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面臨人生的難關 - 為了優良導師要吹牛

老師,您好!
依辦法由學生票選,經3/26(四)上午開票,老師您為獲最高票的二位老師之一,請您於3/30(一)前將以下資料擲回系辦
  • 附件二「導師推薦表」
  • 提供一名甄選委員,參加4/9(四)理學院甄選會議
這聽起來真是令人害怕的消息, 姑且不論學生是怎麼票選的, 要老師自己寫"優良事蹟"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大冏的事. 完全想不出來有什麼優良事蹟啊, 過去四年來唯一想到的就是: 與學生互表, 還有一年內讓6個研究生休學. 還有什麼其它值得說嘴的嗎? 好像真的沒有了. 真的要把當兵時寫莒光日作文簿的本事拿出來了嗎? 感覺這樣好像是對學生做不良示範耶.....陷入長考了.

[轉貼]清大物理機車老師林秀豪教授的大作

會轉貼林老師文章的原因是, 在某個會上有一面之緣, 然後發現原來機車的老師到處都是啊, 真的很像變種人相認, 以林秀豪+機車, 或直接以林秀豪在google上搜尋, 就會看到這位優秀老師對學術與生命的熱情, 以及對學生的熱忱, 這些剛好都是我沒有的.

林老師專訪 (youtube)

系的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要求

又要作文了, 學校說, "系"與"所"的要求應該要不一樣, 以下是現有的文字
  1. 運用生物科學相關知識
  2. 設計與執行實驗及分析結果
  3. 撰寫報告、計畫書與論文
  4. 持續吸收新知、主動學習與終身學習
  5. 實踐能力與合作精神
  6. 培養自我發展能力
可是說實在的啦, 這些都只是"操作", 會不會真的去做取決於人格特質, 但人格特質真的可以在大學培養嗎? 還是真的在小六到國二就定型了? 或者我們還是要抱著, 只要你願意, 改變就會發生? 真的好難懂喔.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偽科學+偽神學]優曇婆羅花是什麼碗糕?

不小心查到這個東西, 我的天啊, 那是草蛉的卵啦, 什麼時候變成什麼3000年奇花然後又是什麼發正念才看得到的東西啊.

見以下這個神奇的link: 台灣嘉義頻開奇花 佛光普照

圖片連結: iciv的flickr相簿

CITES附錄昆蟲與蜘蛛鑑識圖鑑 - 終於出版

上面是封面, 下面是是內頁, 工本費好像是400元, 但, 想要的人請跟林務局索取, 因為他們有1900本. 感謝您. 勘誤表在此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蟲的身上會有卵?

這個報導不知道是記者寫得太興奮還是受訪民眾加油添醋, 蟲的身上會有卵嗎? 人被車撞都是肉泥了為什麼蟲被踩不會爆漿呢? 用一下大腦好嗎? 還有, 中興大學昆蟲系沒有李錦弘這個教授, 若是"李璟泓", 那是13年前畢業的學生.

清泉崗群蟲亂飛 滿地爆漿


台中縣清泉崗附近出現怪蟲,滿地蟲屍,保育員研判應是舒納姬金龜。
記者張明慧/攝

台中縣大雅鄉、清水鎮交界附近,最近出現「蟲蟲危機」,每到天黑,上萬隻褐色小蟲在天空飛舞,從門窗縫隙鑽進住家、商店,附近餐飲店生意大受影響,有民眾被鑽進褲管的小蟲嚇得尖叫。

「快受不了!從哪冒出這麼多小蟲?」住在清泉崗基地對面的大雅鄉民李小姐向本報投訴,十八日起,當地遭到「蟲群攻擊」,天色才暗,大批褐色小蟲群飛而至,附近小吃店、飲料店無一倖免,客人看到飛滿小蟲不敢進去用餐。

王太太說,每到晚上七時左右,蟲兒像約好似的,全往清泉崗對面商家聚集,從窗戶或門縫鑽進屋裡。她表示,去年這個時候也看過,但今年數量暴增。

便利商店店員馬珮綺說,越晚小蟲越多,地上、貨架上滿滿都是,「真的很惡心!蟲子身上有白色的卵,在地下爬時踩到還會爆漿!」手腳被蟲子叮了覺得很癢。

記者昨天實地訪查也嚇一跳,人行道上大片蟲屍,至少數百隻。居民說,早上已經掃了很多,「地上黑鴉鴉一片,亂恐怖的!」

台中縣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仲晃研判,小蟲屬於舒納姬金龜或水澤條金龜,是一種金龜子,對人體應無害。

「可能與環境有關吧!」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李錦弘說,清泉崗基地和附近果園、樹林有較多草地,是昆蟲喜愛的環境;加上現正值繁殖期,昆蟲出現集體交配行為,全都飛出來。蟲子有趨光性,喜往有燈光處,才會使基地對面燈火通明的商家與住家成了目標。

相較之下,清泉崗基地顯得安靜,基地人員說沒發現有蟲,也否認金龜子是從基地跑出來。附近居民很困擾,希望有關單位幫忙驅蟲。

蔡仲晃表示,清晨出現蟲屍,可能是金龜子交配後體力用盡,也可能是撞擊門窗受傷,過了繁殖期之後,數量應會自然減少。

【2009/03/30 聯合報】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徵工讀生 (即日起至04/05日)

工作內容: 整理與裁切採集標籤並協助分裝標本, 協助清理-80C冰箱
需求人員: 2-3名
工作時間: 即日起至04/05

有興趣者請電本研究室報名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這明明就是真的, 還有人以為是虛構故事而且沒什麼了不起?

我覺得重點是聯合新聞網這則報導下面那些見鬼的回應, 這種學生我們天天都看到啊, 現在倒底是怎樣啊?

念到醫學系 不懂如何拖地
2009/03/22 【聯合晚報╱姜穎】

「媽啊!小老闆來了。」

「小怪」才走進實驗室,實驗室裡的學、長姐一陣騷動,竊竊私語「小老闆」來了。這時候,有學長拿出綠油精抹了抹鼻頭,學姐則拿出玫瑰花香包在鼻子嗅聞。實驗室的空氣中,頓時各種香氣四溢,但隨著小怪的腳步逼近,卻出現一股濃厚的體臭味。

「超會念書,不會洗澡!」小怪是T大醫學系的學生,高中則畢業自人人稱羨的第一志願。半年多前,進入實驗室實習後,卻出現不少適應問題。首先,小怪身上總瀰漫著濃濃的汗臭味,大清早也不例外,卻不是「狐臭」等體味。學長姐認為,應該是小怪澡沒洗乾淨。

過了幾星期,難聞的氣味讓人受不了,全實驗室的學長姐「集體」向教授「請命」。教授和師母則買了罐「體香劑」送給小怪,他乖乖噴灑,但實驗室裡仍瀰漫著汗臭混合體香劑的怪味道。

為交女友!

「終於」明白澡怎麼洗

有一天,小怪要和心儀的女網友見面,為了讓女生有好印象。他終於向學長姐「請教洗頭、洗澡的方法」。學姐耐心地告訴他,要用指腹仔細搓揉頭皮,洗髮精要摩擦出很多泡泡;洗澡則可用海綿,使用沐浴乳;最後,再噴灑體香劑。「哇!原來要這樣洗」小怪發出「終於明白」的讚嘆。

約會當天,小怪走進實驗室,全身香噴噴。證明小怪不是天生體臭,而是根本不懂如何洗澡。學長姐紛紛慶幸,從此可以脫離惡臭。沒想到,幾天後,隨著與女網友的關係「急凍」,實驗室裡的異味又繼續「飄香」。

不少實驗室成員對臭味難以忍受,但資深的實驗室助教則老神在在地說,「醫學系學生的怪味道,我聞得可多了。」他說,上解剖課時,不少學生身上的味道,比手術台上的「大體老師」還驚人。

不會拖地!

不懂為何要擰乾拖把

「小老闆」的綽號也其來有自,因為小怪什麼也不會,簡直跟個「老闆」沒兩樣。實驗室成員需分工打掃環境、清理冰存藥品的冰箱。小怪第一次拿掃把掃地,就把周圍的學姐嚇壞,立刻衝上去教導「正確的掃把使用方式」。拖地時,小怪總將拖把直接拿離水桶,灑了一地髒水。學姐教導他要擰乾拖把,他睜大眼睛,說「從來不知道拖把要擰乾」。小怪清理過的冰箱,第二天摸起來,還充滿了肥皂的滑膩感。

實驗室裡常需要打電話添購藥品,小怪每次都拜託學姐順便幫他訂藥。實驗室裡一位學姐,決心要教會小怪訂藥品。她將打電話步驟條列為「1、2、3、4…」數點,逐項教導小怪操作。從電話號碼到如何和藥商應對、訂藥細節,一一仔細說明。沒想到,過了兩天,小怪跑去找教授打小報告,說學姐不幫他訂藥,他「都不會」。

小怪的生活,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對周遭事物很陌生。儘管是台北人,想帶南部女網友逛逛台北,還得詢問學長姐有哪些好去處。學長建議,不妨到學校附近的商圈走走,到知名的誠品書店看書、去某老牌冰店吃冰。小怪傻眼地說:「完了,我都沒聽過這些地方」。最後,小怪和女網友逛了校園,就回到醫學院餐廳吃晚飯。

人緣不佳!

除了會讀書 其他都不會

儘管人緣不佳,小怪卻無意改變生活。「不要妨礙我讀書」,是他的口頭禪。小怪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高中階段「從來沒參加過社團」。當同儕在社團活動時,他就在圖書館念書。小怪平常總在實驗室待到很晚,學長姐問他幹嘛不回家,他說,深怕爸媽會找他出去吃晚餐,妨礙他念書。

學長姐無奈地說:「你讀了那麼多書,但其實『什麼都不會』。」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再聊全方位與跨領域

在別人的blog發現一篇好文 - 深度與廣度 淺談定位, 說得真是好啊, 尤其是以下的回文也很中肯.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上網, 什麼都要上網

剛剛又接到電話, 說什麼課程大綱要按送出, 否則就會怎樣怎樣又怎樣, 喔, 阿課務組是夠了沒啊? 一下子要建立新課程大綱是一個畫面, 一下子是課程大綱一定要分週寫滿18週. 一下子評分標準一定要如何, 感覺上根本是在侵害我的授課權, 偏偏本人的課程都不是這樣安排的(但是絕對沒有虧待學生各位放心, 我可是好老師呢~~), 當然啦, 學校其實也只是做做樣子, 讓大家台面上都很好看, 所有老師兢兢業業, 所有的資料一字排開都在網路上. 所以我其實也就勉為其難配合一下, 反正我也常常要求學生勉為其難配合我, 不是嗎? 不過話說回來, 什麼都要e化, 倒底是趕流行, 還是怎樣? 倒底是e了什麼東西啊? 什麼都要電子化, 教材都要丟在線上, 然後大人還要怪學生"沉迷網路", 那不是很好笑嗎? 當一切都e化了, 當然要常常待在網路上啊, 有那一個老師現在不是天天坐在電腦前面接受高量輻射啊. 坐在電腦前面打電動打到掛, 和坐在電腦前面寫作業寫到爆肝, 其實下場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所以我開始懷疑網路成癮的是老師和校方, 而不是學生了. e化有很多的好處, 但是很多e化根本就是亂來, 並不是把東西pdf化就是e化了. 許多的教學網頁本身根本就缺乏邏輯, 又要怎麼教學生呢?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這個家長也太驕傲了吧?

感覺上這篇根本就是炫耀文啊, 原來"資優生家長"已經變成一種社經地位了喔? 然後什麼叫"第一學府第一志願"呢? 為什麼不光明正大寫出來? 而這位家長自己居然還是老師, 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要多花時間教自己的小孩? 的確, 有很多學校的資優班教育根本只是集中升學保證班, 老師也沒有處理資優學生的經驗, 但許多家長也樂得讓小孩留在那種班級, 因為那是身份與地位的表徵啊(不要跟我說什麼為了小孩好, 很多小孩根本不快樂好嗎?), 如果學校把辦資優教育當成來討好家長, 家長也把資優教育當成貴族精英教育還有小孩未來光明前景的想像, 那麼最可憐的就是這些學生了. 基本上我同情這位家長的兩個小孩沒有受到妥善的輔導, 不過他的用字譴詞實在是太中產太精英太令人不舒服了.

科學班? 資優教育徒有虛名【聯合報╱孟真/教(高雄市)】

看到研議多年的高中科學班定案,心中五味雜陳。以我身為二位資優生家長的過來人(一整個感覺沒過來啊),總覺得「資優教育」的餅畫大了,讓人失望!

目前就讀第一學府第一志願的大兒子,高中時進入某大學的高中物理資優班,包含二星期一天的課程及寒暑假密集輔導,一整年下來,並未覺得有所收穫。原因是授課教師無法依學生的能力給予適當的教材,聽不懂之下,每每只有抄筆記的份,而他當時還是以甄試第一名成績考上的。(這位太太, 教高中生並不是大學老師的義務好嗎? 額外去做這些事只是在增加大學老師的教學負擔, 如果那個學校當時開設這個班只是為了博得美名, 以為這樣高中生就會選填那個學校的話, 當然就是那個學校規劃不妥當, 但我仍然要說, 大學教授做這些事真的都是額外的, 而不是義務)

而高中的數理資優班更離譜,美其名為資優班,事實上只在課團時間上課,老師遲到廿分鐘不說,備課工作未做,圖形畫畫擦擦,一堂課只解說二題,要不然就是發下考卷,自顧自地回辦公室聊天。想當初擠破頭,繳了初試複試二次費用,落得如此,始料未及。

我認為除非學校能有一套非常嚴謹的規劃去照顧資優學生,並且覓得真正具有教學熱忱和能力的授業老師。而老師在執行過程中,願意不時省思授課效果並自我修正,對這些資賦優異的孩子而言,才能有實質的幫助。請家有資優生的家長,先行打探虛實,再行決定,不要為戴上資優生的光環,而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後面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太討人厭了, 什麼叫資優生的光環啊? 選美還是走秀啊? 每一個小孩都是資賦優異的好嗎? 一天到晚要老師檢討授課效果還要自我修正, 那麼家長又做了什麼呢? 把小孩丟給學校(還是工廠)然後製造出所謂的第一學府高材生嗎? 真的是太可怕了, 這個社會並不是圍繞著資優生為恆星運轉的)

【2009/03/11 聯合報】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我們是直升機教授嗎?

以下轉貼自聯合新聞網

對孩子過分呵護 你也是直升機父母?2009/03/08【聯合晚報╱邵冰如】

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
一大早7點剛過,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左手提著早餐,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便當和美勞用具,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小義」走進教室。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一邊整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早餐趕快吃喲,吃完再去打掃,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你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

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但不敢正眼看媽媽,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蔡媽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兒子:「你不舒服嗎?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

小義已經12歲了,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她總是不放心兒子,怕他不好好吃飯、不用功唸書、不會交朋友、不會照顧自己…她好像一架直升機,無時無刻,盤旋在兒子頭上,注意兒子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下俯衝,奔到兒子身邊「幫忙」。

從小義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蔡媽媽就要送兒子進教室。她說,因為「兒子不會整理東西啦!」書包、便當常亂放,還會被同學欺負,所以她要幫兒子整理,也要幫兒子和同學「做好關係」,確定沒問題了,她才能放心去上班。

不信任小孩!連功課都愛「幫忙」!
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那個不會,她一定得「幫忙」。前陣子,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他本來想寫最愛的吸血鬼故事,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不行不行,這種書沒營養,你寫《佐賀的超級阿嬤》吧,這本很勵志又暢銷,寫這本,分數才會高…」

蔡媽媽說,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一定會常常出狀況。比方說,兒子的老師有時為全班學生辦活動,不論郊遊、野餐、烤肉或是火鍋,她會先幫兒子所屬的小組採買好食材,還一定隨隊做義工家長,全程為兒子和他的同學烤肉、煮火鍋。

她更自豪地說:「這些事,小孩怎麼行呢?他們不是烤不熟,就是亂煮一通,菜也洗不乾淨,當然要我出面啊…」

上回小義學校辦運動會,兒子班上派出16個學生參加大隊接力,大家事前天天練習,只希望比賽那天可以拿到好成績。結果,運動會那天,蔡媽媽帶了一大桶的飲料,緊跟在兒子身邊。當六年級的大隊接力一開始,全場忙著加油時,蔡媽媽竟衝進操場內圈,瘋狂地陪著跑道上的小義一路跑,還一路大喊「加油!加油!追上去,追上去…」不管司令台的司儀不斷勸退:「操場上的家長請讓開,以免影響選手…」

孩子變內向…「反正媽會解決一切」
最後,小義班上拿到倒數第三名,班上幾個男生鐵青著一張臉,死瞪著他。一向沈默內向的小義,頭垂得更低了。這麼多年來,他曾經跟媽媽說:「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你不行啦!我這是為你好…」同學在背後嘲笑他、罵他媽媽「雞婆」、「可怕」、「煩死人」,他雖知道,但也不敢說什麼。

於是,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內向和退縮,不論是媽媽的干預、同學的攻擊,他早已不會抵抗,只習慣默默低著頭,有時甚至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

小檔案 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因為不放心,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有時甚至過度干預,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

父母要學著放手 2009/03/08【聯合晚報╱邱瓊平】

妳也是直升機媽媽嗎?少子化時代來臨,家長過度保護小孩,雖然出自於關愛,但輔導老師表示,家長若對孩子干預過多、管得太緊,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小孩也會變得被動、不敢做決定。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親子間多溝通,父母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從事輔導工作多年的北市建成國中校長王美霞指出,小孩放學回家後,直升機父母總是不斷提醒小孩「寫作業時間到了」、「快去念書」、「趕快上床睡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求小孩執行。

但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干預,會讓小孩倍感壓力。王美霞表示,家長不停地提醒和叮嚀,甚至不斷動手為孩做這做那,會讓小孩覺得父母很囉唆、很煩,很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或產生衝突,或是小孩會覺得,「反正都是你們在說…」,於是變得沈默和疏離。

王美霞說,直升機父母多半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小孩月考成績若不理想,家長總會認為小孩用功不夠,不讓小孩有機會說明。另一個現象是,父母幫小孩安排所有生活大小事,容易養成小孩被動的個性。

王美霞分析,國中輔導課有學習輔導課程,要學生擬訂讀書計畫,但老師發現,學生不知道要如何規畫時間,因為都是按著父母的腳步安排時間。

「家長要適度放手,讓小孩學著成長。」王美霞建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小孩學會自動自發,且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凡事都必須仰賴父母。

太呵護 孩子遇事會退縮 2009/03/08【聯合晚報╱林進修】

「直升機父母」 (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歐美教育界很關心的話題,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認為,十之八九的父母都有此一傾向,但嚴重程度不一。

他表示,多數青少年、青年的憂鬱症及躁鬱症,都和直升機父母有關。這些父母都會試著要求或改變孩子,一旦孩子不聽話,就抱怨「我們講的話,他都不聽!」殊不知孩子已在這種緊迫盯人的管教中,心理發展出現偏差。

為什麼多數家長會有「直升機父母」的傾向?葉啟斌認為,多少和補償心態有關,有些父母從小家境不好,或是某些原因而未能如願做自己想做的事,等自己成家立業且有些經濟基礎後,總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因而出現過度呵護情形。

就因為太過呵護和干預,剝奪了這些孩子遭遇挫折的淬煉機會,使得他們遇事即退縮。此外,這些孩子的任何要求,父母一定馬上滿足,也讓孩子不知感恩為何物,甚至胃口愈來愈大。因此,葉啟斌建議為人父母者,愛他,就別太呵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翁菁菁則觀察發現,在直升機父母的呵護下,孩子在團體中比較容易退縮,未來發展也會受限。

翁菁菁表示,到了青少年階段,多數孩子需要獨立發展的空間,不喜歡爸爸媽媽整天管東管西。但此時如果家長還像直升機般整天在頭頂上盤旋,他們就會被同學嘲笑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娃娃,會被瞧不起。

孩子不會坐公車 不會過馬路 2009/03/08【聯合晚報╱邵冰如】

直升機型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不行」,常常不肯放手,但小心最後可能害了孩子。長期關注兒童交通安全的靖娟基金會就發現,部分孩子因為父母過度呵護,長久下來,連怎麼過馬路都不會,更曾有孩子因此發生車禍,留下永難彌補的創傷。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事必躬親,最常見的莫過國中小校門口一早總是擠滿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很多父母擔心路上交通狀況多,不放心孩子自己走路或搭公車上學,總是要親自牽著孩子過馬路、等紅燈,或是騎車開車到校門口,親眼看著孩子進校門。

但長期下來,孩子失去「被訓練」的機會,變得不會自己坐公車、不會獨自過馬路,面對馬路上的各種狀況時,也沒有應變能力,反而容易出車禍。

靖娟基金會就接觸過不少類似案例。比方說,有的孩子過馬路時只會知道看紅綠燈,一遇綠燈就往前猛衝,卻不知還要多留意有些和自己同方向的轉彎車,可能會被撞上;曾有一位乖巧的國中女生,從小天天由媽媽接送上下學,上了國中後才開始自己走路上學,但沒走幾天,就在過馬路時被轉彎車撞到,最後送醫不治。

爸媽的愛很沉重…2009/03/08【聯合晚報╱邱瓊平】

「拜託!我都甄試上台大研究所了,還不能放心嗎?」就讀國立大學四年級的小怡嘟嘴說出她的「小小心願」。小怡的爸媽很呵護兩個小孩,讓她和哥哥倍感壓力,差點引爆家庭革命,小怡哥哥還曾負氣離家,家庭氣氛一度陷入冰點。不過小怡說她想開了,畢竟這是父母愛他們的方式。

談到自己的父母,小怡大嘆了一口氣說,「就是無敵保護啦!」小怡的媽媽是老師,排課卻排在孩子回家前,為的就是讓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看到媽媽。家裡雖不開伙,但一定要買衛生營養的便當,絕對不能吃路邊攤。

求學的階段,小怡不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出去玩、逛街,因為父母「不准」。小怡無奈地說,她曾經向媽媽抗議,「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媽媽的回答是,「到外面玩不好」、「學壞了怎麼辦?」

小怡從小功課就好,從不需要父母督促。相較於其他同學高中畢業後都希望可以離遠家裡,到北部體驗大學生活,小怡選擇留在彰化,選填校系時,也聽從父母的建議,念了會計系。

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小怡卻不能展開新生活。「我每天門禁的時間是晚上7點半,根本不可能參加社團或跟同學到外面閒逛。」小怡的媽媽每天還會打多通電話叮嚀她:「一定要好好念書」。

小怡已順利甄試上台大研究所,父母仍把她當小孩。小怡傻笑說,媽媽帶著她從彰化搭高鐵北上,還教她如何搭捷運到學校,甚至到校園周邊繞了一大圈,連哪裡有水果攤都要調查清楚,深怕她不懂得照顧自己。

「我真的想過離家出走。」小怡坦言,父母的愛很沉重,有時候讓她喘不過氣來,嘗試和父母溝通,得到的答案總是「我是為了你們好… 」

小怡說,小時候會想反抗,但現在長大後,已漸漸明白是父母保護她和哥哥的方式。雖然已能諒解父母的用心,但她還是想說:「我們很乖很聽話,爸媽可以放輕鬆一點啦!」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除了全方位還要跨領域呢

這兩天還要填一個表, 學校正在調查"老師是否可進行跨領域研究", 學校為了5年5百億績效真的是想破頭了, 也很可憐. 自己的領域都做得二二六六了, 還要跨什麼東西啊, 所謂的跨領域是我會A也會B, 深知兩者結合的重要性與前瞻性, 所以才叫跨領域. 而不是說, 我的專長是A, 我覺得B很有趣, 但我真的只能看看, 無法碰觸到研究層級, 所以那個跨領域到最後就是跨領域嘴砲. 嘴砲了半天最後沒什麼成果, 就把那個議題玩死了. 挨亞, 幹嘛這樣呢, 有本事跨的人就自己會去跨啊, 但為了跨領域而硬做出來的任何學術聯姻都是沒有梗的. 嗯, 如果真的要讓我跨領域, 我只想得到幾個: (1) 皮膚保養 (skin care) (通識教育); (2) 嘴砲學 (rubbish talking) (口語傳播); 以及(3) 星座牽拖學 (because-of-Astrology) (天文學).

生科系的學生為什麼難教/難帶?

教書對我來說是一個認清現實的過程, 對於人生的體悟還有凡事都看得很開有很大的幫助, 本來一直覺得自己不抱期待, 但是才教了四年書就覺得連自己潛意識裏的期待都被擊垮了(顯示為沒路用的草莓族教授). 這學期的普生要同學寫個飼養/培育生物的報告, 唉, 這種東西根本應該是國中高中的娛興節目, 沒想到對很多同學來說居然是很大的障礙. 後來問了幾個教授和一些父母, 我大概開始瞭解這些唸生科系的學生對生物為何是如此地陌生與無知.
  • 唸什麼科系其實都只是因為分數到了就填進來, 反正很多大人也都鼓吹學位無用論, 什麼出社會最重要的論調
  • 非常多的學生幻想著唸生科系以後就可以步入生技產業變成領股票的新貴, 或者是誤以為唸了一個國立大學名稱不算差的科系以後就會自動有工作等著他, 很多家長也是這樣想的 (但嘴上都假裝自己非常地民主, 什麼都隨便小孩選)
  • 非常多的父母把小孩當成寵物或溫室裏的作物在養, 因此非常多的生科系學生從小到大, 生活場所除了學校和家裏, 就是學校和家裏. 家裏把小孩顧得非常得好, 好端端的, 但真的什麼都不會, 沒知識, 沒技能, 沒有人際溝通能力, 沒有這個那個, 只會唸父母要的書, 然後出了事都是別人小孩帶壞, 都是學校沒有照顧好, 覺得自己什麼都很盡力了, 但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那裏.
  • 其實問題就是出在, 從來沒有一種花朵會在無菌環境中開得漂亮璀燦, 就算再漂亮, 也不過就是無菌無塵環境養出來的商業切花, 每個人看起來都是沒有靈魂的康乃馨, 玫瑰, 香水百合, 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因應大人的需求與期待養出來的, 他們怎麼會有自己的靈魂呢?
  • 很多父母跟我說, 之所以從小不准小孩碰任何生物, 就是因為 (1) 會把家裏弄髒 (2) 很危險怕髒 (3) 小孩養一養會丟給父母養....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 其實都只是為了父母自己的方便而已, 而且, 如果怕小孩養動物植物養一養沒興趣了, 那麼就應該培養他的責任感和尊重生命的態度不是嗎? (尊重生命並不是什麼都不碰的意思)
說實在的, 教大學生, 很難教, 我們都以為很多的邏輯與品格教育都應該在國小國中高中就已經完成, 但是當大學生看起來就像小學生一樣, 甚至更無知的時候, 我們還要耐著性子不可顯露出對那種無知的驚訝. 因為一露出那種詫異對學生居然就是一種傷害. 在以前或許這對老師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然而在現在所有老師都要擔心學生對老師教學評鑑的影響力, 因此老師們自然就不再要求了, 很多話也不再說了. 所以, 對於那些仍然會罵人或是熱心教學的老師, 我們一定要致上最深的敬意, 因為這些老師並沒有被這樣的氣氛打倒. 嗯, 所以, 我被打倒了嗎? 其實也還沒有, 只是不抱期待, 就陪著各位少爺公主玩一玩吧.

申請採集證 = 鬼打牆

每年到了12月底就會需要重新申請所有的採集證, 不管是國家公園或是各地方的林管處. 國家公園的部份還簡單一些, 只是各國家公園的格式不一, 一下子要照片一張, 一下子兩張, 一下子不要照片, 有些會發證, 有些不發證, 還有某國家公園直接用印表機印出來叫我們自己裁的. 這些都還簡單一點, 最麻煩的叫做林務局的各林管處. 首先要取得各相關縣市政府的同意, 然後再行文申請進入各林管處所屬的各轄區. 其實這也沒有太複雜, 反正就是把各林管處的需求摸清楚就可以了 (但, 為什麼大家的需求不能統一?). 但是有一點是我非常不能忍受的, 就是承辦人員對研究計畫一點概念也沒有. 國科會多數的計畫都是線上申請, 也就是說印出來的計畫書紙本就已經是一個正式的具有國科會條碼的格式, 而且都已經是正在進行的計畫了, 這個林管處的承辦人員居然問也不問就直接退回, 說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主持人, 系所和校章. 喂, 國科會的計畫書上本來就不需要這些東西啊, 而且都已經有核定清單了是要怎麼樣呢? 蓋一個校印也是要申請的好嗎? 就算要補件好了, 為什麼不電話直接打來讓我們補一個傳真本過去呢? 直接退文一來一往就是三週了, 這樣的行政效率倒底是什麼意思啊? 真是令人光火.

好的, 重點是這些承辦人員又是那裏來的? 高考來的. 那什麼樣的人考高考呢? 大學生. 什麼樣的大學生會考上林務局這樣的機構呢? 就是我們這種科系嘛. 所以說來說去, 就是我們把學生腦袋教壞了.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All in one, 全方位, 吃到飽

最近接到學校的什麼產學合作中心打來的電話, 希望要拜訪我們, 提供廠商的需求和訊息, 以增加這個與那個, 還有這個與那個, 然後說現在學校對老師的升等, 也會考量是否提供這些與那些, 這個與那個.....其實本來那位小姐打電話來也只是盡她的職責, 就好像銀行理專狂打電話給客戶一樣, 可是近幾年來大學教育為了要提高所謂的就業率, 想要在學生就業數字上好看, 想要在很多指標上都好看, 就越來越向商業靠攏 (我沒有反商情節, 我只是認為研究不一定為資本主義服務), 弄得技術也沒有, 理論也沒有, 更別說是專業了. 所謂術業有專攻, 為什麼不讓老師好好地做他能做而且可以做得好的事(教學, 研究, 研發, 產學合作.....), 非要搞一堆指標, 弄的大家都允文允武, 超會寫計畫, 超會寫結案報告, 把錢花完以後就累垮了. 然後最後教育部要的就是數字, 大家也都誤以為給了錢就會有成效, 挨呀, 從來都不是這樣啊. 無論是教學, 研究, 產學合作, 應該都是讓有有能力有意願有時間有資源的人依據自己的能力意願時間金錢時間人生規劃來進行的, 然而台灣的教育總希望大學老師要什麼都會, 真是見鬼了不是嗎? 但是所謂的校方, 教育當局, 不也就是教授自己選出來的嗎? 然後很多承辦人之類的, 不也是大學教育教出來的嗎? 為什麼大學校長不敢降低教學時數? 教育部為什麼不願意鬆綁? 大家都有理由, 都說是家長的要求. 然後, 這些教授自己難道不是家長喔? 反正說來說去, 我們都是一個共犯結構.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英國皇家科學院所有期刊所有文章至3/31前免費下載

now FREE for six weeks
Royal Society Publishing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as from 18 February 2009, our online journal content will be hosted on the new HighWire H2O platform, where all articles - from 1665 to present - will be completely FREE to access until 31 March 2009.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HighWire H2O platform and take advantage of FREE access to more than 60,000 articles by visiting our new site.
And if you enjoy the six-week free access period, please consider signing up for regular Table Of Contents alerts to the Royal Society journal(s) of your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