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聯合報這篇不具名的社論根本就是篇垃圾嘴砲

教授的貪婪,高教的迷失【聯合晚報╱社論】
2010.10.21 02:48 pm

國立成功大學連續爆發四次教授浮報、濫報研究經費事件,已經遭調查、甚至起訴,但出問題的幾個教授都在校內獲得續聘,未遭嚴重懲處。這對一般人從常識來判斷,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然而若是學術界人士,由台灣高等教育結構來看,卻一點都不怪,甚至是必然的。

必然之一,因為這種研究費的浮報、濫報,在學界極為普遍,絕不是特定大學的「專利」。成大可謂運氣不好,爆發了一案受到注意,一查就連帶查出好幾案。檢調單位如果要用查成大的標準去查其他大學,得到的結果恐怕也會像在成大一樣「豐碩」吧!台大等校在「五年五百億」計畫內,僅碳粉墨水匣就花了一億多元,結果遭監察院糾正,不是記憶猶新?(我覺得這個最嘴砲, 碳粉匣墨用得多兇, 這些媒體嘴砲人倒底知不知道啊? 我們光是參加一個研討會, 印海報的縮圖給會場的人拿, 至少就要印掉兩個全新的彩噴墨水匣, 每年研究計畫結報有那麼多的計畫報告書要印, 奇怪了, 不用碳粉匣難道是要自己燒碳嗎? 怎麼不去追究921大地震的善款有多少被拿去印那些垃圾成果報告? 金錢使用的必要性與多寡是完全沒有相關的, 這些媒體最愛吹捧奢侈品, 但是怎麼沒有人告訴大家為什麼一個包包幾十萬還叫便宜?)

必然之二,因為台灣的大學,早就一一淪陷在扭曲的評鑑制度和獎勵計畫之下,不只失去了理想,更失去了原本大學存在的基本信念。大學裡從行政主管到教授本身,眼裡看的都是研究經費,都是論文點數。有研究經費才能做出論文,發表論文才有論文點數,有論文點數才容易再獲經費。這種循環造成了學界的「大者恆大」,也是所謂「學閥」的來源。教授就算教學再認真,學生學習成就再優秀,在評鑑制度下都沒有意義。這也就是日前一位獲教學優良獎的教授被迫自請退休的事件的根源。(聯合報講這是什麼見鬼的話? 評鑑制度是教育部搞出來的, 獎勵計畫要排名要拼幾百大, 也是教育部因應什麼社會期待弄出來的, 怎麼會搞得是學校或教授自己愛玩的遊戲? 聯合報的嘴砲根本就是搞錯對象, 在沒有評鑑制度前, 就沒有學閥嗎? 學術山頭的林立怎麼會與評鑑制度有關? 那麼所謂的文人相輕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也不過就是人性罷了)

這樣扭曲的價值觀下,浮報經費的教授堂皇續聘,當然不意外。有研究經費的教授,一方面幫忙「養」研究助理,二方面繳交「管理費」或添儀器設備給校方,三方面發表論文提升學校爭取補助分配的額度,對學校貢獻度多大啊!至於社會觀感?唉,學校若不重視教授的社會貢獻,又怎麼會在意社會觀感?(養研究助理有問題嗎? 不是要擴大就業嗎? 不是要照顧高學歷專業人才嗎? 如果今天很多政府單位的研究計畫都願意把計畫中正式核撥人事費, 好好地負擔勞健保, 勞退與年終, 請問學校會需要為了留住人才而"想辦法"嗎? 聯合報請不要搞不清楚亂嘴砲好嗎?)

這整件事,台灣高等教育體制都是共犯。掛上學術光環者封閉在自己的價值系統內,忘卻了教育本質上應該對學生、對社會擔負的責任,於是在教授行為上,連被起訴詐欺、偽造文書等罪都不以為意,繼續為人師表。這是個人的貪婪,還是制度的迷亂?台灣高等教育實在有待好好體檢!(去死吧, 講不出個道理就把大家拉下水說是共犯就解決啦? 這種社論我也會寫啊. 其實台灣高等教育的扭曲根本從小學就開始啦, 如果台灣社會不是這麼好大喜功, 不是這麼自我感覺良好, 不是這麼重視表面功夫, 不是這麼吹捧沒梗與不專業, 不是這麼不敬重長期投入.....會成就這麼沒有理想的高等教育環境嗎? 聯合報這種媒體當然有很大的責任, 請問那些垃圾新聞是怎麼影響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的? 聯合報敢說自己能夠站在一個不沾塵埃的位置對大學們說三道四? 真是笑死人了)

【2010/10/2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