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連好奇心都沒有, 連觀察都不會, 又如何形成科學議題呢?

這個報導又想讓我提起這次高中甄試的經驗, 99%的同學被問到"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的元素與過程應該是什麼"的時候, 都回答"要先有假說" (還有人回答要有錢和企業的贊助, 真是那個好學校教出來的啊?) 但是我接著問"假說如何形成的?" 很多同學都說是"想出來的" (這聽起來好像 "錢掉了怎麼辦? 撿起來啊~~~", 意思就是廢話). 所以大多數的學生根本沒有經歷過一個科學議題的形成. 因為在國高中, 科學議題的形成是"有目的的", 因為學校要求要做科展, 因為要推甄要加分, 所以才要"想出來". 而前面那個"觀察", "提出問題", "閱讀 & 分析 & 比較 & 歸納"一直到得到一個testable, promising, feasible的hypothesis之間的過程, 通通是老師準備好的. 所以呢, 學生只會"接招 & 執行", 然後就誤以為自己可以成為科學家了. 其實不只是要唸書, 而是倒底應該唸出什麼來? 我看美華和翡翠一樣可以衍生出很多邏輯思考啊, 如果原本的logic沒有, 那麼看再多的科普讀物仍然是"別人的故事", 再怎麼樣也不會成為"自己的期待與動力".

PISA科學素養差 學者推科普閱讀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即時報導】
2009.04.22 08:26 pm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陳昭珍今天指出,2006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 (PISA)顯示,台灣學生「形成科學議題」排名十七,台灣應積極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推廣科普閱讀。

也是台師大圖書館館長的陳昭珍指出,2006年PISA結果,台灣數學成就國際第一,閱讀第十六;如以試題屬性來分,科學素養3項主要能力,「解釋科學現象」排第三,「科學論證」排第九,「形成科學議題」排十七名。

台師大圖書館去年底邀集理學院教授整理包含生命科學、天文、物理、化學、數學及綜合科學等6類科普書單,推薦近600本科普好書,在全國科普閱讀網站上提供下載,也舉辦科普閱讀專題演講。

【2009/04/2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