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我們是直升機教授嗎?

以下轉貼自聯合新聞網

對孩子過分呵護 你也是直升機父母?2009/03/08【聯合晚報╱邵冰如】

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
一大早7點剛過,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左手提著早餐,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便當和美勞用具,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小義」走進教室。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一邊整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早餐趕快吃喲,吃完再去打掃,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你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

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但不敢正眼看媽媽,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蔡媽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兒子:「你不舒服嗎?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

小義已經12歲了,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她總是不放心兒子,怕他不好好吃飯、不用功唸書、不會交朋友、不會照顧自己…她好像一架直升機,無時無刻,盤旋在兒子頭上,注意兒子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下俯衝,奔到兒子身邊「幫忙」。

從小義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蔡媽媽就要送兒子進教室。她說,因為「兒子不會整理東西啦!」書包、便當常亂放,還會被同學欺負,所以她要幫兒子整理,也要幫兒子和同學「做好關係」,確定沒問題了,她才能放心去上班。

不信任小孩!連功課都愛「幫忙」!
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那個不會,她一定得「幫忙」。前陣子,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他本來想寫最愛的吸血鬼故事,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不行不行,這種書沒營養,你寫《佐賀的超級阿嬤》吧,這本很勵志又暢銷,寫這本,分數才會高…」

蔡媽媽說,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一定會常常出狀況。比方說,兒子的老師有時為全班學生辦活動,不論郊遊、野餐、烤肉或是火鍋,她會先幫兒子所屬的小組採買好食材,還一定隨隊做義工家長,全程為兒子和他的同學烤肉、煮火鍋。

她更自豪地說:「這些事,小孩怎麼行呢?他們不是烤不熟,就是亂煮一通,菜也洗不乾淨,當然要我出面啊…」

上回小義學校辦運動會,兒子班上派出16個學生參加大隊接力,大家事前天天練習,只希望比賽那天可以拿到好成績。結果,運動會那天,蔡媽媽帶了一大桶的飲料,緊跟在兒子身邊。當六年級的大隊接力一開始,全場忙著加油時,蔡媽媽竟衝進操場內圈,瘋狂地陪著跑道上的小義一路跑,還一路大喊「加油!加油!追上去,追上去…」不管司令台的司儀不斷勸退:「操場上的家長請讓開,以免影響選手…」

孩子變內向…「反正媽會解決一切」
最後,小義班上拿到倒數第三名,班上幾個男生鐵青著一張臉,死瞪著他。一向沈默內向的小義,頭垂得更低了。這麼多年來,他曾經跟媽媽說:「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你不行啦!我這是為你好…」同學在背後嘲笑他、罵他媽媽「雞婆」、「可怕」、「煩死人」,他雖知道,但也不敢說什麼。

於是,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內向和退縮,不論是媽媽的干預、同學的攻擊,他早已不會抵抗,只習慣默默低著頭,有時甚至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

小檔案 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因為不放心,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有時甚至過度干預,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

父母要學著放手 2009/03/08【聯合晚報╱邱瓊平】

妳也是直升機媽媽嗎?少子化時代來臨,家長過度保護小孩,雖然出自於關愛,但輔導老師表示,家長若對孩子干預過多、管得太緊,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小孩也會變得被動、不敢做決定。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親子間多溝通,父母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從事輔導工作多年的北市建成國中校長王美霞指出,小孩放學回家後,直升機父母總是不斷提醒小孩「寫作業時間到了」、「快去念書」、「趕快上床睡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求小孩執行。

但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干預,會讓小孩倍感壓力。王美霞表示,家長不停地提醒和叮嚀,甚至不斷動手為孩做這做那,會讓小孩覺得父母很囉唆、很煩,很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或產生衝突,或是小孩會覺得,「反正都是你們在說…」,於是變得沈默和疏離。

王美霞說,直升機父母多半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小孩月考成績若不理想,家長總會認為小孩用功不夠,不讓小孩有機會說明。另一個現象是,父母幫小孩安排所有生活大小事,容易養成小孩被動的個性。

王美霞分析,國中輔導課有學習輔導課程,要學生擬訂讀書計畫,但老師發現,學生不知道要如何規畫時間,因為都是按著父母的腳步安排時間。

「家長要適度放手,讓小孩學著成長。」王美霞建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小孩學會自動自發,且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凡事都必須仰賴父母。

太呵護 孩子遇事會退縮 2009/03/08【聯合晚報╱林進修】

「直升機父母」 (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歐美教育界很關心的話題,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認為,十之八九的父母都有此一傾向,但嚴重程度不一。

他表示,多數青少年、青年的憂鬱症及躁鬱症,都和直升機父母有關。這些父母都會試著要求或改變孩子,一旦孩子不聽話,就抱怨「我們講的話,他都不聽!」殊不知孩子已在這種緊迫盯人的管教中,心理發展出現偏差。

為什麼多數家長會有「直升機父母」的傾向?葉啟斌認為,多少和補償心態有關,有些父母從小家境不好,或是某些原因而未能如願做自己想做的事,等自己成家立業且有些經濟基礎後,總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因而出現過度呵護情形。

就因為太過呵護和干預,剝奪了這些孩子遭遇挫折的淬煉機會,使得他們遇事即退縮。此外,這些孩子的任何要求,父母一定馬上滿足,也讓孩子不知感恩為何物,甚至胃口愈來愈大。因此,葉啟斌建議為人父母者,愛他,就別太呵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翁菁菁則觀察發現,在直升機父母的呵護下,孩子在團體中比較容易退縮,未來發展也會受限。

翁菁菁表示,到了青少年階段,多數孩子需要獨立發展的空間,不喜歡爸爸媽媽整天管東管西。但此時如果家長還像直升機般整天在頭頂上盤旋,他們就會被同學嘲笑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娃娃,會被瞧不起。

孩子不會坐公車 不會過馬路 2009/03/08【聯合晚報╱邵冰如】

直升機型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不行」,常常不肯放手,但小心最後可能害了孩子。長期關注兒童交通安全的靖娟基金會就發現,部分孩子因為父母過度呵護,長久下來,連怎麼過馬路都不會,更曾有孩子因此發生車禍,留下永難彌補的創傷。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事必躬親,最常見的莫過國中小校門口一早總是擠滿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很多父母擔心路上交通狀況多,不放心孩子自己走路或搭公車上學,總是要親自牽著孩子過馬路、等紅燈,或是騎車開車到校門口,親眼看著孩子進校門。

但長期下來,孩子失去「被訓練」的機會,變得不會自己坐公車、不會獨自過馬路,面對馬路上的各種狀況時,也沒有應變能力,反而容易出車禍。

靖娟基金會就接觸過不少類似案例。比方說,有的孩子過馬路時只會知道看紅綠燈,一遇綠燈就往前猛衝,卻不知還要多留意有些和自己同方向的轉彎車,可能會被撞上;曾有一位乖巧的國中女生,從小天天由媽媽接送上下學,上了國中後才開始自己走路上學,但沒走幾天,就在過馬路時被轉彎車撞到,最後送醫不治。

爸媽的愛很沉重…2009/03/08【聯合晚報╱邱瓊平】

「拜託!我都甄試上台大研究所了,還不能放心嗎?」就讀國立大學四年級的小怡嘟嘴說出她的「小小心願」。小怡的爸媽很呵護兩個小孩,讓她和哥哥倍感壓力,差點引爆家庭革命,小怡哥哥還曾負氣離家,家庭氣氛一度陷入冰點。不過小怡說她想開了,畢竟這是父母愛他們的方式。

談到自己的父母,小怡大嘆了一口氣說,「就是無敵保護啦!」小怡的媽媽是老師,排課卻排在孩子回家前,為的就是讓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看到媽媽。家裡雖不開伙,但一定要買衛生營養的便當,絕對不能吃路邊攤。

求學的階段,小怡不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出去玩、逛街,因為父母「不准」。小怡無奈地說,她曾經向媽媽抗議,「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媽媽的回答是,「到外面玩不好」、「學壞了怎麼辦?」

小怡從小功課就好,從不需要父母督促。相較於其他同學高中畢業後都希望可以離遠家裡,到北部體驗大學生活,小怡選擇留在彰化,選填校系時,也聽從父母的建議,念了會計系。

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小怡卻不能展開新生活。「我每天門禁的時間是晚上7點半,根本不可能參加社團或跟同學到外面閒逛。」小怡的媽媽每天還會打多通電話叮嚀她:「一定要好好念書」。

小怡已順利甄試上台大研究所,父母仍把她當小孩。小怡傻笑說,媽媽帶著她從彰化搭高鐵北上,還教她如何搭捷運到學校,甚至到校園周邊繞了一大圈,連哪裡有水果攤都要調查清楚,深怕她不懂得照顧自己。

「我真的想過離家出走。」小怡坦言,父母的愛很沉重,有時候讓她喘不過氣來,嘗試和父母溝通,得到的答案總是「我是為了你們好… 」

小怡說,小時候會想反抗,但現在長大後,已漸漸明白是父母保護她和哥哥的方式。雖然已能諒解父母的用心,但她還是想說:「我們很乖很聽話,爸媽可以放輕鬆一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