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我覺得這篇報導完全弄錯方向了, 什麼叫作拼SCI學生上課沒人管? 這兩件事不是因果好嗎?

  1. 台灣教授的教學時數過高是大家都知道的現象, 其實大學生的畢業學分也不過就是128, 研究所根本也不需要修很多課, 課開那麼多是怎麼樣? 一定要把課程弄得像7-ELEVEN的貨架嗎? 對, 台灣所有大學的課程感覺上就像是7-ELEVEN的飲料, 老師為了要符合校方要求的開課時數, 所以就一定要變出一大堆把戲來, 又是通識又是學程又是暑修又是補救教育, 請問那個老師不抓狂? 但是就沒有幾個學校願意把開課時數降低? 為什麼? 因為我們偉大的教育部評鑑小組就是很愛東挑西撿說"你們系為什麼沒有開A課B課C課"? 所以我們這些教授的開課真的是因為學生與研究的需求而設立的嗎? 真的是根據系所的專長與發展方向設立的嗎? 或是我們只是為了要向教育部妥協顯示我們是24hrs的家樂福還是好事多什麼都有? 但沒有一間大學會是精品店?
  2. 這個研習營已經舉辦了好幾次, 我基本上認為教授也是要學習的, 這就好像我們在大學裏面開科學論文寫作一樣, 有什麼好驚訝的? 不管是老師或是學生, 一樣需要提點與學習啊? 這個政大教育系的教授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又愛亂咬. 這類的研習營多半只是提點老師在研究與科學寫作上的方向, 不可能因為參加了研習營就馬上會有SCI論文.
  3. 這類研習營主要的服務對象的確是年輕學者. 台灣有太多的PhD其實都是在老闆的羽翼下畢業, 一旦畢業了, 自己反而寫不出文章來了, 但是又為人師表, 不學習怎麼行呢?
  4. 所以說, 大學真的不能降低教學時數嗎? 還是說, 為什麼不能把老師分成教學型教師與研究型教師呢? 如果一個系可以聘好幾位可以專心在基本學科教學的兼任老師, 難道不能增加就業機會? 降低研究型教師的教學壓力? 然後也可以降低"熱愛教學但是不太喜歡做研究的老師"研究壓力嗎?
  5. 另外, 請不要把大學教授和國小國中高中的導師混為一談. 我一直是反對導師制度的. 大學生都是成年人, 為何還需要導師? 上課吵鬧或是吃雞腿便當完全就是學生的家教和人格教育有問題, 授課老師當然可以管, 可是這和SCI有什麼關係? 我覺得政大這位老師真的是太會扯了. 社會科學領域的人如果不清楚SCI的運作, 奉勸還是安靜一點好.
教授發表論文 也要學巧門?
2009/11/21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學生拚升學去補習,大學教師拚論文數量也要「補習」?最近由民間辦理的「如何成功投稿學術期刊研習營」,兩天研習收費3600元,報名踴躍。有學者感嘆說,「學術界拚SCI,難怪大學生上課秩序沒人管」。但台評會理事長劉維琪表示,台評會到科大評鑑是以教學評鑑為主,沒有看學術論文發表數,舉辦研習營純是「服務活動」,幫助年輕學者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摸索投稿學術期刊的遊戲規則。

SCI、SSCI論文發表數成為大學排名、教師升等的量化評鑑指標,台灣評鑑協會(台評會)陸續舉辦系列的「如何成功投稿學術期刊研習營」,邀請有豐富投稿經驗的大學校長、講座教授傳授「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學術期刊投稿策略與技巧」、「如何投稿SCI國外學術期刊」、「期刊投稿經驗分享」等課程。

台評會主要負責科技大學評鑑,辦研習營指導大學教師如何投稿學術期刊,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為,有「球員兼裁判之嫌」。她說,負責升學考試的大考中心和心測中心,就沒收費辦研習營教考生如何考試。

而劉維琪表示,台評會到科大評鑑是以教學評鑑為主,沒有看學術論文發表數。他說,很多年輕學者研究做得很好,但因沒有投對期刊,或不了解期刊的偏好主題,被退稿深感挫折,因此邀請有經驗的過來人分享成功投稿經驗。目前理工領域教師升等,主要看SCI論文發表數,雖然很多人對SCI有意見,但也不能忽視,因為上海交大和倫敦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都引用SCI資料庫進行評比。

但學術界拚SCI,已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周祝瑛說,政大商學院不少教授的研究室,一直到天亮才吹熄燈號,不少教授健康亮紅燈。學術界還有一個怪象,台灣今年期刊論文數量已提升到全世界第15名,但引用率的世界排名只有95至97名,代表我們寫了很多無用的文章,學術界拚SCI,對學生及民生社會沒有直接貢獻,只造就大學教授個人。

她舉法律學門為例,具法律龍頭地位的台大與政大法律系,評鑑成績不如交大科技法律所,原因就在交大科法所SSCI、SCI論文數量多,但交大法科所在法律界的影響力,遠不及台大和政大。