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本系學生批評"導師尸位素餐不關心其導生"

[尸位素餐]: 教育部成語典

應該不是在講我(或者根本就是我啊?), 因為我現在不是任何班級的導師(顯示為好險). 我想說的是, 基本上我反對導師制度的存在. 因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 成年人又為何還需要類似中小學生的班級導師來"管理輔導"? 但是, 台灣是一個從不肯放手讓孩子長大卻又同時批評孩子不成熟的詭異社會, 所以, 因應以下幾個理由, 導師制度仍然會被維持與鞏固: (1) 家長的需要: 不少家長都認為自己最忙, 別人都不忙, 所以學校與大學教授就一定要把他們家的北鼻顧得好好的, 聽起來就像補習班還是那些標榜勤教嚴管的私校, 所以有導師制度聽起來有一種讚的感覺; (2) 導師有導師費, 有些老師覺得這也是錢(雖然不多), 幹嘛把錢往外推; (3) 校方因應台灣社會情勢的需要, 一定要有導師啦, 預警啦, 一堆有的沒的制度, 向社會交待我們真的有在"照顧學生". 所以大學和幼稚園其實沒有差別. 差別只在於, 叫幼稚園小朋友早上跳個舞吃餅乾畫畫睡午覺他們還會理你, 大學生什麼都不理你. 所以請問, 大學生所謂的需要關心倒底是什麼? 倒底是一種自溺式的悲情, 沒事要大家幫他網路集氣? 還是只要有問題, 問題都是在於"別人沒有關心他"?

我目前是學校的學生事務xx委員之一. 我們曾經為了好多個弱勢學生的補助個案開過會. 我們發現這些個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這些學生的家境的確困難, 的確需要幫助, 可是他們並不願意做任何努力讓自己跳出這樣的困境. 絕大多數的受補助學生只想救急, 但並不想做任何長久的打算. 給他/她兩萬五萬, 就拿去繳掉了. 要他/她在學校工讀並兼顧課業, 也不要. 教他/她釣魚的方法也不要, 只希望學校給他/她很多的錢. 然後他們就誤以為問題會短暫解決. 重要的是, 我們發現不少受補助個案的學生心中沒有感謝, 認為別人的關切與校方的補助都是應該的.

我一向認為人是互相的. 大學老師與國小國中高中老師不一樣, 我們的本業是研究工作, 而不是整天跟著一個班級後面當褓姆. 如果這個班級有學生有任何的需求, 應該是由班級的幹部或其好友向導師, 教官或輔導體系反應. 怎麼會怪罪老師沒有關心他? 什麼都是別人的錯?

那麼學生倒底要什麼樣的關心? 哄他? 給他錢? 還是愛的抱抱? 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 但是隨便寫一封信指稱自己的導師尸位素餐不關心學生, 我覺得任何一個老師都會覺得莫明其妙, 有被卡車撞到的感覺.

很多時候, 要走出困境, 要自助, 然後才能人助, 最後才可能會有天助. 絕對不是自陷悲情困苦卻希望奇蹟發生. 然後一切怪罪命運與它人.

續剿:
一般來說學生面臨的困境有兩種: 經濟上的困境以及情緒與學習上的困境. 經濟上的困境其實是最好解決的, 學生應該做的事應該是提出需求, 尋求協助, 然後努力向學並在學校體系內打工, 而不是想要中輟或放棄學業. 有些學生說他缺錢, 問題是我看他什麼奢侈品也沒放過, 說家裏沒錢, 卻沒見他有任何有效省錢的方式. 缺錢買課本--可以借啊, 缺錢買新衣, 身外之物可以不買吧? 沒錢買電腦? 有計中可以用.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如果慾望那麼多, 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不缺錢. 往往是壞了身體卻又沒省到錢. 情緒問題可能是短期的, 可能是長期的. 可能是成長過程的因素, 也可能是短時間受到的挫折. 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心理因素, 都要當事人願意分享並願意改變才行. 人一直都是有選擇的, 很多時候困境是自己造成的. 就像我們一天到晚靠夭五年五百億很糟糕, 若我們要擺脫這個魔咒, 我可以辭職不幹啊. 這就是選擇. 學生如果不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主動求助, 卻事事怪罪別人不關心自己, 然後還假裝禮貌地說"沒有怪罪任何人的意思", 真不知道是老師沒事招惹他, 還是自己不主動求助呢? 問題來了,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求助是"面子問題". 主動關心他, 怕他失面子又被嫌煩, 請他主動找老師, 又逞強說他不需要或讓老師在那邊空等. 請問大學生是不是覺得老師應該都像7-ELEVEN一樣隨傳隨到? 別人的關心都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