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口試現場: "很乖"能不能當飯吃?

記得以前曾經抱怨過一些學生, 一整個retarded, 但有些老師人很好還替學生求情說: 他平常看起來都很乖啊~~, 或, 她不是乖乖的嗎我不知道她居然會這樣~~~. 嗯, 聽到這個我就不想再說什麼了. "乖"倒底是什麼啊? 是表面的順從還是內心的臣服呢? 或只是"按此要領依指示操作"然後就可以用教授10年壽命換他千年修行""呢?

我們這個社會往往要求小孩從小要乖, 凡事都是以乖與順從為依歸與最高指導原則. 媽媽們碰面都是互相問候彼此的小孩"乖不乖", 稱讚小朋友也是"你真乖", 小朋友也覺得自己只要看起來"乖乖"(睜大眼, 人畜無傷, 回答只要是, 好, 嗯, 呀比, OK.....凡事都是想辦法符合長輩的期待, 然後轉嫁為自己的成就感), 從此人生就是一片坦途. 但是事情從來就不是這樣好嗎?

這兩年帶大一的普通生物學, 看了好多"乖"但"不思考"的學生, 帶研究所的書報討論, 也看了很多"認真+乖"但"腦筋不輪轉"的學生. 這些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現象, 就是對所有的主流價值毫不懷疑, 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從小都是在小天使論述(註一)的背景下被養大的, 所以對任何的事情沒有感覺, 沒有感動, 因為從小到大不需要自己做任何事情, 因此把無知當成理所當然的配備與本錢. 所有的知識都是由師長和教科書公司整理好餵給小孩吃下去, 感覺就像那些三合一麥片杯湯還有套餐, 吃下去容易飽甚至噎到, 最後只長胖卻不長智慧.

從小到大沒有自己追尋知識的動力與需求, 因此連自己是誰, 自己要什麼, 都弄不清楚了. 最後所有的學習其實都只是為了父母的榮耀, 師長的要求, 和社會的期待, 但是和自己都無關. 這樣的學生乖不乖? 乖啊. 但是除了乖, 我覺得nothing more. 缺乏邏輯, 根本就難以溝通, 沒有邏輯, 又怎麼應該繼續唸研究所? 有不少的學生在從小被保護得好好的環境下長大, 所以連挫折都沒有, 最大的挫折頂多就是某個女生不理他, 沒錢買電玩幣, 或是考試少了10分不知如何向家裏交待之類的. 研究生也差不多, 總認為有了苦勞就一定有功勞, 因此完全無法接受老師的建議與批評, 而且總認為"自己明明已經很乖地做到老師的要求為什麼老師還如此龜毛". 挨呀, 重點不是在乖, 而是有沒有觀察, 懷疑, 探索, 挑戰, 評估, 策畫, 實踐與接受失敗之後再出發的體認與勇氣啦. 只是乖真的不能當飯吃.

註一: 所謂的小天使論述就是說, 這個社會應該是純淨無暇的, 社會"本來就應該是乾淨的" (但說不上來是誰說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以接觸任何骯髒的東西, 暴力啦, 色情啦, 會弄髒手和衣服還有"純潔心靈"的都不可以. 兒童應該在無障礙的環境下被呵護長大, 孩子只要在歡樂, 衣食無缺的環境下升學長大進入父母潛意識期待的中產階級職場與人生軌道, 然後進行下一個life 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