿了沉痛。台大最大、台大獨大,是台大作為一個大學,最深刻、最嚴重的問題與限制。

 京都大學的校慶思考

 在日本, 東京大學很大,然而東大之外有早年同為帝大系統的京都大學,跟東大一樣大一樣重要。帝大系統之外,還有私立的慶應、早稻田,與東大、京大並列。一九九七 年,我到京都,適逢京大創校一百週年,京大學生會辦的熱鬧活動,包括了激烈的校史反思,毫不留情地批判京大在軍國主義時代的表現不夠有骨氣,沒有出像東大 校長矢內原忠雄那樣的良心知識份子,留下了一段輸給東大的歷史。了解東大、京大強烈的對等競爭心態,我們才能體會京大學生這樣獨特的「校慶思考」。

 在英國,牛津、劍橋幾百年來並肩齊步,分不出輸贏來。牛津、劍橋一樣偉大的印象深入人心,而有了全社會通行的怪字──Oxbridge,用來指稱牛津或劍橋畢業的菁英份子,以及他們在英國享有的巨大影響力。

 在美國,情況就更複雜了。哈佛和耶魯的關係,類似牛津、劍橋,雙方永遠在學術與學生成就的最頂峰鬥牛,誰也不肯讓誰。然而哈佛的對手,不只耶魯。光是在 麻州劍橋,人口十幾萬的小城,就另外有一所學校與哈佛比鄰而居,針鋒相對。那所學校叫做MIT,麻省理工學院。在MIT學生眼中,哈佛連要當「麻州劍橋第 一」都很拼了!

 英美頂尖大學的競爭

 別忘了,離開美國東岸,中西部還有一所芝加哥大學,西岸還有加大柏克萊分校,校園裡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都比哈佛、耶魯來得多。

 沒有最大、沒有獨大,逼著學校繃緊神經,不斷尋找可以超越別人、吸收好學生的因素,隨著時間時代變化而敏感變化。沒有最大、沒有獨大,更逼著這些學校培養特色,發展風格。

 剛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才剛從政,就出版了轟動一時的回憶錄。當時出版社看中他的身分是──第一位「哈佛法學評論」黑人總編輯,「哈佛法學評論」的精 英色彩可見一斑。然而,書出之後大受歡迎,卻是另外一項因素發揮作用,那就是歐巴馬在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沒有順理成章進紐約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賺大錢,卻跑 到芝加哥去做社會服務,大大讓人驚訝。

 哈佛法學院,以培養第一流執業律師聞名。相對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唸的耶魯法學院,卻積極鼓勵學生「以法干世」,不拿法律專業作賺錢手段,而是以法律來服務社會、改造社會。類似的風格對照,也出現在商學院。哈佛商學院以「商業管理碩士」(MBA)為主流,耶魯卻另闢蹊徑培育具備公共精神的「公共管理碩士」(MPA)。

 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特色,不會有風格。台大,很不幸地,就是一所沒有特色、沒有風格的大學。唯一的特色就是在台灣最大、台灣獨大。發展過程中,台大始終缺乏自覺的「風格壓力」,非但不會去保留自己的特色,反而一路無情無知地將特殊之處陸續刪汰。

 帝大遺產被輕忽漠視

 八十年前,台北帝大建立伊始,學校有著很明確的任務,那就是培養殖民與「南進」的人才。十幾年間,在「南洋研究」上,累積了最明顯的成績,無論南洋的動植物,或整體南島環境的原住民文化蒐集調查,都有凸出表現。然而,戰爭結束,台北帝大變成了台灣大學,日本時期的熱門顯學,馬上就被打入冷宮。南洋動植物研究被委屈地併入農學院,成為農業發展研究的附庸;一度叱吒風雲的「土俗人種研究室」則歸併入考古學系,同樣失去了獨立性。

 四九年之後,眾多大陸學者來台,一時之間,讓台大文學院脫胎換骨。中文、外文、歷史各系,都有頂尖的學者加盟,而且這些離家背井的學者心無旁騖,只能做學問、照顧學生。戰亂環境中他們只求溫飽,將精神全都寄託在知識學問的開發與傳播上,不可能有太多功利算計。短短幾年,外文系的教授帶著學生開拓出新的文學創作原動力,中文、歷史則成了關於中國文明理解與研究的耀眼重鎮。

 再過幾年,台大物理系脫穎而出,吸引了一整代最優秀的心靈,在缺乏先進實驗器材支援下,自然而然朝理論思辨方向邁進,一時多少豪傑!

 這些是台大曾有過的精采特色,但卻也是過去二十年,台大從來不曾珍惜過,反而棄之如敝屣的東西。最大、獨大的台大,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珍惜什麼,不覺得 需要打響什麼樣的招牌,反正台大就是台大,在台灣的人,只要認「台大」就好了。這種懶散、傲慢的心態影響下,台大失去了領導社會價值的地位,自甘作為社會 價值大風吹的公雞風標,吹到哪裡就是哪裡。

 跟隨著重商主義搖擺

 這個社會重電機、重資訊,台大就重電機、重資訊。這個社會醫學醫院好賺錢,台大的預算經費就當然集中投入給醫學院醫院。這個社會越來越輕賤人文,台大的人文學科相應也就在學校越來越沒地位。這個社會要走「去中國化」的道路,像是渾然不了解自己過去在中國研究上曾經累積多少成就,台大也就跟著傻笑點頭,把與中國有關的部門趕到邊陲上去。

 台大在台灣永遠最大、獨大,所以也就永遠只看台灣,只要在台灣最大、獨大就好了。五○年代,因為沒有較寬廣的眼光,台大失去了在南洋研究上超越性的領先 地位,讓一批日本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只能以非常有限的經費,做做紀錄研究,發表在日文的期刊上。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中,都還有李鎮源的蛇毒研究,能夠獲得國際尊重,正可看出這項特色的棄守,多麼可惜!

 七○年代,因為沒有世界性的眼光,所以台大看不到當舉世都在搞大實驗室,台大很有機會以理論物理為專長,打響國際名號,輕易地讓電機系將人才都搶去學「實用」的工科技術,毀掉了原本基礎科學的底子。

 九○年代,因為沒有眼光,台大又放棄了幾十年在中國文明研究上的領先機會。台大加中研院的中國研究,或許沒有西方漢學那麼活潑,但底子絕對扎實穩健,而且沒有中國大陸馬克思唯物史觀框架的限制,對中國歷史的理解,遠勝經歷長期反傳統破壞的中國大陸。放眼全世界,台大大有機會可以成為第一流的中國史中國文明研究中心,不過,當然,台大的主事者看不到,他們也不會做任何事去創造、保留台大的國際性特色的。

 國際性特色單調淺薄

 在這種心態下,正因為台大是台灣最大、台灣獨大,台大也就沒有機會在更大的範圍有所建樹。沒有重點、沒有特色的大學,要如何在世界上揚名立萬?以前流行 說:「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話裡講得很清楚,台大是跳板,進台大是因為這樣去美國會方便些。那個年代,台大校友的最高學歷,幾乎都不是台 大,換句話說,不以台灣做範圍,那麼美國許多大學,都比台大更好更重要,獲得美國大學入學許可,誰還要留在台大呢?

 這真是台大的悲哀。八十年來,多少台灣人才進入台大,但台大自身卻沒有靠這些人才建立恆久的成就。八十年後,除了台灣最大、台灣獨大,用世界標準比,台大有什麼?有最好的圖書館、最有特色的建築、最美的校園嗎?有哪個學科哪個專業,成為那一行研究者必定要來朝聖鍍金的目標嗎?有哪一行最精采最傑出的師資,讓人不敢輕忽嗎?

 沒有,都沒有。在台灣最大、獨大,然而在國際上,台大再平庸不過。平庸不是因為台灣不夠大、台大不夠大,而是因為台大沒有特色,更慘的,台大從來沒有想 過該要有特色,該要有真正的卓越重點。台大長年滿意於做台灣最大、台灣獨大,也就長年感受不到走出去讓自己有特色的需要。

 富家子弟唸的大學?

 過去八十年,台大一直在扼殺自己的特色,這種奇特的傾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台大過去難得的一項社會內部特色──讓各種地方各種階層不同背景不同出 身的年輕人,在台大相遇相聚,提供活潑社會向上流動管道──,這幾年飽受摧殘。現在,台大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越來越相近,集中在都會中上階層,換句話說, 台灣越來越沒有窮學生了,也越來越少社經資源匱乏的家庭子女,可以靠台大的教育與文憑改善其機會。這項變化資料,是從台大校長口中說出的,然而奇怪的是,台大校長對台大沒有窮學生這件事,沒有一點反省,大剌剌地視為當然!

 果連作為台灣內部人才大鎔爐的特色都沒有了,有錢人子弟才能進台大,這樣的台大存在還剩下多少意義呢?

 台大八十年校慶,願意說母校好話的校友們,不少我一個,就讓我當烏鴉,真心表達一點嘆息擔憂的感受吧!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學生為什麼不願意留下或來唸這個學校

每到一些時候, 學校的行政單位系所主管就會討論一些什麼優惠方案, 說是可以吸引什麼優秀學生留下來唸研究索, 或是吸引高中生來唸這個學校. 然後呢, 每到這個時候就會要求所有老師提供一下有什麼獲獎記錄啊, 優良表現啊, 有的沒有的. 但是最後還是會百思不得其解, 學生為什麼還是不留下來? 學生為什麼還是不來唸? 是不是我們給的獎學金不夠多? 有時候會覺得, 大人們真的太天真了, 怎麼會以為錢與名是萬能的? 如果那些學生真的是因為給的錢多而唸這個學校, 這樣的心態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效嗎? 他們未來如果也要教育下一代, 是不是也要告訴他的孩子和學生, 我們決定人生的方向與去處要"利之所趨"? 其實很多學生不願意再留中山大學, 或不願意來中山大學, 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山大學的生活機能太差了. 我們不要去跟那些離都市有點遠的新興大學, 學生要比的是其它國立大家週邊租屋飲食娛樂的生活機能, 比不上台師政大陽明這些交通便利夜市一堆的學校, 也比不上東海逢甲中興南來北往的便利, 成大附近好吃的東西那麼多離火車站又近, 那麼中山大學倒底有什麼呢?

學校內外可以吃東西的地方少之又少, 東西難吃又不健康(不要跟我說牛肉麵和7-ELEVEN是健康食物), 一到放假週末就什麼店都關光光, 學校內的宿舍餐廳難吃到爆. 如果一個學校連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與生活品質都照顧不到, 又怎麼能夠吸引學生留下來?

中山大學感覺上很努力地想要證明自己有多好, 想要擺出很多的陣式吸引別人來唸書或教書, 但是真的就像個埋頭苦幹的電子阿宅, 好吧, 股票分紅不少, 月薪也不差, 問題是女生一看到那種長相, 造型, 可怕的房間, 乏味的談吐(只會談一堆人生大抱負, 但真的缺乏情趣), 無聊的興趣(很多興趣都是為了吸引女方硬擠出來的), 根本就不會想要留下來, 更不要說發展長久的關係了. 就跟男/女關係一樣啊, 一個關係要長久, 絕對不是仰賴男女雙方擺出扣繳憑單和滿牆從小到大的獎狀, 而是一開始就要有吸引力, 有了吸引力還要讓人家覺得貨真價實, 然後那個吸引力還要與日俱增日益月新富饒變化, 然後還要可以依雙方成長的步調與需求調整與磨合.

所以說中山大學如果真的要收到學生, 吸引到好老師, 真的應該要用大腦想想倒底什麼是"人"所需要的. 在一個天天要擔心要吃什麼東西的糟糕生活品質環境中, 還追求什麼卓越啊? 又ps, 是不是很多老師吃得起不錯的餐盒, 凡事助理學生代勞, 或是自己並不重視生活品質, 所以也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呢? 再怎麼對學術研究有興趣有熱愛, 只要生活機能不佳, 誰有願意留在這邊呢?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09年動行研討會報名

各位先進、同好及同學: 「2008動物行為生態研討會」已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此次的研討會共分六個主題,分別是行為生態學、族群與群聚生態學、野生動物保育與經營管理、生物親緣地理與分類、生理生態 學、動植物交互關係。於投稿時請注意若為構想或進行中的研究計畫請以壁報展示的方式發表,而已完成研究成果者可選擇發表的型式,但主辦單位將於會前對其摘要進行審查,並保留變更其發表型式的決定權。 研討會即日起接受線上報名,報名方式請參考附件,線上報名截止日期為2009年1月05日(週一)下午五點,請上:http://www2.thu.edu.tw/~biology/actnews/actnews.php?Sn=9 填妥線上報名表。研討會的報名費用在2008年12月08日前為新台幣400元,12月09日之後則視為現場報名,費用為新台幣450元,報名費請匯至郵局劃撥帳號「22670901」,戶名為「林惠真」。研討會報名以主辦單位確認收到報名費後才算完成,請大家及早報名。 研討會的摘要格式如附件,摘要截稿日期亦為2008年12月08日,逾期將不再受理。 敬祝 研安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 生命科學系 承辦人: 林惠真教授 地址:40704台中市中港路三段181號 連絡人:曾伶 電話:04-23590121*32404; 傳真:04-23590296; E-mail: ltseng@thu.edu.tw 最新訊息及議程,將公告在下列網址: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網頁(http://www2.thu.edu.tw/~biology/main.php)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助理倒底是什麼?

我們在2008年11月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我們有個一位專任助理.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 我是抗拒聘雇專任助理的, 原因很多:
  • 很多事情實驗室的學生就可以做了, 為什麼需要助理? 一個碩士班學生一個月頂多領6000元 (這實在是很多了), 但聘一個助理月薪至少30600, 也就是說這個助理應該要有本事做五個研究生原本的工作量, 否則花那麼多錢聘人做什麼?
  • 一個助理如果真的那麼有本事 (行政, 野外, 動物照護, 做實驗, 偶爾代打開會, 帶著甜笑接電話說老師不在), 那麼這樣的人又何必當助理? 不是應該都出國唸書或是被中研院國衛院和高屏溪以北的學校吸光光了嗎?
  • 一個實驗室若出現了助理, 那麼助理就是一個介於老闆與學生間的"階層". 學生會認為: 既然有助理, 這些事就不干我的事 (但多數學生沒弄清楚, 他們的助學金其實根本都是坐領乾薪白領的, 很多實驗室根本不給學生助學金). 或者因為助理與學生之間相處互動不良, 助理, 博士後, 或那種唸很久不畢業的老人就會變成實驗室的"老二", 這對於一個實驗室的經營管理是非常糟糕的.
這個道理相信很多老師都瞭解, 很多老師其實也生不出錢聘專任的助理. 但是為什麼就算沒錢也要請助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 台灣的大學老師的鳥事真的太多了, 什麼五年五百億, 什麼系所評鑑, 什麼教學評比, 什麼研習會研討會, 科學展覽, 高中生輔導, 社區服務, 見鬼的委員會, 導生輔導(老師自己都欠輔啊), 亂七八糟碗糕一堆. 完全不是老師的專業, 只是藉著升等辦法那些斤斤計較的表格讓每個老師看起來都得要允文允武, 什麼都會, 但其實只是讓真正應該發揮專業的沒辦法發揮專業, 而不需要淌這些混水的教師就天天在做這些鳥事. 所以呢, 基本上大多數的老師沒有什麼私人生活, 因此聘任一個助理其實只是為了讓自己在心理上覺得可以喘息, 就算那個助理其實平常也沒在做什麼.
  • 花錢可以消除緊迫, 這和名女人失戀以後血拼暴食是一樣的.
  • 人老了, 不再逞強了.
專任助理與兼任助理有什麼不同? 兼任助理, 意指因為友情因素在有限經費下為特定的事務協助實驗室研究工作的推展, 例如報帳或資料庫管理, 領的錢就是友情價, 而不享有專任助理所享有的雇主負擔勞健保以及年終1.5月的待遇. 那麼專任助理的任務是什麼呢? 這真是個好問題. 不過這實在是依據助理的本事(ability & capacity), 對工作的熱愛, 老闆以及研究室資深成員(cf. 惡婆婆旁邊的小姑?)的雞巴度而定的. 但可以非常確定的是, 助理是請來幫忙老師的, 而不是幫學生善後或打雜的. 如果學生認為"助理有領錢啊, 所以倒垃圾干我屁事?", 那麼更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學生就應該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